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宁一中简介(落在时光里的会宁一中)

会宁一中简介(落在时光里的会宁一中)(1)

《我的高中时代》

我进入会宁一中读书那会儿,校长是吴振中,他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文质彬彬,儒雅沉静,书生气质。在我的记忆中,吴校长时常穿一身灰白色中山服,不旧不新,干干净净。他总背着手在校园里走来走去,久而久之,让我觉得,凡做校长,就得如他一般走路。他又是个大背头,长短如许,纹丝不乱,我就又想,凡做知识分子,就得留他那样的发型。

除了开大会,我们学生很少有机缘听吴校长讲话,校园里偶有碰面,但见他神色恬淡,静若秋水,不喜不悲,气定神闲,不怒而自威,不骜而自高。在会宁一中,年轻学生其实并不怕吴校长,他很少言语上批评学生,但凡和学生说话,他是徐徐而言,温文尔雅,点到即止,若清风抚面,似花落莲池,没有惊人之语,也不会恶面相向。所以说,是真佛,只谈家常。吴校长悟透了人性,看破了红尘。倘若碰上那些上课迟到早退的,或者旷课逃课的,他就面无表情,神态自若地站在那里,安静地看着你,不发一语,却让你几乎要喘不过气来,心慌着要逃走。但老师们都怕他,听说吴校长批评起老师来,那是相当的严厉。他找到了开启人性的那把钥匙,做到,但不必说破。

在会宁教育史上,吴振中校长是有大贡献的教育家。他任三中、一中校长近二十年,其时社会风气不好,一些歪风邪气吹到校园里来,社会打架,校园斗殴,他以他的正气,会宁一中树立和形成一种清新的校风。

会宁一中简介(落在时光里的会宁一中)(2)

我觉得,吴校长最重要的贡献是不拘一格引进人才,和放手使用了一批年轻有为老师。白建雄老师便是其中之一,他是被会宁一中“抢”回来的,校领导驱车三百里,直奔西北师大,围追堵截然后打埋伏,硬是把他拉了回来。白老师后来成为会宁教育界的一颗明珠,一时间风云无二,都是吴校长慧眼识才,破旧立新的人格魅力的结果。白老师以及和他一般的青年学子,在老家那片贫瘠得几乎荒凉的土地上,三十年深耕细种,忍看青丝变白发,终于赢得桃李满天下。

王思茂兄,也是白老师的一个学生,大学毕业后,先留在西安修成正果,然后逃出终南山,跑到大上海,在一家外资企业工作,惯看十里洋场,动静在霓虹灯影下,天上人间,羡煞神佛。可贵的是,思茂兄尚未忘了老家,时常来走一走故园的小树林,看一看曾经的同学,一起回忆那个秋霖脉脉的黄昏后,雪地上留下脚印两对半。他,他们,所有留守在会宁黄土地上的老师们,都是人生赢家,我们精神的引导者,虽然他们是物质的贫穷者。

会宁一中简介(落在时光里的会宁一中)(3)

吴校长引来的另一只金凤凰,便是我在高一七班的班主任,陈国荣老师。教过我语文的老师中,他是我最喜欢的一个。记忆犹新的是,陈老师讲《记念刘和珍君》那篇文章,连着讲了两周时间,每一讲,他都会潸然泪下,凄凄惨惨的,以至于到后来,“刘和珍君”文章讲完了,他的嗓子也嘶哑了,不得不去看医生,大把的吃药,大声的咳嗽,撕心扯肺。另外的一篇,便是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这两篇文章,陈老师都是录了音的,他自己朗读,自己录制,然后带到课堂上放给我们听,新颖之外,我感动于他那颗炽热的心。

《荷塘月色》陈老师讲了大约一周时间,现在想不起具体的细节,只记得他叫侯桂玲同学朗诵的一些零碎的片段,我想了很久,只能自己创造一个词,“莲音”,用这个词形容侯桂玲朗诵时的袅袅之声,或许是恰当的吧。陈老师高高大大的,就是身子骨太瘦,所以当他用这样的一种、当时我未曾经历过的方式来讲课,一面手舞足蹈,一面动了情,一双手撑在讲桌上,颤巍巍的,他的心头在起伏,历久难平,他的眼睛里面似乎噙着泪水,把那晚的月光和荷塘惊心动魄的缓缓的讲述开去,我就听见了月光落在莲叶上的声音,我的心脉就是那悠悠的涟漪吧。我开始担心陈老师过于动情,怕要从讲台上掉下来。

