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文化现象有哪些 的文化内涵及投射

玉文化现象有哪些 的文化内涵及投射(1)

密玉

【摘要】 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孕育了我国独特的玉文化,玉与中华文明的发展息息相关,广泛使用于社 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凝聚着丰富而厚重的文化内涵,已成为中华传统文化无法分割的一部分。本文旨在探讨 “玉”作为文化符号和语言符号之间的联系,对玉的文化内涵进行深度挖掘,探讨玉的文化内涵在汉语中的投 射以及玉文化对汉语的深远影响。

玉文化现象有哪些 的文化内涵及投射(2)

【关键词】 玉;文化内涵;汉语;投射

中国是爱玉之国,用玉历史悠久,先民们采玉、治玉、赏玉、藏玉,对玉的钟爱之情 已延绵数千年之久。

融合了不同时期的社会文化理念,被多维度地解读并被赋予了多方面 的寓意。每一时代的玉器都具有鲜明的特征,它们汇聚积淀,成为中华文明不可分割的一部 分,形成了厚重的玉文化,是中华文明有别于世界其他文明的显著特点之一。

语言和文化紧密联系、辩证统一,不同民族的语言记录了不同民族的特定文化特征,而 文化的发展也促使语言更加全面、细致和丰富。

玉文化现象有哪些 的文化内涵及投射(3)

“玉”既是文化符号,也是语言符号。作为 文化符号,“玉”记录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折射了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包含了中华民 族的审美观和世界观,这些丰富的内涵在语言符号中凝结与析出。作为语言符号,“玉”字 始于中国最古的文字——商代甲骨文和钟鼎文中,在汉语发展的历程中,以“玉”造字、以 “玉”构词层出不穷。汉语中以“玉”构成的词语极其丰富,《汉语大词典》收录的以玉为 词根的词和含“玉”的词语就多达1268个;《说文解字》中“玉部字”多达227个;“玉” 形旁字时省略成“王”,《新华字典》中以“斜玉旁”做部首的字有158个,其中大部分都与 “玉”有关系,由此可见,玉文化在汉语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本文拟从玉独特的文化内涵 出发,探讨“玉”蕴含的丰富的文化信息在汉语中的投射,以大量实例分析分析玉文化对汉 语发展的深刻影响。

玉文化现象有哪些 的文化内涵及投射(4)

一、玉的美学内涵

《说文解字》中把“玉”概括性地定义为:“玉,石之美者。”玉美学是玉的天然质色 美的反射和升华,是其首要的文化基因(杨伯达,2005)。

玉经过漫长的与石共存的孕育发 展,史前先民们在劳作中接触到大量石料,通过长期的摸索和总结,逐渐将玉料和石料区分 开来。玉之所以与众不同,其最直观的判断标准无疑是玉所具有的独特美感在原始美感的驱 使下,先民们将玉石加工成简单的装饰品,佩戴在身上。一方面作为装饰美的表征,另一方 面也是聪明智慧以及财富的体现(常素霞,1995)。

玉文化现象有哪些 的文化内涵及投射(5)

美意识的觉醒使玉器与石器彻底分离, 所以玉文化本身就是美的产物,美的基因与生俱来。玉的美学内涵对汉语影响最为直接和深 远。

人们往往以玉命名美好事物或用玉作为参照物来描写或具体或抽象的美好事物,玉的美 学内涵在汉语中的投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为数众多的具有“美玉”或“美石”含义的“玉部字”,如琼、瑶、琪、璐、 瑾、玫、琦、瑜、琳、琬、璠等表“美玉”;表示“美石”的“玉部字”,如瑰、琅、珂、 玖、璃、现、莹、珉、璎、碧、琨等。古人基于对玉的认知,从玉的本意出发,创造出这些 形旁为“玉”的字,体现玉的天然之美。

玉文化现象有哪些 的文化内涵及投射(6)

第二,以玉比人之美,尤其多用在形容女性之美。《诗经·国风》有云“白纯束,有女如玉”,开启了以玉比人之美的传统,后人创作出大量以玉比美人的诗句。有诗云“丽华秀玉色,汉女娇朱颜”(李白《南都行》),“玉面耶溪女,青蛾红粉妆”(李白《浣纱石上女》)、“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白居易《长恨歌》)、 “万一禅关砉然破,美人如玉剑如虹” (龚自珍《夜坐二首》)。

