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活动游戏全部流程(打造高效班级的游戏系列)

#我在头条搞创作#

信任是双方交往的基础,是人与人之间最美丽的语言。通过本专题的游戏,可以提高学生之间的人际信任,不但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信任,还可以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有利于他们之问的相互协作,增强班级凝聚力,提高学习效率。

第一日 游戏名称 把你的手给我

游戏介绍

这是一个团体游戏,采用活动、感悟、体验和提高的方式,考查双方的交流沟通能力,让大家懂得如何随机应变以及如何在困难的条件下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使参与者在人际交往中产生一种心灵的碰撞、人格的互动,实现多元多赢的交流,在乐趣中受训、 在实效中成长,体会人与人之间信任的重要性。

重要的是通过这个活动,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相互信任,体验互相帮助带来的快乐,在这个活动中,通过同学们体验不同的角色,学会在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的换位思考。

班级活动游戏全部流程(打造高效班级的游戏系列)(1)

活动准备

教师或者是班长,负责活动中的工作。准备音乐,创造活动的气氛在活动之前设计好游戏的路线,提前布置好游戏中需要用到的障碍物(障碍物的选择:上下楼梯、墙角拐弯、穿越树林等)。

活动流程

1 学生两人一组,自由组合,组成搭档。

选择搭档的要求:因为这个环节是学生自由组合,同学们在找自己的搭档时一定会选择自己平时的好朋友或者是自己身边的人,为了更好地达到这次活动的目的,游戏之前在搭档的选择上要做出明确的规定:搭档不能是自己的同桌或者是好朋友,最好能打破男女之间的界限或者是选择与自己曾经有过误会、有过隔阂的同学结合为一组。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由负责的老师根据同学们平时的交往情况进行指定小组的划分,因为只有在这种情记 下才可以让同学们更好地体会到游戏的初衷,达到做这个游戏的目的。

找到搭档之后两人面对面站好,等待游戏的开始

2 搭档之间角色的分配

(1)两个搭档之间自己确定好由谁先来做 “盲人”,由谁做引路者。

(2)“盲人”,同学戴好眼罩,准备进人游戏环节。

(3)完成以上工作后,负责引路的同学向后退,给"盲人〞同学足够的活动空间,并且不要对首人同学指手画脚。此时“盲人同学在活动负责人的口令指挥下,原地转圈,直到失去方向感和位置感,也就是说要让 “育人”同学有一种“晕头转向”的感觉,他/她的前进需要借助其他人的帮助才能进行。

(4)此时,负责引路的同学拉起“盲人”同学的手,说出下边这三句

“我来帮助你吧!”

“我会保证你的安全”

“请你相信我!”

(这三句话是很关键的,这是这个游戏的重点部分,关系到游戏的顺利进行

活动负责人一定提前告诉负责引路的同学要大声地、有真情地说出,使“盲人”同学文到鼓舞。

活动规则

1 “育人”同学在已经有的角色基础上,同时扮演“哑巴”,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绝对不能说一句话,如果有同学在情急下用语言来表达进行的话,就是犯规,游戏结束。

2.引路者在活动过程中用一只胳膊換扶“盲人”同学,每人的另外一只胳膊自然下垂,尤其是“盲人”同学不可以借助另一只胳膊在行进过程中探路,否则犯规,游戏结束。

3. 在活动开始后,扮演“盲人〞的同学的身体不能碰触到楼梯扶手或者墙壁,这一点由负责引路的同学掌控,一旦有碰触,犯规,游戏结束。

4.在活动过程中一定强调行进中的安全,保证 “盲人〞同学在活动中的人身安全

5.组与组之间在行进过程中前后要间隔2~3个学生身位,这个任务交给活动中引路的同学负责掌握,以保证安全。

6 搭档间两人互换角色,重复上边的活动,另一位同学体会游戏

游戏点评

在这个游戏甲,我们更重要的是体现团队精神。同学们在具体活动的实践过程中,通过双方的努力到达目的地。这个过程不但体现了团结,更体现了大家相互合作的重要性,团结的目的是为了合作,而合作的基础是团结,如果在我们的班级生活中没有了团结、 合作,那么我们的班集体就失去了活力、失去了战斗力。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都有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都需要值得信赖和依靠的人来帮助我们、引领我们渡过难关。同样地,对于那些需要我们帮助的人,需要我们伸出援助之手的人,我们也要义不容群地帮助他们,尽可能地为他们服务,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做的。这个游戏使同学们明白在以后的生活中如果有人需要我们帮助,应该尽最大的努力去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通过这个游戏,很多同学都深切地感悟到,关心别人会带给我们多么大的欣慰而这将激励着同学们去尽其所能地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大部分同学在游戏中都明白了“信任〞在朋友之间是必不可少的,也是我们生活中存在的重要部分,更是人与人之间和谐交住的前提。

在这个活动中,当“盲人〞的同学把自己的手放心地交到朋友的手上时这体现了一种多么伟大的信任,而此时你的心中叉是多么的自蒙,因为有人信任你!

信任就如文豪霍桑(Havthorn)口中的幸福,“信任是一只蝴蝶,要迫逐它的时候,总是追不到,但是如果你悄悄地坐下来,它也许会飞落到你身上”。同样地,信任不能强求,你无法要求别人信任你,只能反求诸己,经营自己可信赖的行为,你也不可能下令让大家之间要相互信任,只能管理大家之问可信赖的行为,有一天,信任会飞落你身上。

杨晓莉等人在 《儿童、青少年人际信任的研究述评》中详细说明了信任的理论,认为从信任对象的角度来看,对信任概念的界定主要有两种取向。

一种是将信任看作对人和世界的善意的一般化期望。它最初来源于婴儿期对及时敏感照顾的知觉,并在日后生活的人际体验中发展成为一种稳定的人格特质,这种取向的信任称为普遍信任或泛化信任,它忽视了被信任者的特点以及交往情景等因素。

另一种取向是将信任指向具体的任务对象,研究对具体关系对象的一般化期望中学时期是学生心理、身体发展变化最迅速、激烈的时期,是个体身体、心理逐渐成熟,迈向独立生活、承担更多社会责任的时期。

由于身心变化快速、社会经验的缺失与适应能力的不足,因此初中生常常会感到“迷失自己”。

总的来说,初中生思想单纯、思维敏捷、好胜心强、敢于探索,这些为其人格的健康成长提供了良好条件,但由于年龄和阅历的限制,他们的心理尚未真正成熟,情绪容易波动,意志非常脆弱,认知易于扭曲,心理容易产生矛盾和冲突,思想易于偏激或者消沉。

他们在成长中面临诸多社会适应任务和挑战,诸如学习任务和压力的增加,社会交往的扩大,性生理的成熟和性心理的觉醒,对异性的倾慕,对友谊的渴求,对信息技术和网络世界的热衷,社会责任的承担,人际信任,人格的发展等等,这要求他们用更好的行为方式去适应现代社会环境和个人的身心发展的要求。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