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到来对于男篮防守的提升(教练员视角下对男篮技战术的初步分析)

当中国男篮以68:56险胜哈萨克斯坦后(为什么说是险胜,对方整场三分21中2,三分命中率仅仅为9.52%),更加坚定了我写作此篇文章的决心。今天这篇文章,让我们抛开体制、人才培养模式等层面,仅从篮球技战术的角度,尽可能从深层次来剖析中国男篮的问题。

换言之,以我们目前的人员配备,这支球队是否发挥了最佳水平,又或者是否应该取得这样的战绩。我们尽量不要与之前的成绩、荣誉作比较,仅从篮球比赛的视角出发,尽量客观,不带有个人情绪。

先讨论阵地进攻,无论是李楠还是杜峰教练体系下的男篮,其阵地进攻模式为:先战术 后个人单打。也就是当一次阵地进攻发起时,场上五名球员会基于平时训练布置的战术,由教练或组织后卫选择性的进行某一种形式的战术打法(比如牛角系列、溜底线系列等)。

他的到来对于男篮防守的提升(教练员视角下对男篮技战术的初步分析)(1)

此时,有两种结果:一是战术执行较为顺利,出现了好的出手机会,队员出手;二是战术执行以后,基于被防守队员识破又或者球员自身跑位出现错误等原因,战术失败,此时,进入阵地进攻的第二个阶段:球员单打阶段(随机应变阶段)。

此阶段,我方球员大部分选择挡拆后的突分,又或者个人强行运球突破进行单打。以上就是对“先战术 后个人单打”的一个解释。那么关键是,李、杜指导(或者说国内大多数教练员)的这种进攻体系或理念,存在哪些致命的问题呢?

在一场比赛中,球队的进攻部分由阵地进攻、快攻、二次快攻构成,其中阵地进攻对于大多数球队而言是占比最高的(通常70%-80%)。而中国男篮在阵地进攻中所体现的理念与思维,还处于相对落后的水平。这也是我们无法跻身世界强队的主要因素(技战术层面)。

谈到这一点,首先大家必须知道什么是高级的阵地进攻理念。在我看来,就世界篮球发展的趋势,动态进攻是最难以被防守,且进攻威胁最大的一种进攻方式。在NCAA以及欧冠的几支球队,就采用这样的一种理念赢得比赛,取得冠军。

简言之,动态进攻是指场上五名球员不是按照某种固定的跑动路线(战术),而是按照教练规定的一些进攻原则(比如合理空间原则、3秒跑动原则、空位出手原则、传球后马上空切原则等等),在这些原则的框架内,球员根据比赛场上的具体形式,相对随机的采取行动。

他的到来对于男篮防守的提升(教练员视角下对男篮技战术的初步分析)(2)

由于比较复杂,在这里,我不展开讲,总之,动态进攻相比战术而言需要教练与队员花费更多的时间去打磨,需要球员们有更多的球商及篮球悟性。但是,只要球员们一旦形成了一个整体的框架,在思想上趋于统一,此时,球队像一个人在打球,会形成最大合力,阵地进攻的问题迎刃而解。

很显然,中国男篮的阵地进攻根本无法到达这样的水平,也从来没有体现过动态进攻,全部都是死板的战术。在这里还有一个非常核心的东西:无球进攻。在动态进攻体系里,其中一个核心理念就是无球跑动进攻,每个球员都不粘球,能不运球就不运球。很显然,中国队并不是这样的风格。

好,最高级的东西讲完了,那我们退一步讨论“战术 个人单打”的打法在中国队身上有哪些致命的问题。最主要的有两个,第一个是战术的设计存在问题。李、杜教练所设计布置的战术,很大比例不能为球员创造空位投篮的机会(大家不要天真的以为战术可以创造直接轻松得分的机会,在高水平比赛里几乎没有,所以最多只是空位投篮的机会)。

说白了,就是你的战术意图太明显,对方的教练和球员当你在刚落位时(战术的开始阶段)就知道你要干嘛,因此,你会发现,当中国队走完教练的战术后,最后接到球的队员,并没有离篮筐更近,也没有摆脱防守半个身位的空间。只不过24秒的进攻时间浪费了10多秒。

