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的未解谜团(一场世纪悬案)

考古的未解谜团(一场世纪悬案)(1)

起源总带给人们无穷遐想,

原始之微光,古老的印记,

向数十万年后的我们轻声低语。

人类繁衍生息之根在何处?

文明曙光之源又在何方?

《中国考古大会》第三期,

便带我们回到了

距今7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

共赴人类化石宝库

——北京周口店遗址,

探寻东亚地区早期人类的摇篮。

考古的未解谜团(一场世纪悬案)(2)

北京周口店遗址位于

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镇龙骨山上。

几百万年来,

这里优越的生态环境,

曾生活着多个阶段的古人类,

是人类演化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1918年至1921年间,

痴迷于古生物化石的

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

先后两次来到北京房山周口店鸡骨山,

第二次在机缘巧合下

跟随当地农民去到了不远处的龙骨山,

并在此发现了很多边缘锋利的石头,

临别前,他留下了那句著名的预言:

远古的人类就在这里,

我们现在要做的事情就是找到他。”

考古的未解谜团(一场世纪悬案)(3)

1926年,

在瑞典的实验室内

两颗来自周口店的人牙化石被修理出来,

牙齿主人被命名为“中国猿人北京种”,

也就是我们熟知的“北京人”。

消息一经公布,

全世界的目光聚焦周口店遗址,

国内外众多科学家会聚于此,

其中就包括从德国留学归来的

杨钟健和他的助手裴文中。

考古的未解谜团(一场世纪悬案)(4)

当裴文中首次来到

周口店遗址时,

他还仅是一名后勤人员。

工作之余,

他除了自学

《古脊椎动物学》这样的专著,

还经常请教考古专家。

1929年,裴文中主持周口店遗址发掘工作后,

凭借长期积累的知识,

一举挖出第一颗“北京人”头盖骨,

震惊全世界。

考古的未解谜团(一场世纪悬案)(5)

考古的未解谜团(一场世纪悬案)(6)

在各类化石中,

头盖骨化石

是了解古人类形态特点和

体质发展水平最重要的依据。

第一颗“北京人”头盖骨的发现,

既是周口店遗址发掘的突破性进步,

更是中国古人类学研究的里程碑,

它不仅印证了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确立了以“北京人”为代表的直立人阶段,

也将人类历史从距今大约十万年

推进至五十万年。

考古的未解谜团(一场世纪悬案)(7)

不仅如此,

裴文中还在周口店遗址发现了

人工打制的石英石碎片,

这意味着“北京人”已经开始制作工具,

进行狩猎、采集、挖掘食物与防身。

石器作为工具使用,

还促进了人类大脑的发育、

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与驾驭能力,

也促使了语言的产生,

对人类的演化至关重要。

考古的未解谜团(一场世纪悬案)(8)

“猿人洞”是周口店“北京人”遗迹

出土的地方,

这里的地层厚度有40余米,

记录了人类在这个区域

几十万年的生存演化历史。

其中发现的灰烬遗迹,

是当时人类“有控制地用火”的证据。

火可以用来驱赶动物、烤熟食物、

提供能量、保障健康......

“用火”是非常重要的人类文化的进步。

考古的未解谜团(一场世纪悬案)(9)

考古的未解谜团(一场世纪悬案)(10)

周口店遗址是探索人类演化史

最重要的宝库之一,

然而这里也有着一些遗憾。

继裴文中之后,

1936年贾兰坡在仅短短11天内,

便又发现了三颗“北京人”头盖骨,

让周口店遗址从一个辉煌走向另一个辉煌。

而就在周口店遗址的考古发掘成果

达到最高峰之时,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在转移保存的过程中不幸丢失,

80年来始终找寻未果。

考古的未解谜团(一场世纪悬案)(11)

为周口店遗址考古发掘献出了毕生精力的

裴文中和贾兰坡

终生没有放弃寻找,

1998年贾兰坡等14名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起世纪末大寻找,

希望能找回丢失的“北京人”头盖骨,

却无果而终。

这也成为了所有考古人的遗憾。

考古的未解谜团(一场世纪悬案)(12)

让人们略感欣慰的是,

在头盖骨化石转移前夕,

技工胡承志曾连夜进行了复制。

没想到他竟成最后一个见到

丢失的“北京人”头盖骨化石的中国人。

考古的未解谜团(一场世纪悬案)(13)

