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一场漫长且短暂的告别(漫长的告别人生就是一场爱与被爱的漫长告别)

人生就是一场漫长的告别……

说一声再见,就是死去一点点。

爱,究竟是财富还是负担?

被爱,终归是让人重生还是放逐?

人生是一场漫长且短暂的告别(漫长的告别人生就是一场爱与被爱的漫长告别)(1)

初识

《漫长的告别》的扉页是这样介绍这个故事的:

一个神秘优雅的迷人酒鬼

一个孤独不羁的硬汉侦探,

一杯酒,

一个承诺

成就了两个男人之间的友谊……

在故事里,一系列的谋杀,一个逃亡,一个入狱,一个个谜一样的案件最后都是戛然而止……

信任,告别,硬汉的孤傲不羁地兑现着心中的正义。

硬汉

马洛,一个愤世嫉俗的人,面对自己看不顺眼的人或事,语带讥讽,绝不苟同的私家侦探。

无论是酒店门口的肤浅的停车小弟,还是凶恶无耻的格里高利警监,亦或是能赋予金钱生命的上亿身家的伯特先生,甚至是用自己一切去维护他清白的友人特里。

他用自己略有些“黑色幽默”的言语去表达着自己的态度。

人生是一场漫长且短暂的告别(漫长的告别人生就是一场爱与被爱的漫长告别)(2)

他是个好人,无论他说了什么,他最终都是在坚守着真实的正义,公平。

这样的秩序是客观存在的,不是老爷子“创造”的“人类文明”那样的标准,也不是作家韦德自己唾弃追寻的尊严,更不是特里持有的双重标准。

马洛,维护的只是正义。

因为信任,因为无辜,因为底线,他情愿遭受毒打,入狱,贫困……也绝不会与其同流合污!

告别

这个硬汉只会做:

去厨房煮信里说的那壶咖啡,倒了两杯,在他那杯里加了些本威士忌,放在我送他赶上飞机那天早晨他坐的位置上。我为他点了一支烟,放在咖啡杯旁的烟灰缸上。

我望着咖啡冒出蒸汽,望着香烟冒出细细的一丝轻烟。

外面黄钟花树丛里有只鸟跳来跳去,叽叽喳喳自言自语,偶尔扑棱棱地拍打翅膀。

咖啡不再冒蒸汽,香烟不再冒烟,只剩下烟灰缸边缘一个熄灭的烟屁股。我把烟头扔进水槽下的垃圾桶里。我倒掉咖啡,洗干净杯子收好。

就这样了。

对五千块来说,做这些似乎不怎么够。

这是我喜欢的一段,在这里,马洛对特里的告别之情达到顶峰。

可以深深感受到马洛心中的哀伤,相遇是那样突然,可告别却更加无助。

这时的他心中只有忧伤和惆怅。

也只有这一刻,这个硬汉放下了自己的盔甲,只是在用心怀念那个心中的朋友。

螺丝起子

故事里另一个让人念念不忘的就是:螺丝起子酒。一种一半金酒一半螺丝牌青柠汁,其他什么都不加的鸡尾酒。

人生是一场漫长且短暂的告别(漫长的告别人生就是一场爱与被爱的漫长告别)(3)

这个迷幻的故事相逢于螺丝起子酒,这个毫无生命的道具成为两个男人友情的见证。

两个人一起去酒吧的时候,马洛喜欢那个“杀时间”的特里,尽管更喜欢从前那个潦倒,沮丧却有尊严的特里,但他还是陪着特里一起大口喝酒,发呆,抱怨,数落对方。

后来,特里走了,马洛一个人去维克多餐厅时,他会要求加两份酒,喝下特里的那份。

在和特里有着错综复杂联系的第二起谋杀案和凶杀自杀后,马洛又去了维克多餐厅,在这里等待着正义彰显的证据,当他看到报纸时,他喝下了加了苦味酒的螺丝起子酒,丝毫没有痛快的感觉,反而更加苦闷。其实这里更多的是为结尾的苦涩埋下了伏笔。

