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疑难解答300例(前辈一本让人拍案叫绝的英语疑难解答集)

英语疑难解答300例(前辈一本让人拍案叫绝的英语疑难解答集)(1)

大家好,这是前辈系列的第一篇文章,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一本英语疑难解答集,绝对的很少人知道,但确是一部宝典级的英语参考书。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作者:许孟雄,1903年出生于福州,先后任北京外国语学院(今北京外国语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英语教授,著名翻译家,英语教育家。192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英语系,为该系首届毕业生。

英语疑难解答300例(前辈一本让人拍案叫绝的英语疑难解答集)(2)

在一年左右的时间里,许孟雄首次把毛泽东的 《论持久战》等多篇著作译成英文,同时还翻译了大量有关抗战的文章,陆续在国外刊物上发表,让海外人士更好地了解中国共产党及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

在北京外国语学院任教期间,许孟雄在业余时间先后把两部我国现代长篇小说译成英文:周立波的《暴风骤雨》和茅盾的 《子夜》。前者20余万字的书,只用了四个多月时间就向出版社交了稿。后者约25万字,提前五个月就交了稿。其速度之快,不能不令人赞叹。

他还是是邓小平同志1979年1月出访美国时英文文件的把关人。

早在20世纪60年代,英语学界就有“北许南葛”之说,“南葛”是指上海复旦大学的葛传槼,“北许”就是中国人民大学的许孟雄。在研究生院,许孟雄上课时外语教研室的教师们都会去旁听。他的课讲得非常生动,一个“in”“on”的搭配就可讲两个小时,妙趣横生。

自1984年起,他曾连续九年在 《英语世界》杂志上开辟 《答问》专栏,为国内外读者解释疑难,有问必答,成为该刊物的一大特点。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就是《答问》专栏结集出版的《英语难题解答400则》(1992年5月出版),许老还有一本著作,也是答疑类:《英语难题研究一千则》(1982年初版,1992年再版)。这两本书都已经绝版多年,很难买到,也找不到电子版。这是我多年前在旧书摊淘到的宝贝。

英语疑难解答300例(前辈一本让人拍案叫绝的英语疑难解答集)(3)

很多时候看到许老的答疑,真的让人拍案叫绝,言简意赅,直指问题要害,还会给读者一些学习上的指导。就好像练功的少年,武林高手轻松地给你点拨一下,过一下招,顿时就让你感觉功力大增。

(武侠电视剧看得有点多)

举几个例子,大家先想一想,然后看看前辈的解答,相信你会有很大的收获。

问:in the front of 与 in front of 有何区别 ?

答:The platform is in the front of classroom .讲台在教室前面,即讲台在教室内的前面。比较:The teacher walked in front of the students. 教师走在学生的前面,即教师引导学生,走在前面,教师与学生分开走,不是教师属于学生当中的一部分。the指固定的地点,无the指方向而已。

这些常见短语的用法区别,看看我们自己的解释,再看看前辈的见地,就发现我们解释的太表面化,没有从根本上去理解,短语由于形式不同,而导致的意义的区别,只是简单粗暴地说一个是内部,一个是外部,仅此而已。这样就会给日后的使用埋下了隐患。(不是简单的做一些内部外部的区分练习)有的时候,是老师觉得讲的深,学生不易理解,其实不是这样的,越是接近本质的东西,越容易理解和迁移。太多的固定搭配,太多的不知其所以然,反而没有太大的帮助,也会让学生困惑丛生。

再举一例,看看大师是怎么讲语法的。

问:《亨利·基辛格谈中国在世界上的作用》一文有这样一句话:I don't think diplomacy is a field for private enterprise. 译文:我不认为外交是私人可以经营的领域。我记得您讲过,这类句型中 not 不是否定 think,而是否定后面的动词,如译成“我认为外交不是个人可以经营的领域”,对吗?

答:基辛格讲话中的I don’t think表示他的“不认为”与我所说的I don't think有所不同。现在请看另一例:He is a lazy boy. 这话听来,似乎是父亲说他的儿子,可以直言不讳。但在其他关系上,应该这样说:I don't think he is a diligent boy.这句里的I don’t think是修辞手段,是原句(He is a lazy boy.)的变形,即先把 lazy变为not diligent, 再把not 搬到I think里面去,而I don’t think并非原有的,只是外来的空架子,用以说成:I don't think he is a diligent boy. 骨子里还是:He is a lazy boy. 这种变形的说法起硬话软说、调虎离山的修辞作用。我的这种解释不见于经典,未必无误。

基辛格讲话中的I don’t think 不存在转移否定,而我的例句却是转移否定。其决定因素是逻辑。明明是lazy boy 改为 not diligent已是委婉说法了,把not再转移到前面去,就十分的委婉了。基辛格是表明个人认识,some people may think so. but I don't(think so)。从译文看,“我不认为......”比“我认为...”实感上更明确、委婉。相反,再以否定转移去理解,则使原已委婉的说法变成武断,不客气了。不是弄巧成拙了么?