这样提心吊胆地上了一段时间的课,到某一天,陈老师忽然要我把日记交上去,交给他,然后他拿了回去,三天之后还回来,我就看见里面每一页都有他批改的痕迹,或三五字,或十几到几十个字,甚至是大段的评语,自然,以鼓励为主。陈老师的书法很好,行楷草篆,得心应手,我便把这些评语奉为经学至宝,时时的拿出来看,一面沾沾自喜,一面费尽心思想着下一篇写什么,我已把我知道的几乎写了一遍,再往下写,就只能编了。

我喜欢上文学的源头,就是从陈国荣老师那儿来的,仅为此一点,受益终身,万分感激。只是他这样的做法,叫我不敢在日记中写怡情别趣,不敢写女同学,只能一本正经的写,坚持不懈的写,夜以继日的写,只为得到陈老师的表扬。一学年下来,我写了四本日记,陈老师批阅了四本,这些不过是开胃菜,正本硬货,就是每周一篇的作文,我仍然须认真地去完成。这样的写日记的习惯,我今天还保持着,不写情诗,不写女同学,只写作文。

上一篇说到了我转文科班的那些事,想再写一些,实实有点难为情,毕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不过细思了一下,决定还是再写几句吧,不为我,主要是为了王仕勇老师。

会宁一中简介(落在时光里的会宁一中)(4)

王仕勇老师是我们高一七班的数学老师,约有三十岁出头,西装革履,皮鞋擦得灰光瓦亮,黑发齐肩,面容白净,一个精精神神的年轻老师。王老师讲课的语速很快,好像嘴皮子跟不上字节,话不是说出来,而是蹦出来的。有一回,学校召集学生代表开大会,我们班是柴守强班长和我去的,主持大会的是张汉武副校长,题目是为各科代课老师提意见。

于是大家发言,从一班开始,到我这里,我先说了其他科的老师,再说到王老师,我说他讲得有点浅了,只讲课本上的习题,没有拓展开来,建议他讲深一点,比如说一道习题,多讲几种解法。这个意见后来反馈到王老师那里,他便不满意,我们师生之间的误会,就此陷入泥淖,黏在一起,分不开,到最后竟成了一个难解的结,以至于陈老师想帮忙,也没能解开。所以到高二分班时,我离开了七班,转去文科班,这样我就伤了陈老师的心,在这地方我要向他老人家真诚地道声歉,不管何时何地,他是我这辈子的好老师。

其实这个事不怪王老师,责任在我,是我没有向王老师进一步解释清楚,抱着事久自解的心态,反而让王老师更加地起了误会,实在幼稚的很。王仕勇老师其实不是数学专业的,他学的是计算机专业,王老师讲课十二分的努力,每一堂课上,他都要讲到汗流浃背,激情飞扬,但数学非其专长,他讲得累,同学们听得也累。后来,我听同学们说王老师调银行部门了,这个对计算机要求更高,和他的专业榫卯相契,真为他高兴。王老师是个性情中人,说干就干,干了也不一定想,爱憎分明,从不掩饰自己的感情。这个,我喜欢。

话说回来吧,这个世纪初的某一天,我在兰州和吴振中校长见了一次面,他是我的同学加朋友梁俊刚的舅舅,不单单是我的校长。那时他已从会宁一中校长的位子上退下来了,聘到兰州一家私立学校任校长,继续在教育战线上发光发热。这个消息是贠聿告诉我的,便一起约了几个同学去看他,晚上在西关十字请他吃饭,一起来的还有他的老伴,那时他的精神很好,期间谈笑风生,亦谐亦趣,颇有受益。后来他在兰州办书画展,我得到了消息,可能是忙,未能去参观,倒是一件憾事。最后呢,就是不久前他往生的消息,看到了好多怀念他的文章,我就想起了张艺谋的一部电影,情景对照,人生当如此。吴振中先生,他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会宁县的教育事业,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诗是专门写给吴振中校长的吧。

这里想说的是,会宁因为有了他们这些优秀的老师,才会如此的美丽,向每一位认识的、不认识的会宁老师致敬!

会宁一中简介(落在时光里的会宁一中)(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