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流口水不吃饭(孩子口味重没胃口不吃饭流口水)

为什么孩子口味重?

《黄帝内经》里说:“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意思是脾和口味是相通的。一个人如果脾气不足,他的口味往往会出现问题。比如有的人总觉得嘴里没有味道,或者嘴里会出现异常的口感,这就是脾气不足的表现。

宝宝流口水不吃饭(孩子口味重没胃口不吃饭流口水)(1)

为什么孩子没胃口?

不少家长问我,为什么孩子上学后,一下就变得没有胃口,不想吃东西了呢?其实,家长们如果明白“脾,在志为思”“思则气结”这些中医道理,就应该明白,孩子吃饭不香可能是他的学习负担太重了的缘故。

中医认为,如果一个人思虑太过,则会气结,就把体内的脾气聚住了,结果就是伤害到脾。长期思虑过度的孩子往往胃口都不好,“茶不思,饭不香”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现在的孩子,每天要做大量的作业,要不断去思考各种巧立名目的数学题、语文题、英语题等如何做,所以气机容易聚结,导致脾胃不想工作。此时,我们要想办法去调整孩子的学习节奏,让他们放松,这样才能帮助孩子恢复胃口。

宝宝流口水不吃饭(孩子口味重没胃口不吃饭流口水)(2)

为什么孩子睡觉流口水?

中医认为这是脾不足的表现。“脾在液为涎”。涎就是口水,口水能反映脾的情况。针对这个问题,我们的老祖宗分析得很细,《黄帝内经》说“五脏化液⋯⋯脾为涎,肾为唾”。意思是口水分为唾和涎两部分。正常时分泌的,濡润咽喉、口腔的是肾之液,是唾,它比较清稀,有白色的沫,叫唾沫;而我们在饥饿时看到美味后口腔开始分泌的液体,叫涎,有点黏稠,会拉出长长的线。

可以看到孩子嘴边老是湿湿的,说明孩子脾不足,因为脾控制不住涎了。正常的时候,脾有收摄的能力,可以控制涎的收放。没有食物的时候不分泌,有食物才分泌。但有时候脾的功能紊乱了,涎不该出来的时候却出来了,所以才出现睡觉时流口水的情况。

还有一种情况,有时候会感觉嘴里总是干干的,这其实是脾阴不足,不能产生涎液的表现,此时需要滋养脾阴,以生津液。

怎样滋养脾阴呢,补脾气,可私信耿大夫帮助您给孩子调理。#中医# #号健康科普挑战赛##健康养生# #中医养生# #中医儿科#

宝宝流口水不吃饭(孩子口味重没胃口不吃饭流口水)(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