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蚂蚱多跳一会过不了冬天 小蚂蚱蹦进致富门

近日,山东省潍坊临朐迎来2020年的第一场雪。踏着瑞雪,记者来到位于沂山脚下的伏峪村,一排排民房白墙红瓦,依山而建、沿河而居。出村往西北方向行进,放眼望去,一个个大棚顺着山势层叠分布,连成一片,宛如一条银色长龙,从村口一直延伸到山脚下,颇为壮观。

天刚蒙蒙亮,村支书王俊利起身穿上厚厚的棉马甲,戴上绒手套,一手扛起铁锹一手拎着扫帚往大棚方向走。

小蚂蚱多跳一会过不了冬天 小蚂蚱蹦进致富门(1)

不一会儿,十几个村民都聚过来,一番热火朝天,很快就把棚顶和路面清了出来。记者注意到,人群中,王立春最为卖力。“我在这里干了两年了,一年干300天,一天80块钱,守着‘铁饭碗’,干不好哪行?”

耳顺之年的王立春,年轻时在外打工,没想到一场大病,让家里落下了饥荒。干不了重活,他只能回家侍弄9分薄地,种植花生、玉米等,非旱即涝,收入十分有限。“望天吃饭”的王立春一下子没了心气,成了建档立卡贫困户。

小蚂蚱多跳一会过不了冬天 小蚂蚱蹦进致富门(2)

王俊利坦言,过去这样的人家不少。伏峪是典型的山村,人均耕地不足1亩,加上土地贫瘠,光板田里刨出的花生、玉米刚够糊口,有能耐的早出去打工了。2014年,全村410户1470人中就有96户、174名贫困群众,是临朐典型的省定贫困村。

深度贫困村咋脱贫?村里请来专家把脉,发现这里的砂质土地可以种植墨西哥玉米,而这种植物正是养殖蚂蚱的好口粮。蚂蚱养殖产业投资小、见效快、用工少、收益高,是个脱贫好路子。

小蚂蚱多跳一会过不了冬天 小蚂蚱蹦进致富门(3)

常年在外跑大车的村民袁彦明率先外出学习了蚂蚱养殖技术。家门口干活,管理轻松、来钱快,一下子带动了村里十几户农户养殖。

单一种植很快遇到瓶颈。当时该村知名度不高,也少有客商上门收购,多靠赶集零售及往酒店配送,销路比较窄。如何改变村民单打独斗的局面,实现稳定脱贫?

2015年,县里扶贫政策精准落地后,伏峪村顺势而为,采取“党支部 合作社 农户”管理模式,成立了飞皇蚂蚱养殖专业合作社,将村内养殖户吸纳为社员,为养殖户统一种苗、统一指导、统一销售。

“2017年,村里的蚂蚱养殖大棚发展到了300多个,村里近一半村民从事这个行业。”王俊利告诉记者,该村当年仅蚂蚱养殖一项,全村收入就达360万元,96户174名贫困群众全部实现脱贫。2018年,伏峪村成功入选山东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创建工程的村庄之一。

腰包鼓了,村民幸福指数高了。“哪能想到有这样的好光景!”王立春摘掉了贫困帽,他掰着手指细数两大变化:头一桩是腰包,合作社打工加分红,去年全家收入2万多块;第二桩是户户通硬化了全村大街小巷,修建了文化广场,自己还搬进了新房,别提多舒坦了!

为发挥蚂蚱养殖产业的扶贫带动作用,2018年开始,伏峪村依托与沂山西部乡村旅游专线穿村的区位优势,融合种养、休闲、康养、度假等多种产业,探索“蚂蚱养殖加工 果蔬种植 观光体验”为一体的生态发展模式,打造了占地300亩、总投资900余万元的伏峪扶贫蚂蚱田园综合体。

如今,在综合体的观光体验棚里,有机草莓、西红柿、甜瓜等正茁壮成长,采摘草莓,捕捉蝈蝈、蚂蚱,品尝油炸蚂蚱等特色体验项目丰富多彩,不断吸引大批游客来基地游玩,农旅融合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大发展格局正在形成。

“愿借天风吹的远,家家门巷尽成春。”决胜脱贫攻坚,伏峪村仅仅是一个缩影。在临朐,一个个扶贫产业源源不断激发出内生动力,2019年,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114个省定贫困村全部摘帽。

新的一年啥打算?“以前日子苦,没啥信心,也没奔头。现在,咱靠双手干出好日子,觉得浑身有使不完的劲!”王立春黝黑的脸上满满自信。今年村里要引入蚂蚱深加工技术,他想再学学新技术,打工同时再开个小店,卖卖蚂蚱酱、蚂蚱干等特产,“贫困帽摘掉了,咱还要接着奔小康呢!”(记者 陈曦 通讯员 刘明志 刘瑞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