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笔下鲁镇在哪(鲁迅祝福中的女配角们)

鲁迅笔下鲁镇在哪(鲁迅祝福中的女配角们)(1)

最近在教鲁迅的小说《祝福》(新教材高一下第12课)。

《祝福》里的女主角,毫无疑问,当然是祥林嫂,这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不朽的形象。

不过我常跟学生说,评判一本小说写得好不好,就看读完后你记住了多少个人物。比如四大名著,读完后你常常可以一口气报出几十个人(或妖)的名字,而且个个形象鲜明。

我读小说喜欢关注配角,因为作者对主角可以不惜笔墨,但留给配角的篇幅就十分有限了,寥寥数笔,如果就能把人写活了,那才是真水平。

且把闲话休提,只说正话,我们来看看号称现代中国文坛第一人的鲁迅是怎么把配角写活的。

这一系列我们要讲《祝福》里的三个女配角:

四婶,也就是鲁四老爷的妻子;

祥林嫂的婆婆,三十多岁的山里女人;

柳妈,吃素、不杀生的“善女人”。


四婶在小说中多次出场,按戏份来说应该算是《祝福》的第一女配,然而她给人留下的印象并不深。可以说是戏份很足,存在感很弱。

她是鲁四老爷的妻子。

他们家虽然看起来也不是什么土财主,但也颇有些家底,在当地是有头有脸的人家。因为鲁四老爷是个讲理学的老监生,在规模不大的鲁镇,他大概算是思想权威了。

祥林嫂作为女佣,整个职业生涯的两段经历,都是在四婶家里度过的。只要祥林嫂在鲁镇,四婶总要出场,所以说她戏份足。

但是为什么说她存在感最弱呢?因为她这人,太正常了。太正常就不容易被记住。要我说,她是鲁镇唯一的正常人。正常在哪里?

首先,她实惠。

实惠不能等同于势利。

别人看祥林嫂,都带着道德眼光:寡妇啦,再嫁啦,克星啦……

四婶才不在乎这些虚头巴脑的东西,她只看祥林嫂的劳动力:只要能干,她就喜欢。

且看祥林嫂第一次丧夫后来鲁家求职的这段:

四叔皱了皱眉,四婶已经知道了他的意思,是在讨厌她是一个寡妇。但看她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又只是顺着眼,不开一句口,很像一个安分耐劳的人,便不管四叔的皱眉,将她留下了。

四叔,就是鲁四老爷。这个“老监生”要对寡妇祥林嫂嫌弃一番,四婶可不在乎。

看来四叔四婶有很明确的分工。四叔管精神文明,四婶管物质文明;表面上精神挂帅,实际上精神文明常要对现实让一让步。

毕竟鲁四家不是贾府,丫鬟小厮好几百,他们的人力资源支出可得好好控制。祥林嫂能干,比什么都重要。

可以说,四婶在这方面几乎没有受到四叔的影响,在祥林嫂第一次来鲁镇工作的这段时间,没有任何迹象表明四婶对祥林嫂有另眼相看。

其次,她还有同情心。

可以这么说,四婶是鲁镇唯一一个真心同情过祥林嫂并且给予过实质帮助的人。

小说中有个叙述者“我”,“我”当然也是同情祥林嫂的,但"我"给不了任何实质上的帮助。

但四婶给了。

历经再嫁、二次丧夫、丧子、被夫家大伯霸占房子赶出家门等一系列的打击,祥林嫂又站在了四婶家的堂前。

听完祥林嫂的儿子被狼叼走的悲惨故事,四婶是什么反应?

四婶起初还在踌蹰,待到听完她自己的话,眼圈就有些红了。她想了一想,便教拿圆篮子和铺盖到下房去。

一个死了两个丈夫和一个儿子的寡妇要来家里住,换成谁心里都难免犯一犯嘀咕。四婶“踌蹰”一下,太正常了。

然而同情心还是占了上风,而且这一次,四婶几乎都没有问过四叔的意见。

如果没有四婶点头,祥林嫂恐怕只会提前几年流落街头。

当然,四婶有同情心,不代表她是慈善家。

四婶是个实惠人,所以只要祥林嫂能干,她就喜欢。

不过,反过来也一样。

发现祥林嫂手脚不如以前灵活、记性也坏了,四婶会不满;到后来祥林嫂捐门槛“赎罪”无果精神崩溃,四婶也会动赶她走的念头,最终也付诸实施了。

无情吗?无情。

不过这是任何一个雇主都可能做的事,总不能要求四婶把非亲非故的祥林嫂养在家里吧?在传统社会叫“赶走”,在现代社会叫“解雇”。

四婶也会按四叔的指示,禁止祥林嫂参加祭祀工作。不过理由也很充分:再嫁寡妇经手的饭菜,“不干不净,祖宗是不吃的”。祖宗饿肚子,怪罪下来谁负责?

未知生,焉知死,四婶只管物质文明,至于祖宗的事,那是精神文明,归四叔管,四叔说什么,四婶执行就是了。

不过有一说一,鲁镇众人咀嚼着祥林嫂的悲剧直至嚼成渣滓,甚至撩拨、嘲笑祥林嫂的时候,四婶可是一次都没有参加。

四婶不是没有八卦的契机。

有人跟四婶说起祥林嫂的婆婆也就是祥林嫂死去的老公他妈把祥林嫂卖到山里头给人家当媳妇的时候,生长在大户人家的四婶可真是整个人都震惊了。

然而,四婶除了惊诧竟有这样的婆婆,问一句“祥林嫂竟肯依”之外,便只关心祥林嫂还有没有可能再回来工作。

对于其他的八卦,她没有兴趣。

大概因为,鲁镇的其他女人们跟祥林嫂是一个阶级,而四婶不是。八卦一下,都要掉四婶的价。

总地来说,四婶这个人虽然精明,却没什么心机。什么想法都说出来,即使不说出来,也会写在脸上。

所以当她遇到一个狠角色的时候,直接就被安排得明明白白了。

这个狠角色,就是祥林嫂的婆婆,这一茬我们下一篇文章里再说。

祥林嫂死后,鲁镇人表现得异常冷漠无情。鲁四老爷嫌弃她死在年底不吉利,骂她是“谬种”;鲁四家的短工说她是“穷死的”。

四婶是什么想法?文章里没说。

祥林嫂是怎么死的?赶她出门的四婶肯定有责任,但排斥她孤立她嘲讽她的鲁镇的闲人们,就问心无愧吗?

不过我相信,除了那个喝过洋墨水的“我”,如果还有谁会对祥林嫂的死感到一点点的愧疚的话,那应该就是四婶了吧。


原创首发:教育家苏老师

运营编辑:关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