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雕中杨过长什么样(神雕杨过的原型之一)

金庸知名度最高的小说,莫过于射雕三部曲,也就是《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这三部,而三部曲中魅力值最高、最招女性读者(观众)欢迎的角色,莫过于《神雕侠侣》的男主角杨过。

杨过其人,英俊潇洒,风流倜傥,可谓天生带着一股贵族气质,即使落魄江湖,也从来容不得半点折辱,精神需求远高于普通人。

据考究,杨过的名字,可能是来自南宋词人刘过(字改之),但他的人物形象原型,却有一部分是来自这个人。

此人在《神雕侠侣》一书中也曾惊鸿一现,从几名江湖草莽的口中,提及他非同寻常的事迹。

“三国时襄阳属于魏晋,守将羊祜功劳很大,官封太傅,保境安民,恩泽很厚。他平日喜到这岘山游玩,去世之后,百姓记着他的惠爱,在这岘山上起了这座羊太傅庙,立碑纪德。众百姓见到此碑,想起他生平的好处,往往失声痛器,因此这碑称为‘堕泪碑’。”

“恩公(杨过)行侠侠仗义,五湖四海之间,不知有多少人受过他的好处。要是他在襄阳做官,说不定比羊太傅还要好。”

断臂杨过,折臂羊祜

  • 显赫出身

羊祜,字叔子,泰山南城人,他出身公卿世家,祖父羊续是南阳太守,父亲羊衜是上党太守,外祖父蔡邕则是汉末著名的大文学家,连文才非比寻常的曹操也对他非常服气,并因为蔡邕的原因,花重金将其女从匈奴赎回,从此有了“文姬归汉”的美谈。

对的,没错,羊祜还有位大名鼎鼎的姨母蔡文姬。

你以为这就是羊祜的全部贵族亲戚?NO!重量级人物还没出场呢!羊祜还有位嫡亲的姐姐,嫁给了司马懿的长子司马师,也就是司马昭的亲大哥,后来被追封为景献皇帝的司马家另一实权派人物。

按照当时司马家的实力分配,如果司马师不是因为出征途中受伤早逝,司马昭跟他的儿子,压根儿没有篡位当皇帝的机会。也正因如此,司马昭、司马炎对这位早逝的亲大哥(大伯)非常尊重,连追封皇帝这种事情,都不忘捎带上司马师,在历朝历代也算特例了。

除了长辈们、姐姐姐夫都是大人物,羊祜的妻子同样出身名门,乃是夏侯霸的女儿。众所周知,夏侯家与曹家关系紧密,夏侯霸的堂妹还是蜀汉张飞的妻子……

如此零零总总的亲戚圈子,足以证明,普通人奋斗一生的终点,可能才是羊祜的起点而已他拥有优渥的人脉资源,同时,也更有不俗的实力,家族屹立数国、数朝而不倒,自己更一手布置下平定东吴的大局,表面不动声色,背后却覆雨翻云。

羊祜出身不凡,还带有一丝宿命的神秘色彩。

在《晋书》中记载了这样一段故事,羊祜五岁的时候,他让奶妈将他以前经常玩的金环拿给他,奶妈很奇怪,说:“你没有这样的玩具啊?”小羊祜却不慌不忙,让奶妈到邻居家的某棵桑树上寻找,结果果然收获金环一枚。

邻居家的主人大惊失色,说道:“这是我死掉的孩子留下的东西,你怎么拿去了?”奶妈害怕邻居追究,赶紧说清楚原委:不是我想搞事,是我家小主人要搞啊!

邻居却痛哭失声,认为羊祜就是自己死去的儿子转世啊!

神雕中杨过长什么样(神雕杨过的原型之一)(1)

羊祜转世寻遗物的故事

羊祜年轻的时候,有个风水师找上门,说羊祜家的祖墓有帝王气,但如果开凿一个口子,就可以破掉这道龙气,不过羊祜将没有后人。

羊祜听罢,果断派人凿了祖坟,想来是不想沾上所谓帝王气的麻烦。

风水师见这套故弄玄虚没唬住羊家人,便又说:“这家后人,还能出一位折臂三公。”

后来,羊祜果然堕马折臂,多年之后,他果然位列三公但无子。

不过,这段故事有个问题:羊祜家不止他一个儿子,他的祖先们想必更是子嗣繁衍,凿之则无后,谁又敢断定这无后只应验在羊祜一人?万一羊家众兄弟均无后,岂不是让人跌破眼镜?

所幸,故事便是故事,羊祜的兄弟都有不少子嗣,晋武帝还曾令羊祜兄长之子羊暨、羊伊、羊篇等相继过继给羊祜当儿子,由此可见,羊家后人还是不少的。

至于说折臂三公的预言,羊祜虽有折臂经历,但好歹伤愈,不像另一位断臂的神雕大侠,留下终身残疾。而金庸塑造杨过形象的时候,是否也曾参考这段传说,尚未可知。

神雕中杨过长什么样(神雕杨过的原型之一)(2)

  • 低调从政

羊祜有家族背景,司马家夺取政权后,作为皇亲国戚,他的政治起点是很高的,但他当官却很低调,完全没有一般皇亲国戚的仗势欺人。

武帝司马炎接受曹魏禅让、建立晋朝后,大封功臣,羊祜也是功臣之一,被封为公爵,但他坚决推辞,认为自己不能超过众多前辈,只因为是皇亲就封爵,最后武帝只能将封赏改为侯爵。

羊祜拒绝爵位不止一次,他原本受封为巨平侯,武帝后来设置南城郡,封羊祜为南城侯,南城不仅是羊祜的籍贯地,而且是辖制五县的郡,南城侯的含金量比巨平侯高太多,可以设置相的官职,差不多就相当于郡公,也就是公爵。

