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请了几次都没出山做官的人(走投无路的朱元璋离开了自己的家)

正如中国历史上很多帝王将相一样,朱元璋先生的降生是伴随着“祥瑞”的。《明太祖实录》记载说:“太后常梦一黄冠自西北来,至舍南麦场取白药一丸置,太后掌中有光起视之渐长,黄冠曰:此美物可食。太后吞之觉以告仁祖口尚有香气。明日,上生红光满室,时元天历元年戊辰九月十八日子丑也,自后夜数有光邻里遥见惊以为火,皆奔救至”说是朱元璋降生之时,他们家的房子那是红光满室,数里之外都能瞧见,以至于邻居们见此,都以为他们家着火了,纷纷跑过来准备帮忙救火。

除了出生时,朱元璋的幼年时期也有很多异人异事,比如有一天,有这么一个穿着朱衣,就是红色衣服,手持着竹简的老道士突然闯进他们家之中,年幼的朱元璋正站在他爹朱五四旁边,朱五四看到一个道士突然闯进自己家门,那自然是十分生气,结果这道士看见朱五四就作揖,然后开口说“好个公公,八十三当大贵”,毕竟是说了吉利的话,朱五四于是转怒为喜。

朱元璋请了几次都没出山做官的人(走投无路的朱元璋离开了自己的家)(1)

朱元璋的“龙脸”画像。

图注:如此画法,其实并无恶意,反倒是突出君主之“龙相”,这种做法依旧属于“君权神授”之范畴。但必须指出的是,很多朱元璋的龙脸画像其实都作于明朝灭亡之后,而朱元璋本人的真实相貌还是应该参考七身着团龙圆领,头戴善翼冠,正襟危坐的那一幅。

朱元璋在离开皇觉寺西游(指讨饭)时也得到了贵人的照顾:两个身穿紫衣服的人在他得病的时候“解衣覆上身,夹侍而卧”等到朱元璋的病稍好了,这两个紫衣人就离开了。返回皇觉寺之后,朱重八所居住的的房间“夜复数有光”和尚们看了都非常吃惊。

朱元璋请了几次都没出山做官的人(走投无路的朱元璋离开了自己的家)(2)

明太祖朱元璋。

以上这些所谓的“异人异象”是真的吗?自董仲舒之后,“君权神授”的观念逐渐稳固。为了体现出圣上御极,一统江山那是“受命于天”,历朝历代玩弄笔杆子的人可谓是绞尽脑汁,为了突出主子的神圣性而生造出的“超自然事件”已经快成为固定格式了,朱元璋出生的时候“红光满室”,宋太祖赵匡胤出生的时候“赤光绕室,异香经宿不散,体有金色,三日不变”,刘邦斩“白帝之子”起义反秦。

朱元璋请了几次都没出山做官的人(走投无路的朱元璋离开了自己的家)(3)

宋太祖赵匡胤。

当然这些所谓的异事和祥瑞真的发生过吗?苦是自己吃的,泪是自己流的,血是自己流的,仗是自己打的。从一个濒临饿死的贫苦孩子到君临天下的皇帝,20多年的辛酸苦辣以及血腥杀戮,也只有自己明白。《御制皇陵碑》开头写到“予时秉鉴窥形,但见苍颜皓首,忽思往日之艰辛。况皇陵碑记皆儒粉饰之文,恐不足为后世子孙戒,特述艰难、明昌运,俾世代见之”儒臣的粉饰之言中的“神佑之人”并不是真正的自己,饿殍遍野的饥荒和军阀之间的血腥混战才是足以“为后世子孙戒”的历史。

朱元璋请了几次都没出山做官的人(走投无路的朱元璋离开了自己的家)(4)

元朝的政局异常动荡。

1328年也就是元朝泰定帝致和元年,朱元璋出生在濠州钟离东乡,父母给这个新生的婴儿取名为“朱重八”,“朱元璋”这个名字是后来加入起义军之后改的。

濠州也就是今天的安徽凤阳。老朱家的祖先那可是大有来头,是颛顼的后人,颛顼的后人被周王封于邾国,邾国灭亡之后,其子孙都以朱为姓,最早居于沛国相县,又迁徙到句容,为当地的大族。到宋末元初,朱重八的祖父又从句容迁徙到泗洲,朱重八的父亲也就是朱五四(又称朱世珍)到元末又迁至凤阳。