他的到来对于男篮防守的提升(教练员视角下对男篮技战术的初步分析)(3)

在这里讲点更深层次的东西,一个好的战术,特别是面对同等级别的对手时,进攻的最大机会往往不是战术的第一接球点(第一个机会),通常是第三个甚至第四个机会才是真正的得分时机。前面只是为了欺骗防守者,调动他们的空间、分散其注意力等。

可是,大家仔细看一下中国男篮的战术,假设,某个战术是想让周琦在内线形成错位单打。你会看到,杜指导设计的战术,第一或第二个接球点就是周琦,此时防守者准备会很充分,注意力也非常集中,且已经形成预判。

因此,正确的思路是,把第一、第二个机会点先让其他球员接到球,把第三、第四个机会点留给周琦。在这种状态下周琦再接到球,防守一方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移动与体能的消耗,周琦得分的概率会大大增加(前提是前面的机会也要努力去把握)。

在之前的比赛中,我们会看到大量夹击周琦的画面,而此时的周琦以及接到周琦传球的队友,似乎并没有做好延续进攻的准备,要么是仓促的出手,要么是直接陷入停滞状态。

他的到来对于男篮防守的提升(教练员视角下对男篮技战术的初步分析)(4)

动态进攻我们无法企及,可是,我们的战术设计与执行,也并没有做的多么出色,50%以上的战术都是无效进攻。下面,我们再来分析一下战术结束后的个人自由发挥环节。

通常,一次战术的布置,大多有三个得分机会,如果球员按照既定路线跑动、掩护等配合后,三个得分机会都没有出来(实际情况可能发生在任意一个机会点位),此时,战术已经失效。

这个时候,24秒进攻时间通常剩10秒左右,甚至更少。这个环节,我们国内球员大多采用利用挡拆进行突破又或者个人运球直接突破造杀伤的方式来获取分数。说的再直白点,就是几个人看着一名球员在“杂耍”。这正是防守方希望看到的场景,因为这是进攻效率最低的方式,也是防守者最容易防下来的方式(五防一就得了)。

大家应该不难理解,当一次战术没有凑效后,由于24秒的限制,刨去执行战术所需的时间,留给队友们自由发挥的时间并不多。而挡拆、突分、个人单打是在这种情景下最容易形成本能反应的行为。所以,我们在潜意识也会进行这种最简单的行为选择。

他的到来对于男篮防守的提升(教练员视角下对男篮技战术的初步分析)(5)

但是,刚才已经说过,对于进攻者而言简单,那么对于防守一方也会变得简单。如果我们具备美国球员出色的单打能力,或许这种选择是最明智的。可我们的球员单打能力并不出众,所以,哪怕只剩8秒,我们依然应该采取团队进攻。

只不过,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我们不能再重新组织进攻,重新跑战术。而是应该学习“动态进攻”的理念,在一定原则下,队员们自由发挥。最起码,我们的无球队员不应该是傻傻得站在原地被动等待接球,或者准备回防了。而是应该学会进行有效的无球跑动,给持球队员更多的选择机会。

说来说去,无球进攻是我们无法避开的一环。道理也极其简单,防球很容易,而防无球队员要难得多。也只有当无球队员真正具备威胁了,我们的持球队员才能更好的突破、传球与投篮,持球队员才有更多的选择与主动性。不知道大家能否明白其中的道理。

在我们体系下培养的篮球运动员,有球比无球更重要,运球比传球更重要,个人得分比助攻更重要......而篮球运动本质上是团队运动,如果想在同一级别取得更好的成绩,就必须遵循其内在的规律。如果我们的队员,眼睛里只有球,没有无球配合的意识。那我们的阵地进攻就必然处于被动状态。这个方面不展开讲了,大家可以看我之前的文章。

他的到来对于男篮防守的提升(教练员视角下对男篮技战术的初步分析)(6)

以上可以归纳为战术理念、执教体系的讨论。接下来讨论一下技术。篮球技术有很多,今天只说投篮与后场篮板球。投篮可分为多种场景与形式,今天只讨论罚球与外线的三分投射技术。

