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作品谈谈白先勇文学价值(白先勇的文学人生)

2006年,由《亚洲周刊》与来自全球各地的华人学者、作家联合评选出的"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中,前十名入选者俱是安坐文学星空之上的前辈大家,只有一人相较起来是如此"年轻",尚在这人间布散文学之光。他是白先勇。

白先勇的文学作品并不算多,却以精益求精取胜。小说集《台北人》《纽约客》收录的共二十篇小说都是足以传世的名作。唯一的长篇小说《孽子》更是被法国书评家马尔桑誉为"研悲情为金粉的歌剧"。不仅如此,白先勇的擎天笔力用在散文之中,竟能在克制之余,当真以文字铺成个泪海悲天来。他的文学写作,无论如何是脱不开他的人生的,或者说,文学既是他的人生,而又缓缓道出了他的别样人生。

结合作品谈谈白先勇文学价值(白先勇的文学人生)(1)

也是"台北人",也是"纽约客"

1937年7月11日,广西南宁,卢沟桥的炮火犹在耳畔,国民党桂系将领白崇禧的第八个孩子出生,取名为白先勇。此后,这个幼年即不幸染上肺病的孩子因战乱陆续迁居于桂林、重庆、南京、上海、汉口、广州、香港诸城,直到1952年至台湾与家人团聚。

1963年,母亲去世,按回教仪式"走坟"四十天后,白先勇赴美留学,此后长期定居美国从事写作、教学工作。正是如此不安定的生活,给了白先勇以超乎常人的细致感受力,造就了白先勇作品中的万千气象。

结合作品谈谈白先勇文学价值(白先勇的文学人生)(2)

1、《台北人》

《台北人》便是入选"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第七名的杰作,也是台湾文学中首屈一指的短篇小说集。十四个短篇连缀起一幅"神州陆沉"后的台北众生相,文中来来往往的男男女女,高贵者或贫贱者,军人、商贾还是贵妇人、娼家女,都不过是历史的"失败者",一群被困在时间之轮中兀自挣扎的遗老遗少。他们被时间遗弃在了过去,而只能以自己业已半腐的肉身挽奠——终究归于一个大时代的卑微注脚。

你看,那个叫尹雪艳的"红粉骷髅""总也不老";《一把青》里嫁到空军眷村的未亡人朱青:"他倒好,轰地一下便没了——我也死了,可是我却还有知觉呢";喝着金门高粱酒的老兵赖鸣升念兹在兹的仍是台儿庄的荣光;《冬夜》中生计维艰的余教授,"台北的冬夜愈来愈深了,窗外的冷雨,却仍旧绵绵不绝地下着。"《游园惊梦》中,曾经的昆曲名伶蓝田玉,现在的将军遗孀钱夫人,岁月流尽,美人白头。正如《梁父吟》与《国葬》,将军迟暮,莫可奈何。

美人白头,英雄迟暮,是人世间的大悲哀。正是在如此这般落日余烬般的文字中,氤氲着作者幽微而深切的悲悯情怀。教人不禁有陆放翁之叹:"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结合作品谈谈白先勇文学价值(白先勇的文学人生)(3)

2、《纽约客》

《纽约客》题名恰恰与《台北人》相对,构成了绝妙的对仗。

小说集中最好的作品,写于60年代的《谪仙记》与《谪仙怨》都讲述曾经的官家小姐到纽约后因家境败落而沦为风尘女郎,她们或者自暴自弃而走向死亡,或者自甘堕落而永劫沉沦,从中国到美国,她们跨越的可能不仅是太平洋,而更是天上与凡间的结界。走下凡尘来到纽约,她们便成了令人悲哀的"谪仙"人。谁又能说,这其中没有白先勇自己的夫子自道呢?

无论是台北人,还是纽约客,在一个个刻画得极精细的人物中,都潜藏着作者不足为外人道的喟叹与伤感,那是失败者的挽歌,是洞明世事的练达与透彻,是老大中国的安魂弥撒,是李后主的一曲:"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结合作品谈谈白先勇文学价值(白先勇的文学人生)(4)

不可言说之爱

白先勇曾公开承认自己的同志身份,其实这种取向早已在他的小说中若隐若现。这跨越一生的标识,无处安放,也无从开始,是寂寞,也是落寞,而又有着向内向深的——悲凉。

1、《寂寞的十七岁》

《寂寞的十七岁》是白先勇借自己少年时的某些切身经验改头换面而写成的短篇小说。小说的主角杨云峰,出身世家,家中另外三位兄弟都是人中龙凤一般的人物,可自己却是个游手好闲、信口扯谎的吊车尾。寂寞的十七岁,要通过打空电话来缓解孤独。可他又是如此真诚,每当他叙述某些见不得人之事时,总要说一句"别笑我",他只是在寻求同情罢了。

