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提出的人之四心(孟子之识人之明)

第二篇梁惠王下第一章,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孟子提出的人之四心?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孟子提出的人之四心(孟子之识人之明)

孟子提出的人之四心

第二篇梁惠王下

第一章

孟子见齐宣王曰: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王无亲臣矣,昔者所进,今日不知其亡也。

王曰:吾何以识其不才而舍之?

曰:国君进贤,如不得已,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左右皆曰可杀,勿听;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故曰,国人杀之也。如此,然后可以为民父母。

摘自:《孟子》 - 孟轲

本章主要讲如何识人。

孔子说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要想识人先知人,看到他的本质所在。

有说乡人皆好之,未可也。乡人皆恶之,未可也。

是因为君子有独立的价值观,用自己的方式处事时,好人爱,坏人恶是很正常的事!君子有好有恶。不能听片面之词而给人下定义,扣帽子。

开篇孟子讲到,一个国家之所以成为故国,并不是因为他有多完善的设施和物质条件,还要看他的文化和人事。这个道理可以用在国家,企业,家庭,个人身上。一个人并不是多有地位才受人尊重,而还要看他是否有精神价值和给社会做出的贡献。

孟子说大王身边没有亲信的臣子,这说明齐宣王得识人之明和自知之明差了点,一旦看不清楚这个世界的时候,就应该多想身边的人学习。而不是闭门造车。

如果不去把正确的思想塑造自己,交积极向上的朋友充实自己,做有意义的事业成就自己,那么就会使卑逾尊。让自己变的猥琐,变的肤浅,一辈子不知所谓,身边都是酒肉之徒,一生碌碌无为。所以一定要慎重。

当做一件事的时候,自己拿不定主意可以去询问别人,但是最终还是要自己下决定。其他人所给的建议都是参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