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冶方言祭灵词(大冶地区丧葬风俗)

老年人去世都称是“寿终正寝”,丧事治理要按喜事来办,称为“白喜事”丧葬礼仪依经济条件而定,流行棺葬,即使是实行火葬制度后,也要将骨灰盒套棺安葬,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大冶方言祭灵词?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大冶方言祭灵词(大冶地区丧葬风俗)

大冶方言祭灵词

老年人去世都称是“寿终正寝”,丧事治理要按喜事来办,称为“白喜事”。丧葬礼仪依经济条件而定,流行棺葬,即使是实行火葬制度后,也要将骨灰盒套棺安葬。

丧事的旧习很多,劳力伤财的陋习也有不少,但大多数礼仪还是得以保留。本文就目前仍广泛流行的一些风俗习惯简述如下:

正常老死之人,在人断气时就要烧纸钱,名为“落气钱”;人断气后,要在死者口中盖三张黄表纸,主要目的一是要防止死者口中有秽物流出,二是怕引起胆小之人的不适。同时要马上派出亲属前往老人的亲戚、至交好友处去报丧,称“把信”或“报信”。

入殓前,孝眷要缝制孝服,称“破孝”。入殓前要给死人洗澡,但只能洗三下,名为“抹三把”;洗尸后遗体停放在门板上,并穿戴整齐全新的丧服,名为“下榻”,也叫“摊尸”。同时要念经超度,谓“摊尸经”,边念边敲铜磬。孝子当晚要寝卧于尸侧,睡草垫,枕土块,谓之“陪尸”。

人从死至出葬前,由亲人轮换看守,称之为“守灵”,灵柩停放处时刻不准离人,并有若干陪伴者,陪伴者可以自由行动,也可以抹纸牌。同村人一般在死者咽气的当晚都要来到死者灵前看望,关系亲密的亲朋好友都要陪守第一晚的灵,守灵人员可以轮换,关系特别的也可自愿守灵至出殡。

人入殓后,要立灵牌、设孝堂、至亲者要穿孝服,孝服一律白色,禁止穿戴艳丽服饰和化浓妆出席祭奠活动。妇女则要系白裙,亲戚朋友一般只戴白盖头(非行礼时可不戴),直系亲属要穿缝有半截白布的鞋;儿孙则要用稻草拧成粗绳缠腰,以裹紧孝服,脚穿毛边白布鞋,头披及地白盖头布,孝子则手拿孝棍(缠满白布的短木棍,又名哭丧棒),孝棒是可以用来打在治丧期间忤逆之人的。因此,孝棒有杀威棒的威力。儿孙辈都要伴灵守柩,治丧时间太久可以轮换守灵。

去往有父母之丧的人家祭奠慰问(在尸移至灵堂后举行的祭奠)称为吊孝。前来吊孝者,根据亲疏关系和人情往来情况送些钱,钱要用白纸封面,可同时或单独送布轴、送挽联、送花圈、赠唁文,但都需外送红烛一对、鞭炮一封、冥纸一沓、香三根或一把。

吊孝仪式要在入殓以后进行,孝堂的设置一般在村子的祠堂里(也可在自家堂屋里),停尸的棺木处要设孝幛,孝幛高垂,孝幛上一般要挂死者画像(遗照)和挽联,孝堂上要张贴自家挽联和来吊丧人员所送挽联,孝幛外摆香案(也叫灵案),香案上摆羹饭一碗(碗上立插一双筷子)、供果若干、香炉一只,长明烛一对和巨香两根(专人看护,确保香烛昼夜不灭),孝帐内死者家中的女眷扶棺哭丧,可同时哭,也可相互递接着哭,哭丧者以特有的哭丧腔调高声唱诵死者生平的喜怒哀乐、美德善举、劫难坎坷,每个哭丧者旁边都有其他亲朋好友陪伴,并不断对哭丧者予以安抚,一段寄情于死者生前善举美德或悲惨遭遇的哭唱,往往能打动在场的所有宾朋,触发大家对死者更深的同情和哀怜,并纷纷潸然落泪,将仪式推向更加庄严肃穆的高潮。

吊孝时,主家安排一人唱香,孝子面向来宾,列队跪伏于孝帐之内(可由一位孝子代跪,但若孝子的外婆家(或死者同辈的德高望重者)来人吊孝,所有孝子必须全部到场列跪),唱香人先点燃三根香,来宾左脚向前迈半步,双手交叉扶左膝,同时右脚单膝跪地,单膝跪地后收起双手,左脚后撤至双膝跪立姿态,唱香人举起一根香,唱“一叩首”,来宾双手抱拳从胸前向上轻举至静止.

