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不出门八不还家有什么讲究(老家农村老话七不出门)

年关将至,我们在外的游子心早就飞到了远在千里的老家、父母的身边,期待着能早日见到自己的父母、亲人。可每到回家或者返程的时候,父母总会再三向我叮嘱,回家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看一下日子,最好要做到 “七不出门、八不归家”。

从小时候去外地求学,到后来走入社会,只要聊到要回家,父母总会叮嘱我这句。谈起其原因父母也说不出一个所以然,只说这是祖辈们流传下来的说法,图个吉利、顺心。按其说法就是农历初七不要出门,初八不要回家。最后延续到只要是逢七的日子就不让我们出门,逢八的日子就不让我们回家,怎么样都要错开时间,要不然老父亲总会不高兴,眉头紧锁。

七不出门八不还家有什么讲究(老家农村老话七不出门)(1)

图片来自网络(盼望儿子回来的老母亲)

虽然我不太相信这些迷信的说法和讲究,可为了父母能安心也尽量随其意思,不要违背他们,毕竟不管是回家还是出门都是一件让人高兴的事情。

那么老话说的“七不出、八不归”到底是什么意思呢?真的是父母们所说的这样吗?也有很多人说这些是封建迷信的说法,是老祖宗流传下来的糟粕。

其实不然,这些说法都不对,毫无科学根据可言。“七不出八不归”,也确实是老祖宗流传下来自教育后人的话语。但其正确的解释应该是这样的:

七不出:说的是有七件事情没有办好就不要出门。

那这七件事情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

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开门七件事。那是因为以前出门的人往往都是当家人,是一家人的主心骨。因此必须安排好家里的生活才能出门。


八不归:说的是有以下八件事情没有做好最好不要回家。

这八件事就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七不出门八不还家有什么讲究(老家农村老话七不出门)(2)

下文引用头条百科释义:

孝:是孝顺。孝顺父母,这是为人子女的本份,孝顺是报答父母养育之恩。往大了说,可以说是对国家尽忠,这也是大“孝”。

七不出门八不还家有什么讲究(老家农村老话七不出门)(3)

悌:是悌敬。是兄弟姊妹之间的,就是兄弟友爱,相互帮助。扩而充之,对待朋友也要有兄弟姊妹之情,这样人和人之间才能消除矛盾,相互谦让。

忠:是尽忠。尽忠国家,这是做国民的责任,就是要忠于祖国和人民。“忠”也是要忠于组织和自己的工作职责。

信:是信用。信用朋友,对朋友言而有信,不可失信用。将来到社会服务时,“言必忠信,行必笃敬”,说出的话,一定要有忠有信,不欺骗他人。所做的事,必须要有恭恭敬敬的态度,认真去做,绝对不敷衍了事。

七不出门八不还家有什么讲究(老家农村老话七不出门)(4)

礼:是礼节。见到人要有礼貌,我们应该遵守各种规定,遵纪守法(也包括礼貌)。学生见到师长要敬礼,见到父母要敬礼,见到客人要敬礼。不但表面上要敬礼,心里上更要恭敬,这是一个人的道德修养的体现。

七不出门八不还家有什么讲究(老家农村老话七不出门)(5)

义:是义气。是说人们应该有正义感,要有见义勇为的精神,无论谁有困难,要尽力去帮助,解决问题。对朋友要有道义,大公无私助人为乐,绝无企图之心。(当然这不是那种狭隘的“哥们义气”,那不是义气,那是愚昧而已。)

廉:是廉洁。有廉洁的人,无论见到什么,不起贪求之心,没有想占便宜的心,而养成大公无私的精神。

耻:是羞耻。凡是不合道理的事,违背良心的事情,绝对不做。人若无耻,等于禽兽一样。“耻”也是自尊自重。孔子曰:“知耻近乎勇”,知道错误就去改过,为当所为,不也是勇的表现吗!

七不出门八不还家有什么讲究(老家农村老话七不出门)(6)

这是古人的八条做人基本道德准则,违反了其中的任何一条都对不起祖宗,都无颜面对祖宗。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博大精深每一句流传下来的老话都有着其深刻的含义,切不可贴上封建迷信的标签一棒子打死,更不要妄自菲薄,忘了老祖宗的教训,大家也千万不要误解“七不出门、八不归家” 的真正含义。

回家就是最好的礼物,这句祖训也应当时刻铭记于心,激励我们更加积极地努力的生活,老祖宗留下来的金句,其实句句都在理。大家也应该多去了解祖辈们话语中的大智慧,体会出其中的深意,充实地过好每一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