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之大者不只是为国为民(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侠之大者不只是为国为民(侠之大者为国为民)(1)

据香港媒体《明报》报道,笔名为“金庸”的武侠小说泰斗查良镛逝世,享年94岁。

金庸曾创作出《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天龙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记》等脍炙人口的武侠作品,今晚传出他病逝香港养和医院。

金庸不仅是在文学界占有一席之地,也曾涉足媒体业,他1959年与友人创办香港《明报》等报刊,还设立明报出版社与明窗出版社。至1989年,65岁的金庸辞去《明报》社长一职,1993年辞去董事局主席,向《明报》正式告别。

侠之大者不只是为国为民(侠之大者为国为民)(2)

金庸的武侠,是“左右互搏术”

文史参证,在金庸的小说里是常事,如其自承《九阴真经》里叽里咕噜的怪文,乃受启发写成于一二四〇年的《忙豁仑纽察脱必赤颜》。这本怪书,即名闻天下的《蒙古秘史》。如此的“文史参证”是以学问为根基的,而金庸的散文集《寻他千百度》,显然是体现他在武侠小说之外的十八般“文”艺的学问及见识。此时,我们再想拿他的随笔、评论与其武侠小说做某种“参证”,这样的求索可说过甚,但于金迷而言却仍是不乏悠长意味的。

侠之大者不只是为国为民(侠之大者为国为民)(3)

如谈到金毛狮王谢逊的“原型”,学者黄子平认为是源自美国梅尔维尔《白鲸》中的亚海勃船长。金庸谈论过原著及改编的电影,说“这是一个叛逆的灵魂,心灵的深度充满了憎恨与反抗”,自然,与谢逊的内在联系是显豁的,不过,我认为来源或不止一处。金庸在评论京剧《除三害》时,对周处落笔很深切,与李逵、鲁智深、张飞比,“周处是更加理智、更加内省的,也正因此,他能强烈地为自己的过失而感到惭愧,而发愤改过”,此性格特征与谢逊何其相似。金庸受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学的交汇影响,在塑造人物形象时,或不会定于一尊,而是采集捏合,抟土而造人。

侠之大者不只是为国为民(侠之大者为国为民)(4)

金庸喜好围棋,熟读其小说的自然深知。他写的随笔《围棋杂谈》中也说,《碧血剑》里“写木桑道人沉迷着棋,千方百计地找寻弈友,在生活中确是有这种人的”,这是不是夫子自道?金庸的棋力未必多高,但对此中的境界却是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他在《历史性的一局棋》中,细细描写吴清源与本因坊秀哉的对弈,高手之战,波澜起伏,自不待言,而吴清源的奇招被后人称为“鬼怪手”。想想《天龙八部》中所设玲珑棋局,众高人无法可破,后为小和尚虚竹误打误撞偶掷一子,方得生机。那种下法为常人所绝想不到,诡异至极,是不是也有些“鬼怪手”的意思?

侠之大者不只是为国为民(侠之大者为国为民)(5)

对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及好莱坞的电影改编版,金庸做了极详尽透彻的评论,这透露出许多信息。他于这种史诗式的长河小说有深切的理解,其间必然渗入某种认同,随后写出的《射雕英雄传》,我们如果拿来与 《战争与和平》比较,会发现有不少相通之处:托翁虽主写大时代,却不乏贵族家庭生活与爱情的描写,金庸虽以郭靖的成长与郭黄爱情为主线,却大力着墨于宋、金、蒙古的时代书写,对历史情境的还原形神毕肖;托翁写拿破仑,虽刚愎自用,却未忽略其雄才,金庸写铁木真,虽血腥嗜杀,但仍为英明之草原霸主。其后,金庸对长河小说的喜好一以贯之,“射雕”三部曲后,又有《笑傲江湖》《天龙八部》,直至《鹿鼎记》收官。

对其武侠小说的高调赞扬,金庸本人在1969年回应说“武侠小说本身在传统上一直都是娱乐性的,到现在为止好像也没什么有重大价值的作品出现”,“基本上还是娱乐性的读物,最好不要跟正式的文学作品相提并论”。到了1994年,金庸虽仍不乏谦虚,但已说“我并不妄自菲薄,轻视武侠小说”,和1960年代相较,有了质的不同。这表明,其时金庸武侠小说的经典化已然成型。

(刊于本报2014年,作者遆存磊)

在香港书展,致敬金庸武侠

2016年香港书展的年度主题为“武侠文学”。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报刊上武侠文学连载专栏由于广受欢迎,多个系列集结成书。武侠文学成为香港乃至整个华文文学中重要的一节。为了配合年度主题,本届书展的文艺廊举行“笔生武艺——香港的武侠文学”展览,展出梁羽生、金庸、古龙、倪匡、温瑞安、黄易等8位不同年代港台武侠文学名家的作品,以及早期连载式武侠小说剪报、初版小说、相关的剧本和漫画。

侠之大者不只是为国为民(侠之大者为国为民)(6)

