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株待兔的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历史寓言之十守株待兔)

话说战国时期的宋国,有个农民捡了只撞死在树根的兔子,大喜过望,看到了不劳而获的“商机”,于是不再下地耕种,成天守在树旁等着下一只兔子,结果被宋国人耻笑。这就是《韩非子》收录的守株待兔的故事,我们上小学时就知道,这个故事的寓意是讽刺侥幸心理,用来教育人们不要痴心妄想。

守株待兔的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历史寓言之十守株待兔)(1)

从辩证法角度讲,事物总会有两面性,用作贬义时,守株待兔是个笑话,但用在实处,也许能够创造奇迹。比如,抗日战争时期,我八路军129师在七亘村的伏击战,三天两伏于一地,堪称伏击之经典战例。

守株待兔的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历史寓言之十守株待兔)(2)

第一次伏击,八路军动用一个营又一个排,以伤亡十余人的代价,毙伤日军20师团辎重部队300余人;第二次伏击,八路军动用一个营又一个连,以伤亡20多人的代价,又消灭日军100余人。在抗战初期,国民党军队与日军交战的伤亡比例是7比1左右,我八路军能够在装备处于更大劣势情况下,取得这么辉煌战果,除了战斗精神和作战素养等因素外,要归功于“战神”刘伯承对守株待兔战法的妙用。

守株待兔的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历史寓言之十守株待兔)(3)

第一仗,打的是出其不意。就像那个宋人,本来在用心种地,没想到会捡到一只撞死的兔子;那只兔子本来在逃命,没想到一头撞死在树根上;那个树根更无辜,躺在地上还被兔子撞了一下,承担了“杀生”的“罪名”,一连贯的想不到,造就了一次出其不意。由于日军过于骄狂,疏于戒备,这一次伏击打得顺风顺水,创造出中国军队对日军1比30的悬殊伤亡比率,以后的各次战斗战役,这种情况基本没再出现过。出其不意,就是谁也想不到。伏击需要眼光,需要胆略,还需要点运气,如果任何一个环节有人事先预料到,那么七亘村的伏击战就可能变成诱伏战,结果不堪设想。

守株待兔的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历史寓言之十守株待兔)(4)

第二仗,打的是心理战。按照兵法,叠伏的风险非常大,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更要慎重使用。日军虽然上次吃了亏,再次途经七亘村时加强了警戒,但仍然没想到八路军会等着他们这帮兔子钻进口袋。那位宋人就没这么好运气,兔子毕竟就是兔子,只知道逃命,不懂得什么心理战和伏击战,当人们的期望值只能寄托在运气上时,往往就不会有任何运气。

守株待兔的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历史寓言之十守株待兔)(5)

从七亘村战例看,守株待兔不是不可行,而是要具备“守”的时机,更要选准“待”的地方。像那个宋国农民的守法,可能一辈子不会再有不劳而获的机会。如果他稍加变通,放弃农耕专职于狩猎,在适合“守”的地点,多弄点树桩和陷阱之类的,或许可以坐待猎物上门。当然,寓言是用一批脑残粉的荒唐事来教育大众,情节设计只能剑走偏锋,即便这样的宋国农民真实存在,等上几天就应该想明白,天上不会白白掉下馅饼,机会永远倾心于有准备的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