朱元璋请了几次都没出山做官的人(走投无路的朱元璋离开了自己的家)(5)

农耕图。

其实光看这一段记载,可能会觉得朱元璋的家境还可以,这两辈人之前还是大族,父亲迁居到濠州钟离东乡,又是“忠厚长者”。然而对比朱元璋自己所写的《御制皇陵碑》问题就出来了:“昔我父皇,寓居是方,农业艰辛,朝夕旁徨”。人家朱元璋说得很明白了,他老爹就是一个种地的农民“农业艰辛,朝夕彷徨”。

朱元璋请了几次都没出山做官的人(走投无路的朱元璋离开了自己的家)(6)

元朝的建立者忽必烈。

《明太祖实录》记载,朱重八17岁时全国多地遭了大灾“四方旱蝗民饥疾疠大起”,对应《元史顺帝本纪》至正五年三月“大都、永平、巩昌、兴国、安陆等处并桃温万户府各翼人民饥,赈之”至正五年夏四月“汴梁、济南、邠州、瑞州等处民饥,赈之。募富户出米五十石以上者,旌以义士之号”可见这一年遭灾的不只是淮北。朱重八64岁的父亲朱世珍、59岁的母亲陈氏还有朱重八的两位兄长都在贫病交加之中去世,这一年是元顺帝至正五年。朱世珍娶陈氏一共生了四个儿子以及一个女儿,到这个时候只剩下了朱重八和他的二哥。

朱元璋请了几次都没出山做官的人(走投无路的朱元璋离开了自己的家)(7)

凤冠:陈氏最后被追封为太后。

朱重八和二哥两个人去请求田主刘德帮忙葬了自己的父母,看在自己的父亲给他当了一辈子佃户的份上,然而得到的回应却是“呼叱昂昂”,在这个时代,怜悯是不属于农民们的,虽然他们为田主在土地上劳作了一辈子,但是等到死的时候却连一块埋骨之地都没有。

朱元璋请了几次都没出山做官的人(走投无路的朱元璋离开了自己的家)(8)

破衣烂衫的流民。

虽然有好心人给了这两兄弟一块土地埋葬自己的父母,但是这两位老人最终还是裹着破衣服下葬的所谓“殡无棺椁,被体恶裳”,更不要说是祭祀的酒饭了。

朱元璋和兄长挥泪告别,在一个姓汪的老年妇女的的帮助之下,到於皇寺(后来改名叫皇觉寺)中出家为僧,勉强混口饭吃。然而大灾之年,寺庙中又能有多少粮食呢?《明太祖实录》中记载朱重八在於皇寺中呆的时间仅仅50天就被迫离开寺院,离开寺院的时候小和尚朱重八身上没有一点干粮,他在光、固汝颍诸州游历(其实就是行乞)了近三年时间,最终回到了於皇寺。

朱元璋请了几次都没出山做官的人(走投无路的朱元璋离开了自己的家)(9)

一说写信给朱元璋的人就是汤和。

朱元璋请了几次都没出山做官的人(走投无路的朱元璋离开了自己的家)(10)

青铜火铳:元末火器已经大量运用于战争

但是灾难又一次袭来,随着郭子兴和孙德崖的起兵,濠州陷入了战火之中,於皇寺被乱军焚毁,寺里的僧人们也都四散奔逃,各自求生。朱重八也被迫逃走,但很快又返回破败的寺庙之中。这时,他接到了一封来信,是从前的一个儿时的老朋友,这人此时已经参加了义军,邀请他一起加入红巾军。此时的朱重八很明显还没有造反的觉悟,看完信件之后立刻将其焚毁,结果几天之后,有人给他透了信儿,他偷看义军信件的事情已经被人告发。此时,再想做良民也没有机会了,如果待在原地不动,那很明显是等死,如果去义军中找汤和,虽然未必最后能活下来,但至少在目前也算是一条活路。所以二十岁的朱重八踏上了未知的旅程,向着红巾军占领的濠州城出发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