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人生四大喜事 民间故事梅开二度

#民间传说#​#传奇故事##戏曲故事#​

番兵入侵,皇帝误听太师卢杞谗言,屈膝求和,对主战派大加镇压,斩了御史梅魁;勒令尚书陈东初解甲归田;贬了都察邹伯符去疏理黄河。

梅魁满门遭斩,其子梅良玉逃亡扬州,改名喜童,在陈东初府上为仆,虽然起早摸黑,打扫庭院内外,管理花木,但不忘父仇,暗习诗文,等待时机。

陈东初被革职回乡,为纪念爱国同僚兼世交梅魁,就在花园里全部种上梅花,变成梅园。

初春的一天早上,梅良玉在梅园扫雪,正叹息梅花飘落的时候,陈东初的女儿陈杏元在婢女翠环陪同下来到梅园。

民间故事人生四大喜事 民间故事梅开二度(1)

喜童放下扫帚,向小姐施礼,杏元说老爷今天要来祭奠梅花,催喜童赶快打扫。喜童说:“梅园已清理,可惜一宵风雪,梅花尽落了!”此话不禁勾起杏元对世伯梅魁的怀念,而且使她更担心逃脱虎口的忠良后代梅公子的安危。

杏元问喜童:“听你言语不俗,想必是世代书香。”喜童婉言相答:“因双亲早丧,攻书无望,只是拾人牙慧,偶试绝句数行。”

杏元触景怀人,诗兴大发,翠环请小姐读出来,她取下金簪把诗刻在梅树上。杏元面对满园落地梅花,激昂地朗诵起来:

一宵风雪掩春光,玉蕊琼英委路旁。

触景怀人愁欲绝,梅花何日再芬芳?!

喜童一听,情不自禁地称赞:“好诗好诗!小姐口吐珠玑,梅花虽落,犹有余芳。”

翠环见喜童出口成文,必有奇才,请他和一首。喜童说“不敢”,杏元叫他时,他才说:“小人只吟两句,聊作狗尾续貂。”

“宵风雪掩春光,玉蕊琼英委路旁。

但愿天心怜苦志,梅开二度更芬芳。”

杏元听他口中言和他诗中意,觉得此人气概不凡,正想说什么,忽然见一群家丁、梅香捧梅魁灵位与酒肴上,陈东初、夫人和杏元的弟弟春生一起来到。

灵位放好,酒肴摆齐,陈东初叫儿女一同三跪九拜。陈东初眼看荒凉一片,叹息复仇难望,仰天长叹:“天呀,梅家儿郎若有出头日,请赐梅开二度散幽香!”

侍立一旁的梅良玉,顿时情冲肺腑,泪如雨下。

陈东初指责喜童放肆,夫人对陈东初说:“梅公被害惨死,谁不伤心?”叫下人都可跪拜。

家丁、梅香虽然都跪拜,但梅良玉比谁都凄楚,他上前抱着灵牌痛哭,大家虽听不清他说些什么,但这一说,霎时一阵狂风卷过,百鸟和鸣,红光闪闪,满树梅花重放,在场所有人都惊讶不已,乐极忘形。

民间故事人生四大喜事 民间故事梅开二度(2)

春生天真地紧握梅良玉的手说:“喜童哥,为什么你一拜祭便梅开二度?”摇曳间,一个小灵牌从梅良玉身中落地,春生拾起交给陈东初:“爹,你看!”

陈东初一看:“显考梅魁公之神位,考男梅良玉拜。”于是惊喜交集地与夫人一齐问:“你就是良玉世侄?”

此情此景,良玉只好直认。陈东初高兴之极,望他苦心攻读,它日复兴家业,为父报仇。夫人欲招赘为婿,问女儿意下如何,杏元暗暗点头含羞走下,陈东初择日为他们成婚。

一个月后的一天,陈家厅堂大喜帐挂起来,龙凤烛高照,宾客熙熙攘攘来贺梅良玉与陈杏元成婚。正准备拜堂时。太师卢杞捧着皇上圣旨到,他宣读:“奉天承运,德宗皇帝诏日,胡兵近日又再入侵,势不可挡,现准太师卢杞所奏,命陈东初之女陈杏元出塞和戎,以息干戈。旨到之日,立即起行,若有违逆,九族当诛。钦此!”

卢杞读完圣旨,带来的校尉兵丁强拉杏元登车而去,连杏元想与父母、良玉、弟弟说一句话也不容许。

不久,朝廷派护送官党进和兵马,送杏元出关和亲。经过几天路程,来到边关,这里黄沙漠漠,白天也似黄昏日落,远处就是黑水河横亘东西。

梅良玉自杏元被迫和番,悲痛欲绝,陈东初和夫人怎样劝他也不肯进食,只好叫杏元之弟陈春生陪梅良玉日夜兼程到边关送别。梅、陈到了边关,果然遇到杏元,三人相见,悲愤无比,杏元哭叹边关近,乡关远,从此鸳鸯拆散,永别白发双亲;良玉恨昏君无道,恨权奸误国,恨番兵入侵;春生感慨朝中将士千千万,偏遣弱质一女人,国仇家恨,要永刻在心。

一阵狂风吹来,霎时间,广漠连天,黄沙遍地,寒风凄厉,孤雁哀鸣。忽见前面古木森森,露出瓦檐一角,原来是苏武庙。

“唉,想那汉苏武,留胡十九载,正气凛然,大节不辱,万世流芳,后人敬仰!”杏元有所感慨地说。

良玉说:“是呀,矢志坚真存节义,人心定可胜天心!”杏元向黑水河边看,见一亭台,问良玉:“前面又是什么?”

