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税起征点超过5000的多少人(14亿人有多少月入超5000元)

个税起征点超过5000的多少人(14亿人有多少月入超5000元)(1)

纳税是每一个公民的义务,不管做什么行业,个人收入金额到达一定基数之后,都要纳税。比如说自媒体也是一样,超过免税额度就要征收20%的个人所得税。为什么要纳税呢?主要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

第1个方面,就是国家通过征收个税,可以维持国家机器的日常运转,比如说把纳税人的钱投入到经济,军事,教育,基础建设,还有民生保障,航天航空等等领域。也正所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第2个方面就是通过征收个税,高收入群体多缴税,低收入群体少交税,或者不交税,这样的话就会调节整个社会财富贫富差距的目的。这就是为什么富人要多缴税,但是富人总是想尽办法想要少缴税。

个税起征点超过5000的多少人(14亿人有多少月入超5000元)(2)

在2018年以前,咱们个税起征点是3500块钱,2018年以后上调到了5000块钱。目前月收入超过5000块钱的人还是有很多,但是和现在的高房价,高教育,高医疗支出相比,好像显得微不足道。

就像前几天我在一个视频里面讲,如果一个人每月收入5000块钱,一年六万,不吃不喝需要17年才能够攒够100万的存款,所以工薪阶层想达到百万存款很难很难。但很有意思的是评论区里面好像100万很丢人,很多人都说自己最低千万起步,建议像这样的人群多交税,给我们底层的人谋福利。

个税起征点超过5000的多少人(14亿人有多少月入超5000元)(3)

前不久格力的老总董明珠就说,现在个税已经成为了工薪税。什么意思呢?就是说现在交个税的都是工薪阶层,真正的高收入群体都有自己避税的手段。而广大的工薪阶层却需要老老实实的来交个税,这样的话贫富差距不仅不能缩小,反而会扩大。

而且最近上海财经大学也有一份报告,就提出了新的建议:说5000块钱的个税起征点太低了,不适合经济形势发展,而且也不利于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那么关于5000块钱的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到底是低了,还是刚好合适呢?

个税起征点超过5000的多少人(14亿人有多少月入超5000元)(4)

关注这个问题,也有很多专家针对于上调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持反对的意见,专家们给出的观点也很有说服力。专家们说2018年我国将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从3500上调到了5000元的时候。没有上调以前,还有1.53亿的个税纳税人,结果上调到了5000块钱,一下子就减少了6,400万人。

也就是说目前个税纳税人不到一亿人。目前咱们国家参加劳动总人口7.5亿人。那么这样来算的话,就是符合缴纳个税条件的人数还不到10%。如果咱们的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再上调到了1万的话,那么缴纳个税就更少了。

个税起征点超过5000的多少人(14亿人有多少月入超5000元)(5)

不管怎么算,我都在老老实实的纳税,而且在头条上纳税也不少。另外还有一组数据,就是上海财经大学他们的数据就显示,月收入在5000块钱以下的人群,约占参加劳动总人口7.5亿人的90%,什么意思呢?和刚才我讲的那个数字是一样的,月收入超过5000块钱以上的只有10%,所以如果你的月收入达不到5000是很正常的事情。从这两个数据上来看,个人所得税起征点5000块钱似乎还是比较正常的。

数据是没有感情的,但是人有思想,如果让你在北上广深随便一个城市,每月5000块钱的工资去生活,估计你每天都要吃包子,住最便宜的廉租房。关于买房子结婚的事情,想都不要想,和你压根都没关系。除非你通过三代4代5代的努力,勉强可以在北上广深扎根儿。

个税起征点超过5000的多少人(14亿人有多少月入超5000元)(6)

但如果在18线的小县城月收入5000的话还是可以的,最起码面对小县城的房价,你还是有希望的。但买房结婚彩礼,这些都要百万起步,所以最起码你要准备20年的时间。而且20年里面不能乱花钱,不要消费,每天都吃包子。

这是很现实的情况,如果这样来看的话,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从5000上调到1万还是很有必要的。1万以下不交税,那么你就有多余的钱去消费了。你衣食住行所有的消费也都是在纳税,没有区别。

个税起征点超过5000的多少人(14亿人有多少月入超5000元)(7)

所以我相信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一定会上调的,而且呼声越来越高。如果一直停留在5000的话,我感觉是割工薪阶层的韭菜,对他们逆袭翻身来说都是不利的,你怎么看呢?

评论区里面一起探讨一下。

注:文章统一由视频转发,错别字望见谅!

未经允许转载,抄袭,洗稿,依法维权!

(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