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用苹果手机有影响吗(大学生用苹果手机不能评普困生合理吗)

“精准资助”的现实意义

这是“精准扶贫”中的一个子领域,对高校学生的“精准资助”问题。对大学生中的贫困生(无论是题主所说的“普困生”还是经济条件更差的“特困生”)进行资助,比如助学贷款、学费减免、困难补助、勤工助学等,避免因贫辍学,帮助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并实现就业,帮助改善困难、改变命运的举措。从宏观意义上讲,是促进教育平等和社会公平的德政工程,更是体现爱心、温暖人心、凝聚信心的民心工程。

但是,由于这项工程中并不是所有指标都可以精确量化,加之在解读和执行过程中有“歪嘴和尚”的影响,所以也会出现分歧、偏差甚至错误操作,部分不符合资助条件的人享受着真正需要补助的学子的权益,而这种情况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不但背离了贫困生资助的初衷,而且“劣币驱逐良币”给扶贫政策带来不小的负面影响。

何为“贫困生”?

在分析“普困生”和“苹果手机”之前,先看一下对于“贫困生”的定义(分别为“贫困生”和“特困生”)。

大学用苹果手机有影响吗(大学生用苹果手机不能评普困生合理吗)(1)

“普困生”基本标准

大学用苹果手机有影响吗(大学生用苹果手机不能评普困生合理吗)(2)

“特困生”基本标准

为什么强调“苹果手机”?

目前手机已经成为日常用品,不同品牌不同型号不同价位的手机数以百计,其他品牌的手机也有几万元的高端机型,为什么单单苹果手机成为高消费的代表?

其他品牌的手机某些款式也有昂贵的价格,比如保时捷 Porsche P9521(约1900美元)、Mobiado Stealth (约2875美元)、东芝 Cosmic Shiner (4000美元)、Gresso Steel (约5500美元)、Vertu Constellation Monogram(约7000美元)以及诺基亚 Peter Aloisson版8800 Arte ((约13.4万美元),但这些都属于“奢侈品”范畴,大众人群中是很难见到的。而且很多品牌的手机价位从低端、中端到高端都有,从几百元到几千元(甚至万余元)都有,因此单一的品牌不反映消费水平。但是苹果手机从2007年第一代上市到2019年新款,价格一直在居高不下。其中第一代价格为499美元(4G)和599美元(8G),而当时城镇居民全年可支配收入约为3500美元,农村居民全年可支配收入是1300美元,今年新款的价格12699元,约为公立大学两年的学费。

大学用苹果手机有影响吗(大学生用苹果手机不能评普困生合理吗)(3)

即使以价格较为低廉的iphone8为例,也超出了工薪阶层一个月的收入。

连续12年来,哪怕是持有者众多以致于被称之为“街机”,价格比一直稳定在“高消费”的水平,成了高端消费的典型代表。

苹果手机的价格背后

即使中等价位的iPhone也在5000元左右,意味着大学生将近一年的学费(公立学校),或者年均消费(含非必要支出)的1/3。

大学用苹果手机有影响吗(大学生用苹果手机不能评普困生合理吗)(4)

而普困生的标准是学生本人及其家庭能筹集到全年学习生活支出的1/3以上但不足全额,并且有其他情况如单亲、父母下岗、重大疾病、突发灾难等,而花费大学生年均消费额1/3购置和使用手机,怎么能审核为普困生?(一部手机能抵上普困生一家人能筹集到的生活费)

大学用苹果手机有影响吗(大学生用苹果手机不能评普困生合理吗)(5)

从上图最新数据可以看出,四分之三左右(73.3%)的大学生消费(包括非必要支出)在月均800-1800之间,集中在1200元左右。最值得注意的是还有9.1%的学生月消费在800元以下,其中2.3%不足600元,这一部分是真正需要资助的对象,包括四分之三群体中略超出800元的一部分学生。

需要注意的几种特殊情况

(一)所说的iphone用户是指新购置和使用iphone手机的学生,不包括使用亲戚朋友淘汰和置换下来的旧款iphone手机的学生,这是两个不同范畴的群体。

(二)有个别学生虚荣心比较强,虽然每月的总消费额并不高,但省吃俭用 积攒 挪用,凑钱购置喜爱的iphnoe手机,甚至因为过度“攒钱”已经影响到了正常的生活。虽然在学费筹集和家庭情况等方面符合普困生的范畴,但是这种不理智的不合理的消费观念需要矫正、教育和引导。

(三)部分学生虽然不使用iPhone手机,但是在其他方面过度消费或有其他不良消费习惯,如大额度餐饮、经常出入娱乐场所、酗酒吸烟、沉溺游戏、攀比消费等,也应作为审核资助资格的重要指标。

(四)有的学生在经济上确实属于普困生甚至特困生的范畴,但是由于自卑心理、过度敏感心理等因素,不想让大家知道自己的经济情况,或者不希望被打扰,或者想自强自立(但暂时没有条件),因此不主动申请资质。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校方从学生的日常消费“大数据”中,筛选需要资助的学生进行适当“隐形”补助。例如。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过分析学生在校刷饭卡数据,比对困难生库并结合学生综合表现找出每月在食堂吃饭60次以上每天吃饭低于平均值8元的学生,将补助金直接打入学生饭卡。在此之前,南京理工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和郑州大学等高校,采集好分析学生日常的生活消费数据、勤工俭学、社交特征、行为轨迹等情况,实施“生活补助”精准扶贫。

当然,如何在“资的精准发放”和“维护学生尊严与隐私”之间出平衡,如何合理合法地利用大数据,也应成为高校科学精准资助的一个大课题。

(五)精准资助需要动态管理,不仅在学生申请时做到严格审核,在发放补助以后也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消费习惯,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以顺利完成学业,使资助资金发挥最大的助学效能,最充分发挥助学工作的真正意义。

【本文来自我在悟空问答发布的回答】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