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趣的散文(好文分享优雅的琴声)

优雅的琴声时而像海浪般翻腾、奔放,无拘无束;时而又似湖水般宁静、优雅,婉转动人。就在你闭上眼享受着音乐宛如微风般吹拂你长发的瞬间,不经意地,那遗落的音符掉进本应平静的湖面,牵起阵阵涟漪。

最有趣的散文(好文分享优雅的琴声)(1)

贝多芬

第30钢琴奏鸣曲 - 第一乐章

不太快的快板,奏鸣曲式。是一首“幻想曲”。它的非同寻常的设计呈现出一首被幻想性插段两次打断的小曲,这反映出贝多芬此时对于插入式结构的特殊兴趣,努力将音乐段落置于相互对比的部分之中。准确理解这个插入式结构显得格外重要。

最有趣的散文(好文分享优雅的琴声)(2)

贝多芬

第30钢琴奏鸣曲 - 第三乐章

如歌地,充满感情的行板。优美如歌的行板和六个华丽的变奏,是作者低诉内心的呼声,是最为核心与精彩的乐章,是晚年最甜美的乐章。有着令人着迷的瞬间,第6变奏段最初利用对萨拉班德舞曲在其原始音区的反复,给人带来周而复始的感觉。

最有趣的散文(好文分享优雅的琴声)(3)

圣桑

动物狂欢节组曲 - 天鹅

《动物狂欢节》组曲创作于西元1886年,并于1886年3月9日非公开初演,只有几位好友参与。圣桑只把这个作品当作平常和朋友交流所演奏的小作品,并没有把他当作正式的作品。除了《天鹅》以外,一生都没有公开其他数曲。直到1921年圣桑过世后,这部作品才被公开,而正式的公开初演要到1922年的2月25日。

最有趣的散文(好文分享优雅的琴声)(4)

拉威尔

钢琴协奏曲 - 第二乐章

拉威尔(Maurice Ravel)这首钢琴协奏曲作于1931年,是为配合他的第二次美国之行而作。按照他自己的说法,这“是一首按莫扎特或圣-桑的精神写成的协奏曲”。他说:“我认为一首协奏曲可以是明快辉煌的,没有必要以表现深刻内容或戏剧性效果为目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这部协奏曲可以被看做一首小品,它就像是一种印象片段,而绝不像勃拉姆斯的钢琴协奏曲那样始终围绕着问题与冲突进行。

最有趣的散文(好文分享优雅的琴声)(5)

肖邦

第二钢琴协奏曲 - 第二乐章

齐默尔曼《肖邦第二钢琴协奏曲·第二乐章》,本乐章表达了肖邦对康斯坦茨娅缱绻的爱。爱你在心口难开,让我的爱化为这美丽的音符。如同火苗在键盘上跳跃。这短短的乐章如一颗酒心巧克力,两头是甜的,中间却包裹着浓烈的激情。

最有趣的散文(好文分享优雅的琴声)(6)

柴可夫斯基

四季 - 六月船歌

音乐采用了旋律小调的形式,用平稳的节拍表现出俄罗斯平底船均匀滑行的节奏,悠长的旋律则象一首俄罗斯民歌那样带有淡淡忧郁的表情,刻划出辽阔国土上的人民宽厚,深沉而诚挚的性格。

最有趣的散文(好文分享优雅的琴声)(7)

贝多芬

第32钢琴奏鸣曲 - 第二乐章

贝多芬第32首《c小调奏鸣曲》(op.111),其作品创作于1821年至1822年。在贝多芬的晚期作品中,贝多芬的创作受到了很多因素的影响:狂飙运动让贝多芬意识到自由的可贵,面对生活挫折,将其苦难升华到音乐中;宗教信仰对贝多芬的影响也不容小觑,尽管贝多芬不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但从未放弃思考摆脱命运的力量和上帝;疾病带给贝多芬的痛苦使他不断挣扎、不断诉求,失聪并没有让他放弃创作,他学会了与病痛抗争与、维也纳社会享乐主义斗争,成就了超越人性光辉的艺术作品。尽管贝多芬晚期作品难于理解,表达了贝多芬深奥的内心世界,是贝多芬强烈的呐喊。

最有趣的散文(好文分享优雅的琴声)(8)

肖斯塔科维奇

第二钢琴协奏曲 - 第二乐章

《F大调第2号钢琴协奏曲》,作品102,是俄国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作创作的作品。写于1957年,作为他儿子马克森·肖斯塔科维奇19岁生辰的礼物,马克森亦以此曲的首演作为他于莫斯科音乐学院毕业典礼中的表演曲目,由苏联国家交响乐团及指挥亚诺索夫(Nikolai Anosov)所伴奏。

最有趣的散文(好文分享优雅的琴声)(9)

巴赫

第22号耶稣接纳十二门徒

康塔塔(Cantata),意大利文,原意是歌唱,在17世纪初,康塔塔是一种单声部的戏剧性牧歌,用鲁特琴与通奏低音伴奏。17世纪后期,发展为分几个声部演唱,有些由宣叙调组成,有些则是一连串的咏叹调。

最有趣的散文(好文分享优雅的琴声)(10)

贝多芬

第八钢琴奏鸣曲(悲怆) - 第二乐章

贝多芬《第八钢琴奏鸣曲“悲怆”第二乐章》如歌的慢板。抒发了宁静诚挚的感情,是在贝多芬以往缓慢乐章中,最为优雅的乐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