我们平时常说的看见听到(我们平时听到播报的)

平时生活中,我们常会听到广播电台或电视里播报的:“现在是北京时间*点整”。

我们平时常说的看见听到(我们平时听到播报的)(1)

很多人会想当然地认为这个时间发布自首都北京。

然而却不是。它发播自设在陕西的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

说地具体点,来自陕西省的西安市临潼区和蒲城县。

为什么"北京时间"不自北京发播,而要把国家授时中心设在陕西呢?

我们平时常说的看见听到(我们平时听到播报的)(2)

地球上统一时间的意义

地球人都知道,地球是自西向东自转的。于是东边总比西边先看到日出,也即东边的时间总比西边早。

于是,地球上不同地区就会有不同的地方时间。

我们平时常说的看见听到(我们平时听到播报的)(3)

随着地球上各地区之间的交流扩大,这就给人们带来许多不便。于是就采取了划分时区的办法,以解决时间混乱的问题。

1884年,在华盛顿召开的一次国际会议上,规定按照地球经度(本初子午线),以英国格林威治天文台所处的0°经线位置为中心,将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

我们平时常说的看见听到(我们平时听到播报的)(4)

以0°经线为界向东向西各划出7.5°经度,作为零时区,即范围是7.5°W-7.5°E。从7.5°E与7.5°W分别向东、向西,每15°经度划分为一个时区,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相差1小时。

即东、西各有12个时区,从而将地球合成一个完整的时区。

东、西12区钟点相同,但日期相差1天。

我们平时常说的看见听到(我们平时听到播报的)(5)

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上的时间,就是这个时区内统一采用的时间,称为区时。。

因而,许多国家就制定一个法定时,作为该国统一使用的时间。

但是在初期实际应用中,各国并未完全按照全球区时来定时间。

例如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等国,虽地处零时区,但为了和欧洲大多数国家的时间一致,就采用了东1区的时间。

象世界上众多具有古老文明的国家一样,我国自古就重视“观天授时”,天文历法历史悠久,自有一套早成体系的计时标准。

我们平时常说的看见听到(我们平时听到播报的)(6)

在全球区时推广初期,我国也未完全按此来定时间。

清光绪28年(1902年),中国海关制定海岸时,以东经120度的时刻为标准。

1912年,位于北京的中央观象台将全国分为五个时区:

昆仑时区--GMT 5.5 新疆西部与部分西藏,新藏时区--GMT 6新疆及西藏,陇蜀时区-- GMT 7 中国中部,中原标准时区--GMT 8 中国海岸,长白时区--GMT 8.5 中国东北。

民国28年(1939年)3月9日,内政部召集标准时间会议,确认1912年划分的时区为中华民国标准时区。

我们平时常说的看见听到(我们平时听到播报的)(7)

为什么将国家授时中心选址在陕西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将"中原标准时间"改称为"北京时间",并在全国(包括大陆、港澳、台湾)统一使用该时间作为标准时间。

我国疆域辽阔,跨越地球经度5个时区:东五区、东六区、东七区、东八区、东九区。也即东西地区相差5个小时。

我们平时常说的看见听到(我们平时听到播报的)(8)

中国全境(大陆、港澳、台湾)均采取北京时间(UTC 8)。

但在新疆、西藏等地,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作息时间和邮政通讯费用优惠分界点,实际上比其他省延晚2小时。

例如中国电信的长途电话优惠时段,在新疆、西藏推迟两小时走。

在新疆民间(特别是维吾尔族群众中间),使用UTC 6的情况更为普遍。

新疆电视台汉语频道与少儿频道使用“北京时间”,而维语频道、哈语频道则使用新疆时间。

我们平时常说的看见听到(我们平时听到播报的)(9)

而且,建国初期的授时台址的地理位置也不科学。

我国现代无线电授时最早由南京紫金山天文台负责,后来由上海天文台的短波无线电台发播。

但是上海偏居东南一隅,发播信号无法覆盖全国范围,难以适应国家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

显然,出于国家战略发展需要,重新选择建设一个国家授时中心不可或缺。

因此,在1955年的“全国科技发展12年远景规划”中,将“在内陆筹建一个能覆盖全国、精度达到毫秒量级的授时台”列入国家重点建设项目。

我们平时常说的看见听到(我们平时听到播报的)(10)

于是,国家科学院组织相关专家,经过实地考察和多方论证,初步将台址选在内陆的甘肃省兰州市。

但是这个选址方案与当时苏联专家意见相左,于是建台计划暂时搁置。

1965年,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重提建设授时台的计划。

于是国家科学院再次派专家赴新疆、青海、甘肃和陕西勘址。最后将台址预选在陕西省杨陵地区。

我们平时常说的看见听到(我们平时听到播报的)(11)

最终在1966年,将授时台台址确定在陕西省蒲城县,并以"326工程"为代号,开工建设短波授时台。

为什么选址这里?

