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战略分析(计划周密的北京人头骨化石运输行动)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周口店发掘现场一切工作被迫全部停止。刀光血影之中,珍贵的北京人头盖骨也危在旦夕。如果北京人头盖骨化石继续留在国内,迟早会落到日本人手里。于是,考古专家裴文中等人商量后决定,将北京人头盖骨包装好,然后送往秦皇岛转而运到美国暂时保管。

抗战战略分析(计划周密的北京人头骨化石运输行动)(1)

周口店发掘现场

北京人头盖骨的价值无法估量,它的去留,是国家层面的事情。转移国宝,各方面都不敢贸然行事。翁文灏只好给蒋介石,拍了一封措辞激烈的电报:“介公委员长钧鉴:“北京人”化石在平安全可虑,有被窃遗失之危。倘遇不幸,乃为吾国与世界人类文化之一大损失。为避免可能之灾难,请就迁移之去向明示为荷。”

蒋介石明白,声名赫赫的“北京人”化石,可谓是镇国之宝,他也不敢草率地决定迁移去向,这件事只好悬而不决。在翁文灏的不断催促下,蒋介石意识到,这件事情已经迫在眉睫,经过几番慎重讨论,他终于做出决定,允许“北京人”化石运往美国,待战争结束再归还中国。

抗战战略分析(计划周密的北京人头骨化石运输行动)(2)

北京人头骨复原图

经过了将近一年的反复协商,到1941年年底,重庆国民党政府和美国方面终于达成了一致,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将由美国领事馆安排,带出中国,暂存美国。但是,当时的北京已经在侵华日军的控制之下,要把如此珍贵的文物带往美国,谁来带?怎么带?又成了新的问题。

1941年,24岁的胡承志是新生代研究室中,专门制作化石模型的技师。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在转移前全部装箱工作,就是由他亲手完成的。装箱时,为了使北京人头盖骨安全的运送到美国,胡承志采取了多层包裹的办法,他把化石先用擦显微镜头用的细绵纸包好,然后裹上脱脂棉,再包上几层医用的细棉纱布,最后再用白纸包裹,放入小木箱里。小木箱内,周围六面由具有弹性的黄色瓦楞纸数层包好,一一装入大箱内后,再用木丝填装。

抗战战略分析(计划周密的北京人头骨化石运输行动)(3)

考古专家在清理化石

装有北京人头盖骨的两个箱子都是白木箱,为了避免招人耳目,箱子外边只写了Case 1 和Case 2。原以为一切准备工作已经万无一失,但是,谁都没有想到,胡承志竟然成为了最后一个,见到和摸到北京人头盖骨化石的中国人。

当时,所有的准备都已经妥当,按照中美协商和美国公使馆的安排,这两个箱子会标上美军军医威廉·弗利的名字,以私人行李的名义,在前门火车站装车,直发秦皇岛。1941年12月5日清晨,这些行李由专人护送,随同美国海军陆战队,登上开赴秦皇岛的专列。按计划,行李到达秦皇岛后,将搭乘中美间定期班轮“哈里逊总统号”,前往美国。然而此时,意外又发生了。

抗战战略分析(计划周密的北京人头骨化石运输行动)(4)

哈里逊总统号

1941年12月8号这一天,当运输头盖骨化石的专列到达秦皇岛时,哈里逊总统号却迟迟没有按照约定的时间到达码头。原来,就在约定时间到达码头的这一天,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了。随即,日军在山海关一带登陆,突袭美军。侵华日军迅速占领了京津和秦皇岛一带的美国机构和设施,美国海军陆战队的列车和军事人员,在一夜之间就被日军俘获。

抗战战略分析(计划周密的北京人头骨化石运输行动)(5)

日本偷袭珍珠港

当时,负责运送头盖骨化石的美国军医威廉·弗利也成了日军的俘虏。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人类珍贵的文明遗产,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在硝烟弥漫的烽火中神秘地失踪了。这些化石到底去了哪里,是不是落到了日军的手中了呢?

抗战战略分析(计划周密的北京人头骨化石运输行动)(6)

美国军医威廉·弗利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湖北卫视大揭秘”头条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