但羊祜坚决推辞,他逝世前,还留下遗命,不得厚殓,不得以南城侯印入柩。武帝不得不遵从羊祜的意愿,进爵之事作罢。

羊祜不肯升官封爵,却肯为朝廷做实事,他镇守襄阳十几年,颇得民心,为后来晋军平东吴、一统全国做下充分准备。

可以说,羊祜虽然没有参与平吴之战,却是平定东吴的第一位大功臣。

首先,是制定平吴策略:外松内紧、攻心为上。

羊祜奉命镇守襄阳一带,与东吴名将陆逊之子陆抗相持数年,上演了一出出两岸一家亲的深情剧幕。

某次,陆抗派人给羊祜送去一坛酒,羊祜脸色从容,当着使者的面就取了酒水饮用,完全不怀疑陆抗是否会暗中下毒。

同样,陆抗生病,羊祜听说后,亲自配好一副药派人送去,陆抗二话不说,也是拿来就吃,他的部下劝道:“须提防药里有毒!”

陆抗却说:“羊叔子岂是下毒害人的卑鄙小人?”

二人互有往来,交往频繁,颇有君子古风,当时东吴的国主孙皓为人残暴,陆抗对此颇有微词,但又迫于职责,不得不坚守边境,与羊祜相抗。

陆抗曾说:“彼专行德,我专行暴,是不战而自服也。各保分界而已,无求细利。”

言下之意,陆抗也知道自己的老大无德,只求自保,根本无心与敌国交战,更不想与羊祜作对。

羊祜镇守襄阳时,不爱穿盔带甲,反而经常轻袍缓带,打扮成文士样子,到处游山玩水,襄阳周边的岘山就是他流连忘返之地。

他这样的悠闲状态,别人看来就是不务正业,但在魏晋风流的时代,这却是儒将之风,是他与众不同的地方。

但羊祜仅仅只是借此展现自己的魅力吗?并非如此,他其实是在打场心理战,以自己为秀场,给东吴君臣演一出好戏,一是以太平假像麻痹敌国,二是离间东吴君臣,孙皓因为羊陆之交,开始疑心陆抗,对陆抗上疏提的十二条国策全部驳回,陆抗壮志难酬,几年后郁郁而终。

羊祜除了结交东吴守将,对普通吴人也采取怀柔政策,严令军士扰民,有时候晋军经过吴境,割了对方的稻谷,也一定给足补偿;在边境打猎,射杀的野兽如果是从吴境奔入的,也一定送还;吴人到晋境抢劫,被晋军所杀,羊祜也命人将死者厚加殡殓,尸体送回;两军交战,俘虏愿降的纳降,愿意归吴的,也悉听尊便。

神雕中杨过长什么样(神雕杨过的原型之一)(3)

这整套措施实施下来,吴人对羊祜感恩戴德,都亲切唤他“羊公”,一个敌国将领,却得到吴国老百姓的爱戴,不得不说,羊祜挖墙角的功夫太深了!

羊祜的攻心术成效非常明显,民心所向,仁者无敌,正是因为他前期功夫做得扎实,而东吴方面又太不给力,国主荒唐无度,所以,当晋军南征时,才能异常顺利。

羊祜没有与东吴打过一场硬仗,但他不战而屈人之兵,比起百胜将军更懂兵法谋略,因此,历朝历代评选古代名将时,都不忘将这位爱旅游、爱爬山、爱风流的儒将列入,作为后人效仿的典范。

除了制定攻心为上的平吴策略,羊祜虽然因病早逝、未能参与最后的平吴大战,但他过世之前,早已经规划好全盘计划,留下可堪大任的人才。

王浚曾是羊祜的参军,羊祜发现他是可造之才后,加以提拔,武帝曾经想征召王浚作大司农,也就是调回中央当官,羊祜暗中上表,要求留下王浚,称王浚的才干在于领兵打仗,而不是当个内臣。

数年之后,王浚果然成为平吴大军中坚力量,从上流顺势而下,一举破吴。

当时吴中有歌谣:“阿童复阿童,衔刀浮渡江。不畏岸上兽,但畏水中龙。”

这位被称作“水中龙”的阿童,便是王浚的小名。

除了王浚,杜预也是羊祜大力举荐,拜为镇南大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

当时,羊祜病情越来越严重,他深知自己已经无力指挥南征事宜,便将后勤保障等事情托付给中书令张华,让他务必转达武帝,如今东吴国主孙皓残暴不仁,上下离心,正是讨伐的良机,一旦错过,孙皓被杀或被废,另立他主,东吴反而可能成为大患。

神雕中杨过长什么样(神雕杨过的原型之一)(4)

武帝终于下定决心南征,想请羊祜卧床指挥,羊祜却说平吴大局已定、不必他亲自参与,转而推荐杜预代替自己。

杜预是武帝姑父,也是皇亲国戚,素有才干,在平吴过程中,他果然起到不小的作用,当参战将领王浚、王浑因争功而起矛盾时,杜预果断命令王浚速进,急行军下一举攻破建康,东吴亡。

如要没有杜预的身份地位顶上,王浚迫于上司王浑压力,可能误了战机,生出波折。

羊祜虽然已死,但对这些战场上可能出现的问题,都考虑周到,给出相应的措施。他虽未参战,实乃南征平吴之战的核心灵魂人物,战局瞬息万变,却万变不离羊公的掌控。数年布局,岂是一朝之功?

羊祜谋算之深远、心思之老道,当得起名将二字。

遥想羊公当年,轻袍缓带,万千军马之中,也只闲庭信步,何等风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