只要有人对他好,他便恨不得以十倍的好返还,却少有人不嘲笑他。因此,当课堂里的女生唐爱丽大胆向其示爱的时候,他似乎因无法承载女性的侵犯而落荒而逃,"唐爱丽亲了我一会儿,推开我立起来。我看见她一脸绯红,头发翘起,两只眼睛闪闪发光,怕人得很。"

这里对于主人公的心灵震撼,竟远远大于小说结尾处他深夜在新公园被一位中年男人开启另一种情欲方式的心理震动。这里可能预示了主人公异于常人的取向,寂寞的杨云峰,终于要走上成为"孽子"的道路。

结合作品谈谈白先勇文学价值(白先勇的文学人生)(5)

2、《孽子》

《孽子》是白先勇唯一的长篇小说,也是他送给同志群体的一件真挚的礼物。

在我们的王国里,只有黑夜,没有白天。天一亮,我们的王国便隐形起来了,因为这是一个极不合法的国度:我们没有政府,没有宪法,不被承认,不受尊重,我们有的只是一群乌合之众的国民。

尽管号称"王国",实则不过是台北市管前路新公园的一隅之地,并且时限仅在夜晚,这就是这群"乌合之众"所拥有的生存空间。"青春鸟儿"们各自有各自的困苦,只是极少会有人提及。于是,那些前尘往事,就在白先勇的笔下娓娓道来。而这些故事,无一不与父亲息息相关。

可以说,《孽子》最为动人之处就在于父子关系的冲突与弥合。主人公阿青身上所背负着的苍凉的十字架——家道中落后的父对子的殷殷期望,子对父的辜负——而引出龙子对阿凤孤绝地占有,"孽龙"与"野凤凰"的狠戾终于酿成一桩血案,是龙子对不可能原谅他的国府大员父亲的深重的怨气。

小玉是终身寻父的子。吴敏的父是回不了头的赌徒。傅老爷子作为慈爱而沉郁的父亲出场,他是新公园里的"青春鸟"的护身符,可在他某一刹那的悲哀与隐痛中,读者不禁发觉,他曾因军人的骄傲而逼死自己的同性恋儿子。

不,我想我是知道父亲所受的苦有多深的,尤其离家这几个月来,我愈来愈感觉到父亲那沉重如山的痛苦,时时有形无形的压在我的心头。我要躲避的可能正是他那令人无法承担的痛苦。

一位位父亲、儿子都被细笔白描出来,一桩桩孽缘原来早已由天注定,而作为父、作为子的重负终究还得各自承担。

结合作品谈谈白先勇文学价值(白先勇的文学人生)(6)

白先勇的悼亡散文

明代归有光写《项脊轩志》忆亡妻,可谓感人至深,尽管数百年时光的磨砺也不能一改其矢志不渝的爱情之光。白先勇的散文回忆至亲挚友,将彻骨痛楚沉淀到心的最低最底,真真是"以血泪、以人间最纯真的感情去完成的生命之歌。"

1.《第六只手指》

《第六只手指》是白先勇回忆已故三姊的文字。白氏一门十位子女大多皆有所成,只有排行老六的明姐命运凄凉。童年时因性格内向,没有得到家人足够的关怀,再加上独自留学美国遭遇挫折,患上精神分裂症,逐渐变成了一个单纯、善良而无法"长大"的女孩。

尽管其后全家给三姐以无微不至的照顾与关爱,三姐却永远地留在了她自己的童真世界中,没有人可以了解,三姐内心的渊薮竟是如此痛苦与孤独。"有一次我跟智姊谈起,明姊身体不错,可能比我们几个人都活得长,那倒不是她的福,她愈长寿,愈可怜,晚年无人照料。没想到我们的顾虑多余,明姊似乎并不想拖累任何人,我们十个手足,她一个人却悄悄的最先离去。"

2、《树犹如此》

我与王国祥相知数十载,彼此守望相助,患难与共,人生道上的风风雨雨,由于两人同心协力,总能抵御过去,可是最后与病魔死神一搏,我们全力以赴,却一败涂地。

散文从白先勇与王国祥两位挚友与伴侣尽心培植圣芭芭拉庄园开始,回忆两人的青春过往,当时只道是寻常,直到病魔袭来,王国祥以非常毅力与之对抗,白先勇则奔波于美国、台湾、大陆四处寻医问药,却终于抵不过天数。"我执着国祥的手,送他走完人生的一程。霎时间,天人两分,死生契阔,在人间,我向王国祥告了永别。"

白先勇偏爱的《牡丹亭》中有一句题辞:"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然而,死者复生,到底只是传说罢了。

结合作品谈谈白先勇文学价值(白先勇的文学人生)(7)

文/骆陽

图/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