唱香人把这根香插入香炉中,再举第二根香,并唱“二叩首”,来宾再向上轻举双拳至静止,唱香人把第二根香插入香炉中,再举第三根香,并唱“三叩首”,来宾再向上轻举双拳(以此时双拳高度不过肩为宜,即第一次起拳高度不宜过高,每次上举高度也不能过多)后起左腿,同时双手交叉轻抚左腿,随后起右腿,双腿并拢,再下跪(同前述),双腿跪下后,跪姿三叩首,叩首时需双手及地,有手心及地的,也有手背及地的,出门三五里,各处一乡风,花样很多。三叩完毕,再起身,起身后直立抱拳一叩首。礼毕。也有起身后再跪一次,再三叩首的。最高礼仪是三跪九叩。礼毕后,来宾要走进孝帐内双手扶起跪伏的孝子,并以言语安抚孝子。

灵柩停放期间,请道士做斋、做祭,或和尚念经。道士手执铜钹(时大时小),边击边唱,另有一人打铜锣,一人敲叮当(由两面小铜锣组成,敲击时发出叮叮当当之声,故名叮当)伴奏,做一天、半天斋的叫“隔夜起”、“对灵磕”,目的是给死者开咽喉(吃饭),超渡灵魂(化轻人间罪过)。有钱者,做斋十天半月不限。最高规格的祭奠活动叫“做祭”,主家“做祭”,则至亲的亲戚要献“三牲”作祭品。

出殡前要在室外用数十张方桌和木椅架成山状,名曰“尖刀山”,由道士率领孝子孝孙和其他相关人众攀翻,据说,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死者的鬼魂到阴司后免翻火焰山。

出殡前还要做望祭,出殡途中要做路祭,由亲人或礼生哭诉赞扬死者生前“美德”的祭文。出殡时是高潮,大锣开道,吹吹打打,鸣放鞭炮,燃放烟花,沿途丢纸钱,送殡者多至几百人,少时几十人。棺材出行路径是从祖堂出发,出村庄大门后拐向村庄的下风口处,再从下风口处向上绕行至村庄的后背山上(或祖坟山),名曰“兜风水”。

抬棺椁出殡的人共八人,称为“八仙”,出殡当日八仙要坐首席,主家对八仙的最低报酬是一包烟,一条毛巾,一双鞋,一块香皂,每个村子都不一样。一般,每个村子的八仙基本上都是固定的,既要年轻体壮、又要有经验、肯帮忙的人担当。抬棺椁的主木叫“大龙”,是一根笔直的、两端一样粗细、四角已做倒角处理、两端镶嵌防裂钢圈的很粗的方木。

出殡的当晚要烧灵屋(纸扎),灵屋内摆满各种纸扎的家具、家禽、家畜、纸钱(用黄裱纸印成银元状)、“金馃”和“银馃”(用金、银色纸扎成的馃子),烧灵时要将死者的衣服等生前随身物品等一起焚烧。亲属的盖头、孝服都要拿到烧灵的火堆上隔火抛接几遍。

从死者咽气(当地叫落气)第一天算起,亲眷男丁要蓄发,名曰“蓄七”。每逢七天算一七,满七个七共 49 天叫“满七”。“满七”后才可剃头,严格来说要剃成光头,所剃头发要拿到坟前焚化,以给死者过阴司“光油山”时垫脚,以免死者滑到山下,来世受苦。

寄托对死者的哀思是我们民族的美德,我为大冶人的这份坚守而自豪,谨写此文与众网友分享,谬误之处还望批评指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