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开明的制度(宋朝精致的分权制衡)

宋朝开明的制度(宋朝精致的分权制衡)(1)

宋朝是一个制度极为完善的朝代,但是也是在历史上最受史学家诟病的朝代。陈桥兵变以后,宋太祖赵匡胤取得了皇位。但是登上皇位以后的赵匡胤并没有就此停滞下来。

为了使自己的统治得以稳固,他采取了很多措施。因此,北宋时期的制度是在历史上最为精细的。在后世史学家的研究中发现,这一制度围绕的核心就是通过分权制衡,以实现巩固统治的目的。

上下相维、内外相制是这一制度的核心。历史证实宋朝精致的分权制衡,其实只适用于暂时的,对于宋朝长远的发展来说,是极为不利的。

而在之后的情况也证明了正是因为这精致的分权制衡,才导致宋朝积贫积弱局面的出现。"上下相维,内外相制",为何宋朝精致的分权制衡不是长久之计?

宋朝开明的制度(宋朝精致的分权制衡)(2)

1、 为了防范官员,陷入了冗官的境地

(1) 官员权力分散,严重打击了中央朝廷的行政效率

陈桥兵变以后,本是武将出身的赵匡胤,正是依靠自己手底下的军官才得以掌握政权。

但是宋太祖对于这些武将并不是信任的,因此才有了后来的杯酒释兵权。在这之后赵匡胤为了使自己的皇位能够坐得更稳,他采取了重文轻武的政策,但是对于文官的使用方面却出现了很大的问题。

在中央政府的官制当中,通过了三权分立,使得彼此之间相互制衡。在宋朝时,行政、军权、财政分别由中书、枢密院和三司这三个机构来管理。但是这些人并没有最终的决策权利,只能由皇帝来取决于最后是否使用这一措施。

因此在一些重大事情的决策方面,宋太祖通过打散这些中央机构,让更多的权利集中到了自己的身上。

宋朝开明的制度(宋朝精致的分权制衡)(3)

但这就使得了行政效率非常低下,往往一件事,经过这些主要的中央部以后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够实行下去。

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行政效率的低下,如此精致的分权制衡,带来这样极大的毛病。而更为严重的不只是行政效率底下,而是宋朝历史上最为严重的冗官问题。

(2)为加强中央集权,将政府机构进一步拆分导致冗官

宋朝的统治者除了将权利进行拆分以外,还将中央的机构进一步分扩大。在宋朝时光是管理皇家事务的工作人员便是高达数千人,而在这之后,又陆续增补使得这一规模不断扩大。

但是真正导致官员数量急剧增加的是在宋朝时能够转担任官职的人数非常之多。而且在宋朝时对于科举制度进一步开放,越来越多人能够考取科举,但是却没有足够多的岗位供这些人使用。

宋朝开明的制度(宋朝精致的分权制衡)(4)

北宋冗官局面的出现,说的是对于地方管理的职位不断增加。在宋朝时候,一个正职岗位通常会有好几个副职岗位相配套。

这就使得了官员的规模,在短时间内上升了好几倍,而且在宋朝的时候,一种以恩荫制度进入仕途的方式,成为了当时做官的重要途径。为了表示皇帝对于臣子的厚爱,一些担任过高官的人经常能够获得皇帝的格外恩赐。

并且只要是皇帝或皇后生日,或者说是国家大事发生有赏赐的时候,经常会扩充几百人,甚至是上千人的官员队伍加入到朝廷。

在宋朝的时候,依靠恩荫制度进入仕途的人,可以说非常之多,这就导致了一些官职经常出现爆满的局面。

宋朝开明的制度(宋朝精致的分权制衡)(5)

据史料记载,一个知县通常是好几个人在同时担任,但这也使得经常发生踢皮球事件,导致行政效率非常低下。

冗官问题已经成为阻碍宋朝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然而,精致的分权制衡还进一步影响到了军队。

2、 为了制衡军人,导致军队战斗力遭到削弱

(1) 强干弱枝、守内需外,削弱了边疆军队的战斗力

作为本就是武将出身的赵匡胤,一开始对于军队的问题就是极为关注的。为了让自己昔日的陈桥兵变不再发生,赵匡胤不止采用了杯酒释兵权的方式,更是对军队进行了大肆改造。

在赵匡义提出的军队改造理念,便是强干弱枝,守内虚外。首先,他从边疆地区的部队当中抽调出清精兵强将作为自己的禁军,但是在发生战争时,这些进军并没有被送上战场,只是为皇帝服务。

宋朝开明的制度(宋朝精致的分权制衡)(6)