玉文化现象有哪些 的文化内涵及投射(7)

另有大批含“玉”的词汇用以描述女子的美貌,如“玉人”“玉颜”“仙姿 玉貌”“粉妆玉琢”“如花似玉”,形容女子肌肤之美“玉肤雪貌”“软玉温香”“冰肌玉骨”等, 形容美好的仪态风度有“玉姿”“玉度”“亭亭玉立”“英英玉立”“玉润冰清”等;女子洁白纤细的手指是“芊芊玉指”,洁白的牙齿是“玉齿”。

玉文化现象有哪些 的文化内涵及投射(8)

玉也被用在形容男性之美,《诗经·国风》 有云“彼其之子,美如玉,殊异乎公族”。《世说新语·容止》记载“山公曰:‘嵇叔夜之为人也, 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以“玉山之将崩”形容嵇康的醉态;另 有“玉郎”指美男子,“面如冠玉”形容男性外貌之美、“玉树临风”形容男子风度仪态之美。

玉文化现象有哪些 的文化内涵及投射(9)

第三,以玉比物之美。形容饮食精美有“玉膳”“玉膏”“八珍玉食”“琼浆玉液” 等;用“琼楼玉宇”“雕栏玉砌”形容建筑华美;精美的纸张是“敲冰玉屑”。另有将 “玉”加在日常事物之前表示美称的例子,如将竹子称为“玉竹”、将笋称为“玉笋”、庭 院称为“玉庭”、台阶称为“玉阶”、将筝瑟之类乐器称为“冰弦玉柱”等。这样的命名方 式赋予了事物美的特质,延续着人们对美的追求。

二、玉的政治内涵

远古时期,人们认为玉是集天地灵气、山川精华凝聚而成,有沟通天地的能力,玉有着 崇高的地位,被广泛用作卜筮和祈福。

玉文化现象有哪些 的文化内涵及投射(10)

当进入国家社会形态后,夏商周历代帝王为了更好维 护自身统治,在原有崇拜的基础上赋予玉器更深刻的政治含义,将玉器的使用和国家礼制紧 密联结,玉成为统治阶级专享的器物,统治者便制定了详细的用玉制度和规范来彰显身份和 权威。

玉文化现象有哪些 的文化内涵及投射(11)

《礼记·玉藻》记载,“天子佩白玉,公侯佩山玄玉,大夫佩水苍玉”,规定佩玉的 颜色来区分贵族身份和等级。

《说文解字》释“靈(灵)”字时说:“灵,巫也,以玉事神,从玉。” 灵字的繁体字上 面一个“雨”,中间三个“口”象征着玉,下面一个“巫”,巫师以玉向神求雨,将玉作为 人与神沟通的媒介,由此可以看出玉在原始宗教活动中的运用。

玉文化现象有哪些 的文化内涵及投射(12)

玉如意

对玉部字溯源分析中可窥探 古代玉的用途及其显示,如“璧、琮、圭(非玉部字)、璋、琥、璜、”或指用于祭祀的 礼器,或指象征权力和贵族等级的玉器。

《周礼·春宫·大宗伯》有云:“玉作六器,以礼 天地四方,以

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 璜礼北方”,说明玉器早在五千年前就成为一种重要的礼器在重要的祭祀场合上的使用。

玉文化现象有哪些 的文化内涵及投射(13)

此 外,玉器还可作为身份的象征,《周礼·春宫·大宗伯》中规定朝会上,“王执镇圭,公执 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璧,男执蒲璧”,其中镇圭最大,桓圭次之,信圭再 次,而地位最低的男爵则使用具有蒲纹的璧形玉器,以玉器的大小、形制来区分贵族身份和 等级。

玉文化现象有哪些 的文化内涵及投射(14)