别了

善良的人总是会被辜负的。

勇敢的人最难面对的永远是自己。

“我并不生你的气。你就是那种人而已。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摸不透你。

你有些方面很好,也有些好品质,但也有些地方不对劲。

你有你的标准,你按这些标准生活,但它们都是个人标准,无关任何形式的伦理和顾虑。

你为人挺好,因为你天性不坏。但你无论和匪徒黑道还是和正人君子待在一起都同样开心,只要黑道的英语足够流利、餐桌礼仪算是过得去就行。

你在道德方面是个失败主义者。也许是战争把你变成了这样,但也可能你生来如此。”

这段话,马洛其实是在对自己说。

我也琢磨不透自己,我总是只是按照自己的心理秩序去看待世界,我会帮助身无分文的流浪汉,我会相信自己的朋友,我做坚持自己追求正义的决心,我会面对肮脏的东西毫不掩饰的吐口水。

我就是我,我没有自己的位置,我没有自己的成就。

我没有,所以我不在乎。

“你深深打动过我,特里,用一个微笑、一下点头、一次挥手和这儿那儿的安静酒吧里安安静静喝几杯酒。

感情还在的时候真是不错。

别了,朋友。我不会说再见。

我已经和你说过再见了,那时候说再见还有意义。

那时候说的再见悲伤、孤独而决绝。”

结尾的时候,马洛将全书的感情拉到最大值。

自己的感觉没有错,自己与当时在酒吧里宿醉的特里,是那么的投缘,大家都是深深走进对方心里的挚友。

无论后来发生了什么,那份感情是存在过的,只要这样,足够了。

现在坐在对面的先生,已经不是和马洛一起喝螺丝起子酒的特里了,因为马洛已经和特里说过再见,做了漫长的告别了。

副线

在这个故事里,我还是更喜欢马洛与特里的这条线,因为整个故事的起因就是因为这两个人的相遇开始,最后也是以两人的握手告别而结尾。

有的书评里,浓墨重彩地分析了韦德夫妇案件的前世今生。作者也用了不少篇幅展现了这对各自心怀鬼胎的夫妻,如何一步一步走入自己为自己布置的陷阱中。

作家韦德,用自己生命的一半时间,去做着自己最讨厌的事情,只是为了维持那该死的自尊和虚荣。

韦德太太,活在自己认为最凄美的人设中,当看到自己死而复生的爱人,她不敢相认,因为岁月的流逝,让两人曾经的爱情镀上了不可侵犯的光环,哪怕是男主角也不行,她嫉妒,悔恨,矛盾,最后面对马洛的质问时,她崩溃了。

“生命的悲剧,不在于美丽的事物过早衰亡,而在于他们变得苍老和鄙俗。”

作者

《漫长的告别》是钱德勒先生最有名的一本侦探小说。

钱德勒是美国小说史上最伟大的名字之一。他是世界上唯一一位以侦探小说步入经典文学殿堂,写入经典文学史册的侦探小说大家。他是加缪,毛姆,村上春树等大师的文学偶像。

菲利普·马洛,作者钱德勒创造的美国英雄形象:充满智慧,满怀希望,深思熟虑,喜欢冒险,多愁善感,愤世嫉俗,叛逆不羁。

从此以后,所有的硬汉身上都有马洛的影子。

这本侦探小说,每个段落都是出自文学大师,语言天才之手的上乘之作,难怪村上春树老师将此书阅读十几遍,梦想能写出如此精彩的小说。

看这本小说,让你不由自主地会放慢自己的节奏,并不是因为剧情不够精彩,更是因为文字和剧情融合得天衣无缝,让你舍不得掠过每一个字;

有些章节不得不反复品味,并不是因为文字隐晦难懂,而是文字里画面感十足,让你不断回味;

读完后,你又会因为脑海里的某些场景,又翻开书,从随便一个章节开始,不停地阅读,不愿放下。

也许这就是大师的魅力吧。

#读书##春日记#

#对我影响最大的一本书##4.23全世界阅读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