“古往今来,出使胡邦,此乃离人分别之地。”“这就是重台?!”杏元惊问。

“正是。”良玉扶杏元拾级而上。

杏元眺望关山,无限悲痛,怨天怨地怨自己命苦。良玉激动地说,这都是皇帝昏庸国运衰,劝杏元爱惜身体,安慰她说,昏天也有晴朗日。杏元心乱如麻,哀叹“破碎山河破碎心,断肠时节断肠人,今生虽不能与梅兄长叙首,洁心一片永不渝。”拿下凤钗赠给良玉作纪念。良玉接过凤钗,泪珠滚流,哀叹生离死别苦滋味!

党进把出关文牒取来,催杏元立即起程出关。杏元忍痛含悲请良玉、春生及早回去,良玉、春生恳求党大人让他们再送一程。忽然胡边笳声四起,象阎王催命笛剐着善良人的心。党进和兵丁逼着良玉、春生纵马转回。

杏元被护送到了黑水河边,黄昏将近,云压天低,她面对着滔滔江河似笑似哭地感叹:“黑水河,黑水河,多少冤魂葬浊波,自古红颜多薄命,昭君不死又如何?”面向故国一叩首,“天呀!”便纵身跃下河中。党进和对岸的胡将大呼救命,一阵狂风卷来,杏元的影儿也找不到,只见浊浪滔滔。

良玉和春生折回路上遇着几个彪形大汉追杀过来,良玉被冲散了,彪形大汉指着陈春生说:“你父陈东初触犯刑章,已经缉拿法办,今日奉太师之命,送你去鬼门关!”正欲动手杀春生,丛林中走出两个女子,一个小姐打扮,一个梅香穿戴,拔剑出来把他们杀得狼狈逃窜。

春生感激小姐救命之恩,小姐自报家门,原来她是邹伯符之女云英,其父与梅、陈两世伯一样,忤逆了权奸,被贬去修理黄河。

云英还告诉春生,她与丫环春香到边关射雁迷途不知返,相救实属偶然,两人谈话中,互诉衷情,同仇敌忾,云英赠银春生作回家盘川,春生赠玉珮给云英作纪念。

春生走后,云英与春香来到黑水河下游,发现河中有一随波沉浮的人,急呼船家去救,船家把人救起来,云英一看是个汉家宫女打扮,立即想起前朝王昭君,“又一个辱国红颜?”问女子姓名,“李一月一英!”说完又昏过去,云英与丫环扶她回家,替她治伤养病,情同姐妹。

同一个时候,邹伯符疏理黄河在回家的路上,也带了一个名叫“穆荣”的落魄书生回来,邹看他年少英俊,将来必出人头地,收他在家攻读诗书,准备赴考。

几个月之后,春香首先发现穆荣、李月英总是背着人独个长嗟短叹,似有满怀心事,她告诉云英,云英想到这是未婚青年男女难免的,不予理会。

有一天,春香在厅里拾到一支凤钗交给小姐,云英看不是自己的,叫她拿去问是不是月英的。月英就是杏元,看见凤钗,不便直认,等春香走后,她睹物思人,百感交集,“凤钗是给梅郎订情物,何故落在邹家?莫非梅郎有变?”是爱志不坚还是横遭不幸?本来憔悴的容颜又增添了病态。

凤钗其实是穆荣所失,穆荣非别人,正是梅良玉,一发现失钗,到处寻找不见,想到在胡边受苦的杏元,攻读也无心,茶饭不思,夜难入寐。

良玉从春香处找回凤钗,“男人也有凤钗?”春香当作奇闻报知小姐,杏元从旁听到,情不自禁把凤钗的来历和自己身世和盘托出。云英由此想到“穆荣”可能就是梅良玉,决定一试真伪,于是问杏元过去有何赠言,杏元说了梅园作诗和诗之事,云英与良玉一对答,证实了,立即让她俩相会。邹伯符与夫人得悉,高兴之极,由于杏元父亲被关天牢,未便行大礼,先摆宴庆他们劫后余生得相会。

几个月后,经过殿试,皇帝点穆荣为头名状元,点扬孝为二名榜眼,穆、扬谢过皇恩之后,大呼“伸冤!”皇帝觉得奇怪,穆荣说出自己真名梅良玉,改名换姓赶科场,是为报仇雪恨。扬孝也说出真姓名叫陈春生,也是被太师害得家破人亡,父亲陈东初尚被关天牢。

民间故事人生四大喜事 民间故事梅开二度(3)

皇帝对良玉说:“当日梅魁被杀,孤王宽大为怀,没有罪及家人,何来冤枉?”又向陈春生解释:“你父下天牢,孤王实在不知!”

原来都是卢杞假传圣旨,陷害忠良的。但卢杞拒不承认,皇帝传陈东初上殿作证,卢杞改口说因为他抗旨不肯送女儿到胡邦,才将他禁天牢。良玉禀奏请主上召杏元上来,皇帝下诏,杏元和邹云英上殿作证。二人之后说,还有护送官党大人清楚杏元死里逢生的经过。

党进上朝,不止证实大家所揭卢杞罪状,还呈上卢杞通敌书函,激起满朝文武义愤填膺,迫使皇帝不得不制卢杞死罪。最后,邹伯符参奏主上,赐杏元与状元、云英与榜眼完婚,皇帝一一答应,让他们在金銮大殿,双双拜堂。

每天不断更新古今中外小故事,有喜欢此类文章的朋友可以点击关注或者点赞收藏;您还可以长按点赞,这样就可以强力推荐此文。

多谢观看,谢谢您的支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