有人说罚球是最简单的也是最难的。但是在高级别的比赛里,罚球就是最容易掌控的,也是每一名球员最应该拿下的分数,没有之一。为什么?因为只有罚球是一名球员在没有防守的情况下(防守队员只能无奈的看着)进行的。其余所有场景的投篮,队员都要面对强干扰。

面对哈萨克斯坦,男篮全队罚球命中率为70%(40中28);在7月份对照黎巴嫩的比赛中,男篮全队罚球命中率仅为61.29%(31中19)。球员罚球的命中率主要受到自身投篮技术、体能(主要是耐力)以及心理三个方面的影响。

但我认为,无论是哪个方面,都是可以后天努力训练获得极大提高的,它不像弹跳力,大部分人再怎么努力,最多可以提高30%。而罚篮,如果我们从小系统的训练、科学的训练,无论是耐力还是心理,都可以得到质的提高。

他的到来对于男篮防守的提升(教练员视角下对男篮技战术的初步分析)(7)

更何况,如果我们的罚篮都可以找借口,那么在比赛中其它场景的投篮,更需要体能、心理与技术做支撑,同时还要受到防守者的干扰,难到这就更容易提高了吗,很显然不是。所以,对于目前的中国男篮,罚球反而是最容易下手、重点提高的技术环节(基层教练与球员更应该重视)。

我们再简单讨论一下我国球员的外线投射技术,像郭艾伦、赵继伟等等球员,基本都是采用传统跳投的方式(有些球员偏1.5段式),但几乎很少有球员能够具备像库里、特雷·杨等顶级的一段式发力模式。

假设我们的身体素质、体能等跟欧美等国家的运动员有着不可逆的先天差异,那我们在投篮这项技术上,难道可以找相同的借口吗?我认为绝对不可以。技术是完全可以后天习得的,通过自身努力与科学的训练,打造最优的发力模式。

当然,随着大家对投篮发力模式不断深入的认知,相信以后更多的年轻球员,投篮的发力模式会更加合理,弧度更高,旋转更多,出手更稳定。先不说干扰下投篮,如果我们能够把空位三分出手的机会把握住,我们在进攻端也不至于如此之差(面对阵哈萨克斯坦这样的队伍,我们的三分命中率竟然是13.33%,15中2)。

他的到来对于男篮防守的提升(教练员视角下对男篮技战术的初步分析)(8)

后场篮板球近几年我们一直做得不好,而抢篮板球这件事三分靠技巧,七分靠拼抢与积极的意识。在比赛中,很多球员的习惯是:当对方投篮时,第一反应不是卡人,而是眼睁睁的看着球飞向篮筐。等球碰到筐了再想着去卡人,此时进攻队员早就冲抢篮板了。

而养成这种良好的习惯并不难,关键看球员们是否真的重视后场篮板球,是否愿意帮助我们的中锋分担抢篮板球的压力。根据我的观察,很多球员把保护后场篮板球当作内线球员的事情。

其实不是,如果外线的小个队员不卡位,那就非常容易让对方的小个球员冲到限制区冲抢篮板球。小个球员本身反应速度就比大个球员要快,这实际上就是在增加内线球员保护篮板球的压力与负担。

大家可以回看在对阵哈萨克斯坦比赛的第三节中段部分,这节比赛之所以被哈萨克斯坦追上比分,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对方抢了太多的前场篮板球,而我方在进攻端陷入哑火状态。

他的到来对于男篮防守的提升(教练员视角下对男篮技战术的初步分析)(9)

你会看到我们的球员在抢后场篮板球时的被动性,在对方球员投篮出手的一瞬间,我方球员(特别是外线球员)没有卡人、卡位的意识与行为,而是眼睛直勾勾的盯着篮筐看。最起码在我看来,这种不好的习惯完全可以后天改正,这与天赋、地域环境等有什么关系呢。

以上几点,是我们可以在几年内用心努力就可以提高的,而像人才培养模式、国内联赛机制、基层球员培养、基础教练员水平提升等等,将会是一个无比漫长的过程。关于技战术层面,大家可以把自己独特的见解告诉我们,相互鼓励、相互学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