香港金庸纪念馆图

武侠成为年度主题,作家金庸则再次成为本届书展的热点。内地金庸小说研究者陈墨与香港影评人郑政恒以“金庸的武侠世界”为题展开对谈。在陈墨看来,金庸跟许多武侠作者不同的是,他的武侠小说里描述的是一个成长过程,对人物的理解也在不断寻求变化中。“我发现金庸小说有一个规律,后一部小说的主角跟前一部小说的主角(在性格上)基本上是相反的。他调动一切艺术手段来描写他的主要人物、创造个性。”

陈墨谈金庸小说人物

金庸更大的贡献是对人物的理解。他在不断地寻求变化。

我发现金庸小说有一个规律:后一部小说的主角跟前一部小说的主角(在性格上)基本上是相反的。

《书剑恩仇录》的陈家洛是白面书生,《碧血剑》的主角就黑不溜秋。陈家洛学历很高,内心优柔寡断,袁承志学历相对较低,但内心要坚强得多,非常坚忍和有主见。袁承志还有秀气的一面,在《飞狐外传》中,那个胡斐就变得非常诙谐开朗,跟袁承志又不太一样。

接下来,他就写了一个郭靖,郭靖就真的很木讷。郭靖写完了,下一个就是杨过。杨过跟郭靖几乎各方面都是不一样的。他聪明、自我、自以为是,缺点和优点跟郭靖相反。然后下一个就是张无忌,张无忌跟杨过又是反的。

杨过是处处聪明,而且显出来聪明,但张无忌这个人内秀,内有灵性,英华内敛,但从来不显露。杨过是至情至性,实现自我,以自我为中心的发展路线,而张无忌从小学医,医者仁心——我不知道他的医术到底怎样,但至少他学到了医生的仁爱慈悲,这是张无忌的一个最突出的性格特点,是他人格的基础。这跟杨过不一样。

总而言之,金庸就一直不断地变,不断地变,最后写到韦小宝这么一个非常好玩的主人公。在这一点上,金庸也跟其他武侠小说家有明确的分别。武侠小说是写侠客侠义,总不过是为国为民,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或者是个人品质很好,很容易就写成一套模式。

金庸是调动一切的艺术手段来描写他的主要人物,创造个性,有的是用武功,有的是用主角的女朋友——不同的女朋友配不同的男先生,包括黄蓉和郭靖这样反差极大的性格,那是人间绝配。

(刊于本报2016年,记者何晶)

英译本《射雕英雄传》,传递武侠文化

由Anna Holmwood (中文名郝玉青)翻译的金庸名著《射雕英雄传》第一卷于今年二月底在英国上市。这也是这部作品所发行正式的英译本第一次在英语世界的图书市场上与读者见面,距1957年金庸开始在《香港商报》上连载这部作品已整整61年。

侠之大者不只是为国为民(侠之大者为国为民)(7)

这次英译本由商业类出版社推出后,备受欢迎,至今已重印了七次。而且本书的销售量不仅仅来自英语地区,在德国、葡萄牙、芬兰、西班牙,甚至是巴西等地都有大批读者选购。其他非英语地区也可能会根据英译本翻译出更多种语言的译本。在英国亚马逊网站上可以看到,《射雕英雄传》的第二卷已经由香港译者张菁(Gigi Chang)翻译完成,准备在2019年一月底上市。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金庸已有三部知名作品被翻译成英语发行:1996年Olivia Mok翻译的《雪山飛狐》(Fox Volant of the Snowy Mountain),由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出版,1998至2002年John Minford翻译的《鹿鼎记》(The Deer and the Cauldron),由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分三卷出版,最后是2002年Granham Earnshaw翻译的《书剑恩仇录》(The Book & The Sword),也是由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

侠之大者不只是为国为民(侠之大者为国为民)(8)

《射雕英雄传》这部作品从人物的名号、武功的招式,到其中的侠义世界观,无不充满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再加上金庸先生的文笔风格杂糅了许多南北方言、四字成语,以及文言诗词,可以说是现代华语文学中最难翻译的作品之一。在此之前,金庸这个名字在英语世界中并不为学术圈之外的大众读者所熟知,不管是谁来翻译,都必然要面对巨大的压力。

这部作品究竟翻译水平如何?为了方便英语读者了解东方文化又做了哪些妥协?翻译策略如何让文学更好“走出去”?对此我们邀请英国牛津大学比较文学博士在读的作者进行了一次深度文本分析。

文章完整版可点击下面图片阅读:

侠之大者不只是为国为民(侠之大者为国为民)(9)

侠之大者不只是为国为民(侠之大者为国为民)(10)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一代武侠小说泰斗就此谢幕,金庸的武侠小说背后是千百年来传统文化对侠义精神探讨的集大成者,也传递了中国人对侠义寄托的梦想乃至理想。正如学者陈平原在著作《千古文人侠客梦》中谈到金庸的成功时所言:

同时写作政论与小说,使得金庸的武侠小说,往往感慨遥深。撰写政论时,自是充满人世精神;即便写作“娱乐性读物”,金庸也并非一味“消闲”。理解查君的这一立场,不难明白其何以能够“超越雅俗”。儒道之互补、出入之调和、自由与责任、个人与国家,在金庸这里,既落实在大侠精神之阐发,也体现为小说与政论之间的巨大张力。

而这,或许就是金庸作品长盛不衰,几代读者为之倾心的魅力所在吧。

侠之大者不只是为国为民(侠之大者为国为民)(11)

来源:文学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