也正因胡承志复制了这些标本,

我们才能在今天

有幸一睹“北京人”头盖骨的风采,

并从这颗未成年个体的头骨骨缝等研究中得知,

北京猿人平均寿命在20岁左右。

虽然北京猿人的化石中

绝大部分是青年,

但有一位女性长者却达到了50岁左右,

所以雕塑家以她为原型

塑造了一位“祖母”的形象,

来作为“北京人”的一个代表,

也就是我们所熟悉的

中学历史课本中那张“北京人”的雕塑图片。

考古的未解谜团(一场世纪悬案)(14)

除了“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复制品,

其实国内还有一份极为珍贵的

“北京人”头盖骨原生标本,

被精心保存在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这是目前唯一的

“北京人”头盖骨原生标本,

它的背后凝结着一位考古泰斗

的家国情怀和毕生心血。

考古的未解谜团(一场世纪悬案)(15)

1966年,

已过花甲之年的裴文中

再次主持周口店遗址发掘工作,

这期间,

他和考古队员们找到了两块宝贵的头盖骨碎片。

极为巧合的是,

这两块标本竟然能与1934年发现的

另外两块头盖骨碎片复制品拼接起来,

构为一个更加完整的头骨。

曾震惊世界却又离奇失踪的

“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竟以这样的方式得以延续,

这正是考古的魅力,

更是对裴文中等老一辈考古人

一生不断追求探索的最大褒奖。

考古的未解谜团(一场世纪悬案)(16)

自1929年12月2日

“北京人”第一颗头盖骨出土后,

周口店的考古工作从未停止。

而后裴文中等考古人员

又在龙骨山顶部发现了一个新的洞口,

因其位于“猿人洞”上方,

故为其命名“山顶洞”遗址。

与“猿人洞”遗址的情况有所不同,

山顶洞遗址中发现有鱼的遗迹,

这表明鱼可能已经进入了

“山顶洞人”的食谱范围,

其饮食结构已有极大的丰富化的趋势。

考古的未解谜团(一场世纪悬案)(17)

考古的未解谜团(一场世纪悬案)(18)

不仅如此,

在此处还发现了作为缝制工具的骨针,

和把贝壳、石珠、兽牙等材料

穿孔做成的配饰。

骨针的出现表明“山顶洞人”

开始有了审美,

有了身份与地位的标识。

考古的未解谜团(一场世纪悬案)(19)

而装饰品的出现,

不仅意味着可以用象征之物去代替人,

人类的社会交往范围扩大了,

也表示人类开始有了想象的世界,

而想象正是艺术的源头。

考古的未解谜团(一场世纪悬案)(20)

此外,

“山顶洞”遗址还发现了

目前中国古人类中

最早的墓葬形式,

“山顶洞人”在尸骨周围撒上赤铁矿粉

作为一种祭祀或追思,

这种现象在旧石器时代晚期比较普遍存在。

考古的未解谜团(一场世纪悬案)(21)

经过一代代考古人和

各个学科领域的共同努力,

1987年,

周口店作为中国第一批世界遗产

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仅用七页作文纸写就的申遗报告,

成为了中国百万年人类史被国际社会

广泛认可与接受的有力见证。

考古的未解谜团(一场世纪悬案)(22)

从周口店等第一批遗址开始的

中国百年考古史中,

有太多从无到有的技术进步;

在这条筚路蓝缕的征途上,

有太多考古人的传承与发扬,

他们是手铲释地书的人,

是拿着放大镜与时空对话的人,

是能够读懂并且传达出

古代文化残章断简的人。

考古的未解谜团(一场世纪悬案)(23)

在中华大地上,

还有两千多个古人类遗址的点点星光、

百万年人类演化的蓬勃史诗,

等待着我们去亲身触碰。

历经岁月的洗礼,

依旧顽强的文明火种

势必会在后人的孜孜以求中

不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考古的未解谜团(一场世纪悬案)(24)

今天17:30档

CCTV-4

《中国考古大会》第三期

等你一起探秘

“周口店遗址”!

来源:CCTV4《中国考古大会》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华语环球节目中心新媒体

制片人/杨修雯

主编/杨君君

编辑/石香云

END

世界精彩 尽在掌握

敬请期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