看完解释反思一下,我们明白了,首先并不都是否定转移,什么情况下会否定前移,没有否定转移的理解又是什么。大部分的语法书上是没有解释的,就是作为一条规则来告诉大家。也难怪读者会有这样的疑问。有点遗憾的是,许老没有语法专著,仅有的两本书,都是这样的答疑,我们只能在许老的答疑中自己去领悟,自己去总结。(之前推荐过一本不一样的语法书,在这里:推荐 | 抱歉,这本英文语法书可能买不到了)

最后,要提到的是许老对介词的研究,有他非常独到的见解。我们来看两个例子:

问:The citizens began to weep at the approach of the bier.(市民们一看见驶近的灵车就哭泣起来。)She wept for her misfortune.(她因自己的不幸而哭泣。)weep at和weep for有什么不同?

答:at表示人与物相对,即人看见物,这时刻所看见或听见的“物”对人起作用,人对“物”有反作用。第一句中的at是指市民们的目光一落到驶近的灵车上,他们就落泪了。类例: She wept at the sad news.(她一听到这伤心的消息就哭了。)

第二句中的for表示“原因”,类例:They danced for joy at hearing the good news. (他们一听到这好消息就高兴得跳起舞来。)

英语疑难解答300例(前辈一本让人拍案叫绝的英语疑难解答集)(4)

再看一例:

问:最近备课时,在一本书里发现:It was time for dinner. They sat down to dinner. They were at dinner.过去,我曾把斜体的三个介词短语都译为汉语“吃饭”,直到最近我才发现为什么都译为汉语“吃饭”的头上戴着三种不同的帽子 for,to,at!?英语介词经常使我苦闷,请帮助。

答:介词使无数学习英语的人感到苦闷,一因他们每次遇到英语介词时陷在汉译中,二因他们不去研究英语介词的原义与含义,三因还未十分感觉到英语是 prepositional language,在一百个英语句子里,几个介词,如at,in,on,for的重复出现频率达到二三百次之多。

这里我们只谈上面三个例句中的三个不同介词与一个共同名词dinner 组合后在观念上的不同之处。

1.for的含义之一所引起的观念等于汉语“目的”,因而 time for dinner直译为:现在是以吃饭为目的的时间到了,意译为 :“吃饭的时间到了。”(直译句译法虽然可笑,但好处在于套出英语介词)类例:He’s gone for a swim. She's studying for the Ph. D.degree.

2. to 的含义之一是“由一地到另一地”。如:饭摆在桌上了,大家走到饭桌处坐下来。这里的“到”等于英语介 词 to, to dinner译为吃饭。(不要回译为英语 to eat dinner,因英语各介词常有活动性,到有dinner的地点当然是去吃,不会去观看。)

类例: They went to the theater last night. (Don't say in the Chinese way: They went to see a play in the theater.因为to the thcater意味着看戏,不至于特地到戏院里去睡大觉,如果有特殊情况就要用动词。)They went to sleep in the theater, purposely. She is going to the dance. (not: according to the Chinese pattern, *She's going to join the dance, No woman would go there to be a wall flower, of course.)

3.at 的含义之一是指人与物居于相对的地位,意指在什么地点做什么事。They were at dinner.直译:他们(坐)在与dinner相对的地点;意译:他们在吃饭。

类例:He's at his books.(不必写为 He's reading his books.除非你要肯定说He's reading Jane Eyre.) She is at the sewing machine. (For the general idea, that's enough unless you want to be more specific by saying, “She is making herself a blouse on the sewing machine.”)

许老还讲了自己对介词的认识以及给大家的建议:英语介词千变万化,五光十色,我们学习英语,教英语,无时无刻不在与介词打交道,必须精心地把英语介词一个一个地加以耐心地研究,找出每个介词的各种含义与译义,否则我们学习英语会学而不通,教英语,教而不好!

学习英语,首先要注意英语有汉语没有的语言现象,介词是其中之一。掌握介词的唯一有效方法,就是把介词译为汉语动词,每一个引申意义都由上下文来帮助决定。

不得不说,老一辈的专家学者做学问的功底都是相当深厚的。从他们的著作中,只要认真去感悟,是能学到很多东西的。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卖二手书的网店淘一淘。您还知道哪些英语前辈大师,欢迎评论留言,谢谢!

欢迎关注评论转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