除此以外,赵匡胤还经常变更将军所带领的士兵,使得这些军营的将士之间互不认识,很难构成反叛势力。但是他也忽视了军队的团结,对于战争的重要性。

因此,宋朝的军队在对外战争时频频失利,而更是因为宋太祖从这些军队当中抽掉了军兵强将,充实自己的中央禁军导致边疆军队战斗力迅速下降。

并且对于军队的掌控情况下,赵匡胤是做得非常严格的。整编以后的军队,由于对自己所镇守的地区并不熟悉,同时也因为缺乏有能力的将领,导致在战场上频频失利。

不仅如此,在宋朝时候的军队里,不同等级的军人之间差异也是非常明显的,因此,这就使得军队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吃空饷的情况。

宋朝开明的制度(宋朝精致的分权制衡)(7)

(2)高福利待遇,导致军需财政日益紧张

宋朝军队中最为严重的问题就是,号称拥有封建时代最高福利的军队待遇,给国库带来了巨大压力。宋朝的军队除了正规的武装势力以外,还包括了非常多的后勤部门。但同时,宋朝又拥有着非常丰厚的待遇,这就使得在军队中,一些人靠着虚报人数偷拿国家的军饷。

这并不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更为严重的是宋朝时候的军队规模也是非常庞大的,这与宋朝特殊的军事命令有关。在宋朝时候,一旦做了军人,便会被在脸上刺字。

但是这次字并不是可以消去的,属于终身印记。而宋朝时的服役时间也是非常长的,一些明明已经达到退休年龄的,却依旧只能在军队服役。除此以外,宋朝为那些退役的士兵还提供了非常丰厚的待遇。

宋朝开明的制度(宋朝精致的分权制衡)(8)

据史料记载,在宋朝时候,一些士兵甚至一生都不曾上过战场,却拥有着和其他士兵一样的高福利、高工资。过度庞大的规模,导致了南宋国库入不敷出,也带来了冗兵的问题,关键是这些士兵的战斗力实在令人堪忧。

这也证明了宋朝统治者为了自身政治的稳固、采取分权制衡的措施,对于军队的杀伤力才是最强的。

可以说,宋朝的军队是毁在了自己分权制衡的措施当中的。而在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机智的分权制衡让宋朝中央处于一种极为微妙而又相爱相杀的关系当中。

宋朝开明的制度(宋朝精致的分权制衡)(9)

3、 制约地方势力的同时,又不得不依靠地方的发展

(1) 过分抽取地方财政税收,导致地方官难有作为

在宋朝的时候,为了减弱地方对于中央的威胁,那时候的宋朝统治者经常会抽取税收的绝大部分。仅留下一小部分给地方自己使用。为了运送这些财物,宋朝还特意设置了一个官职,专门负责这项事务。

但是对于地方来说,过分抽取这些税收,导致地方很多事都无法执行。长此下去,强干弱枝的局面,最终形成导致地方的实力大大衰弱,不足以威胁中央政府。

与此密切相关的,便是地方长官的很多想法无法实行,导致在宋朝时候地方的基础设施建设呈现出非常大的差异。在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记载了遍京城的繁华,然而,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却依旧是一片荒凉景象。

这不仅仅使得地方官对中央朝廷有所埋怨,更是在广大百姓心中埋下了不安定的因素。但不得不说宋朝的时代实在是奇妙,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宋朝的商业却依旧呈现出繁荣景象,出现了西方史学家口中的第一次商业革命。

宋朝开明的制度(宋朝精致的分权制衡)(10)

(2) 商品经济发展,地方商业税收成为国库重要财源

在宋朝的历史当中,一个光辉闪耀的成就就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在这一时候,由于纸币的出现和娱乐场所的兴起,深刻带动了商业的发展,对于地方经济起到了很大的带动作用。

因此,即便是被中央政府抽走了大部分税收,但依靠着自身商业的发展,地方经济依旧呈现繁荣景象。而随着商业的发展,南宋时候的商业收入成为国库的重要来源。

但是由于宋朝时候过分精细的分权制衡,经常会导致中央和地方矛盾频发。不得不说,从以上的三对矛盾分析当中证实了宋朝过分精致的分权制衡实在不是一个长久之计。

宋朝开明的制度(宋朝精致的分权制衡)(11)

结语:

宋朝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对分权制衡的理解实在达到了前无古人的境地。但是宋朝的基本国策大多是由赵匡胤制定的,而后世的皇帝并没有多做更改,实在是不符合后续时代发展的长远之计。

过分的分权制衡导致了宋朝冗官、冗兵、冗费局面的出现。这不仅仅增加了宋朝国库的财政压力,更是导致了积贫积弱局面的出现。 对于宋朝来说,如果不是过分地精致的分权制衡,又最终是否会落得个挨打受气的局面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