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特色潮流非遗(省级非遗椽板龙正月十六晚巡游埔埕)

2002年10月,埔埕椽板龙被选调参加福建省第十二届体育运动会开幕式《八闽腾飞》的表演,获得了福州市舞龙比赛第二名的佳绩,埔埕椽板龙由此名声大振。2004年,埔埕椽板龙被载入《中华舞蹈志》“福建传统民俗舞蹈文化”栏目。2005年元宵节,埔埕椽板龙应邀参加永泰县民俗文化踩街活动。2007年3月,埔埕椽板龙被冠以“永泰椽板龙”美名,与“永泰虎尊拳”一起名列福建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福州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春节,中央电视台第七频道和福建省电视台播出埔埕村“迎神游龙庆元宵”盛况。

穿过鹅卵石铺成的古老而弯曲的巷子,走进梧桐镇上埕村的黄氏宗祠,看到几位村民穿着艳丽的服装,手举着龙珠和长龙,随着他们的舞动和奔跑,一条长龙在空中飞舞。

椽板龙通常保存在埔埕村的祠堂里,其由32根椽板组成,每根椽板长4米,加上龙头龙尾,龙身共长138米,需近百人才能舞起来。同时,在每根椽板上,还都装有四个节能灯,外套小红灯笼,舞动起来甚是壮观。

椽板龙起源于清朝康熙年间,乾隆时期达到鼎盛,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传说当时的梧桐镇埔埕村贫穷落后,为了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乡间便组织舞龙,每家每户自发捐赠一条板凳连接成龙,故称板凳龙。因板凳龙舞动起来太费劲,且动作笨拙不美观,后改用椽板制作,摆起来轻松自如许多,于是改名叫椽板龙。

自古以来,埔埕舞龙就是当地的一项盛大庆祝活动。每逢元宵佳节,埔埕就会举行盛大的舞龙活动。锣鼓一响,龙头一摆,全村老少都自发参与到这场盛事中。

活动开始前,安装好的椽板龙就会被搬到村里的古厝中,参加舞龙的村民来到古厝换衣、拿装备、装龙、举龙……晚上六点过后,舞龙拉开序幕。锣鼓开道,彩旗飘扬,龙一出祠堂走入巷子,就会马上引来村民的围观。龙头上下摆动,龙身不停翻滚。游龙队伍所到之处,家家户户点上香烛,燃放鞭炮,虔诚迎送。全村老老少少,男男女女,全都融入在这一活动之中,热闹非凡。据悉,舞龙活动流传至今,仍然是当地群众增进感情、密切关系的重要纽带。

岭南特色潮流非遗(省级非遗椽板龙正月十六晚巡游埔埕)(1)

巡游

岭南特色潮流非遗(省级非遗椽板龙正月十六晚巡游埔埕)(2)

中央电视台第七频道主持人拿起龙头

岭南特色潮流非遗(省级非遗椽板龙正月十六晚巡游埔埕)(3)

岭南特色潮流非遗(省级非遗椽板龙正月十六晚巡游埔埕)(4)

巡游

岭南特色潮流非遗(省级非遗椽板龙正月十六晚巡游埔埕)(5)

中央电视台第七频道主持人现场解说

岭南特色潮流非遗(省级非遗椽板龙正月十六晚巡游埔埕)(6)

整装待发椽板龙

岭南特色潮流非遗(省级非遗椽板龙正月十六晚巡游埔埕)(7)

岭南特色潮流非遗(省级非遗椽板龙正月十六晚巡游埔埕)(8)

岭南特色潮流非遗(省级非遗椽板龙正月十六晚巡游埔埕)(9)

岭南特色潮流非遗(省级非遗椽板龙正月十六晚巡游埔埕)(10)

岭南特色潮流非遗(省级非遗椽板龙正月十六晚巡游埔埕)(11)

椽板龙冲出黄氏祠堂

岭南特色潮流非遗(省级非遗椽板龙正月十六晚巡游埔埕)(12)

巡游

岭南特色潮流非遗(省级非遗椽板龙正月十六晚巡游埔埕)(13)

岭南特色潮流非遗(省级非遗椽板龙正月十六晚巡游埔埕)(14)

巡游

岭南特色潮流非遗(省级非遗椽板龙正月十六晚巡游埔埕)(15)

椽板龙聚集埔埕小学操场,热闹非凡。

岭南特色潮流非遗(省级非遗椽板龙正月十六晚巡游埔埕)(16)

巡游

岭南特色潮流非遗(省级非遗椽板龙正月十六晚巡游埔埕)(17)

椽板龙聚集埔埕中学操场,热闹非凡。

岭南特色潮流非遗(省级非遗椽板龙正月十六晚巡游埔埕)(18)

巡游

岭南特色潮流非遗(省级非遗椽板龙正月十六晚巡游埔埕)(19)

椽板龙聚集埔埕中学操场,热闹非凡。

岭南特色潮流非遗(省级非遗椽板龙正月十六晚巡游埔埕)(20)

岭南特色潮流非遗(省级非遗椽板龙正月十六晚巡游埔埕)(21)

椽板龙聚集埔埕中学操场,热闹非凡。

岭南特色潮流非遗(省级非遗椽板龙正月十六晚巡游埔埕)(22)

椽板龙聚集埔埕中学操场,热闹非凡。

岭南特色潮流非遗(省级非遗椽板龙正月十六晚巡游埔埕)(23)

巡游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