玉玺

《新唐书·车服志》记载“天子有传国玺及八玺,皆玉为之”,从秦至清一直沿袭以 玉为玺的制度。 “玉”与皇权紧密联系,皇帝的旨意为“玉旨”;皇帝的言语为“金口玉言”;皇帝制 定的法律“金科玉律”;人们想象中天庭的领袖是“玉皇大帝”。古时帝王封禅,在玉版上 刻字涂金,用金绳系联,并以金泥加封,是谓“封金刊玉”。“玉”还象征着崇高的社会地 位,如用 “紫袍玉带”指高官。

玉文化现象有哪些 的文化内涵及投射(15)

翡翠如意

三、玉的道德内涵

玉自登上我国历史舞台,世人对玉的推崇长久不衰,非常重要的原因是玉被人格化描 写,成为儒家文化中君子的象征。玉的道德内涵经历了长期的演化过程,从西周初年便开始 萌芽,有管子论玉九德、孔子论玉十一德的说法流传。东汉的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玉德 作了简化,所谓“玉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鳃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 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忮,洁之方也”。玉被视为 “仁、义、智、勇、洁”的化身,成为君子修身的榜样。《礼记·玉藻》云:“君子无故, 玉不去身,君子於玉比德焉。”

玉文化现象有哪些 的文化内涵及投射(16)

儒家文化将玉视为高尚的品德和情操的象征,士大夫阶层对玉的喜爱和推崇可以理解 成儒家门生对自我道德的要求和对君子之风的向往,这种喻德于玉、以玉比德的观念在汉 语中的投射有众多实例。“冰壶玉尺”“冰清玉洁”“冰清玉润”“玉洁松贞”比喻高尚纯 洁的人品;“金声玉服”“金声玉色”比喻坚贞的品格和操守;“璞玉浑金”形容品质淳朴 善良;“精金良玉”或“精金美玉”比喻人品纯洁;“金相玉质”形容内外皆美;“大丈夫 宁可玉碎,不能瓦全”比喻决不屈辱求生,丧失气节;“一片冰心在玉壶”传达坚持操守的 信念。

玉文化现象有哪些 的文化内涵及投射(17)

四、玉的经济内涵

除了本身的材质价值和审美价值,玉的价值还受到社会文化内涵的影响,玉可代表拥 有者的政治地位和社会等级,从远古时期就被当作财富的象征。考古发现原始社会的良渚文 化、红山文化大型的墓葬中,作为陪葬的玉器就有几十件甚至上百件,说明远古先民就将拥有 玉器作为财富的象征。夏商周时期曾用玉做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凭证,《管子·揆度》记载

“故先王度用其重而因之,珠玉为上币,黄金为中币,刀布为下币”。玉文化从五代起发展 至民玉阶段(杨伯达,2005),玉的商品价值日益凸显,明清以来,玉石产业发展迅猛。近 年来玉器拍卖和玉器的收藏日益升温,有收藏价值的玉器成为备受青睐的投资品。 以玉比富在汉字中最明显的例子是“珍宝”,两字均含玉。“宝”字,是“玉”和 “家”的合字,“家中藏玉”之为“宝”显示出玉不可替代的价值。此外,用“鼎珰玉 石”“锦衣玉食”形容豪奢的生活。 俗语道“黄金有价玉无价”,玉常与金相提并论,在成 语中多见与“金”相照应而构成对偶,如“堆金积玉”“金玉满堂”形容财产很多;“金枝 玉叶”指帝王后代或富贵人家的子孙。

玉文化现象有哪些 的文化内涵及投射(18)

五、结 语

中国光辉灿烂的玉文化独树一帜,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深刻地了解玉 文化,离不开对玉的内涵的理解,包括美学内涵、道德赋予、政治功能和经济价值。“玉” 凝聚了浓厚的中国气魄和鲜明的民族特色,激发了中国文人瑰丽的想象,对汉语言的发展有 着深远的影响。为数众多的从玉的字和用玉的词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在交流中自觉或 不自觉地都会用到含“玉”的语言,使汉语习得者潜移默化地受到玉文化的熏陶,而玉文化 也被赋予长久的生命力,得以传承和传播。

江 翠 刘彩虹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外国语学院,武汉,430074]

#冬日生活打卡季#

#创作挑战赛#

#人际交往中的心理学常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