其一,这里处于东七区,是我国疆域所跨越的5个时区的中间时区。

其二,这里地处中国大陆腹地,靠近中国大地原点,发射的时间信号便于覆盖全国。

大地原点,亦称大地基准点,是国家地理坐标-经纬度的起算点和基准点。

20世纪70年代,我国经过实地考察和多方论证,将中国的大地原点选定在陕西省泾阳县永乐镇石际寺村,具体位置为:北纬34°32′27.00″、东经108°55′25.00″。

我们平时常说的看见听到(我们平时听到播报的)(12)

其三,国家授时中心的地位异同寻常,建在国家内陆地区的中位置比较安全。

其四,这个地区的地质构造稳定,被地震等自然灾难毁坏的系数极小。

也即,国家授时中心与国土大地基准点的存在价值类似,都是"地理国心",与国防建设、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等密切相关。

因而,两者的选址标准也近似。

我们平时常说的看见听到(我们平时听到播报的)(13)

国家授时中心与国土大地基准点地理位置相距仅100千米,如同“双子座”,正好相得益彰。

于是,做为专用授时台,中国科学院陕西天文台应需而生,负责发播标准时间和频率信号。

我们平时常说的看见听到(我们平时听到播报的)(14)

国家授时中心的存在价值

我国统一使用北京时间,于是设在陕西的国家授时中心负责发布"北京时间",也即采用国际时区东八时区(东经120°)的区时作为标准时间。

1970年12月15日,这里开始向全国发播:“……嘀,刚才最后一响,是北京时间×点整”。

从而,这个声音也从收音机里逐渐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我们平时常说的看见听到(我们平时听到播报的)(15)

我国疆域跨越的5个时区,从而国家授时中心也就产生了长短波授。

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台本部,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授时部(二部) 为长波和短波授时电台,位于陕西省蒲城县。

  • 短波授时台(BPM),每天24小时连续不断地以四种频率(2.5M,5M,10M,15M,同时保证3频率)交替发播标准时间、标准频率信号,覆盖半径超过3000公里,授时精度为毫秒(千分之一秒)量级;
  • 长波授时台(BPL),每天定时发播载频为100KHz的高精度长波时频信号,地波作用距离1000-2000公里,天地波结合,覆盖全国陆地和近海海域,授时精度为微秒(百万分之一秒)量级。

从而,我国授时技术迈入世界先进行列。

后来,中国科学院陕西天文台正式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

我们平时常说的看见听到(我们平时听到播报的)(16)

1967年10月,第十三届国际计时大会规定,取1958年1月1日世界时零时零分零秒的瞬间作为原子时的起点。

也即我们所说的1秒,就是铯原子跃迁振荡9192631770次所用经历的时间。

于是,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还得与国际原子时间标准相联系,负责确定和保持中国原子时系统TA(NTSC)和协调世界时UTC(NTSC),实现中国时间计量标准由天文时向原子时的平稳过渡。

我们平时常说的看见听到(我们平时听到播报的)(17)

国家授时中心承担着我国的标准时间的发播任务,其授时系统是国家不可缺少的基础性工程和社会公益设施,被列为国家重大科学工程之一。

自建台至今,国家授时中心做了大量的基础与应用研究工作,取得了许多理论与技术成果,带动了我国诸多领域的进步与发展,逐渐形成了具有自身优势和国际影响的时间频率研究、服务、发展中心。

我们平时常说的看见听到(我们平时听到播报的)(18)

它自七十年代初正式承担我国标准时间、标准频率发播任务以来, 为国防建设、国家安全、空间技术、测绘、地震、交通、通信、气象、地质、电力、科学研究、互联网金融等诸多行业和部门提供了可靠的高精度的授时服务,促进了国民经济发展,为中国科技发展和国防建设提供了安全保障。

特别是,在以卫星发射、火箭试验为代表的航天技术发展中做出了重大贡献,为国家星箭发射、战略武器试验提供了准确可靠的时间频率信号,保证了百余次重大任务的顺利完成。

我们平时常说的看见听到(我们平时听到播报的)(19)

我们常说“时间就是生命”、“要做时间的主人”。可见时间对于我们的普遍性、重要性。

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手表、手机等看时间,安排工作和生活时,享受时间服务和乐趣时,别忘了它的背后,是一批科研工作者一直在默默地耕耘、奉献,做我们时间的“守护神”。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