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有关成语(出自随州成语你知道哪些)

随州是中国文字起源地之一,在汉语的语言文字中也记录着随州人的贡献,有很多成语就与随州有关,记录和传承着随州故事!

邵阳有关成语(出自随州成语你知道哪些)(1)

  • 南辕北辙

——这个使用频率甚高的成语,诞生春秋战国的随国,其中蕴涵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意思是心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相抵触。出自《战国策·魏策四》:'犹至楚而北行也。'

据载:春秋时期魏王王想攻打赵国,随国大夫季梁劝他说:'我在大路上遇到一个赶着车向北走的人,告诉我说:'我要去楚国。'我问他:'你要去楚国,为什么要向北呢?'他说:'我的马好。'我说:'您的马虽然好,但这不是去楚国的路啊!'他又说:'我的路费很充足。'我说:'你的路费虽然多,但这不是去楚国的路啊!'他又说:'给我驾车的人本领很高。'他不知道方向错了,赶路的条件越好,离楚国的距离就会越远。

现在大王动不动就想称霸诸侯,办什么事都想取得天下的信任,依仗自己国家强大,军队精锐,而去攻打邯郸,想扩展地盘抬高声威,岂不知您这样的行动越多,距离统一天下为王的目标就越远,这正像要去楚国却向北走的行为一样啊!'

  • 随珠弹雀

——成 语“随珠弹雀”也是因为“随侯珠”的超高价值而流传后世,不仅具有经济学价值,更有“知恩图报”、动物保护等方面的人文价值。

据《庄子集释》载:以随候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则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轻也。夫生者,岂特隋侯之重哉!大意是:用名贵的宝珠去弹射高空的小雀,必将遭到世人嘲笑。隋侯之珠,价值连城。倘若用它来弹射千仞之雀,则得不偿失,其功用远比不上一颗普通的弹丸。此名句可说明大材必须大用;大材小用,埋没人才者必将招人嗤笑。

  • 珠联璧合

——此成语出自《汉书·律历志上》是比喻杰出的人才或美好的事物结合在一起。珠即隋侯之珠,璧即和氏之壁,此二物皆出自随州。意指十分完美、相得益彰、相辅相成。

  • 抱玉握珠

——语出三国·魏·曹植《与杨德祖书》:“当此之时,人人自谓握灵蛇之珠,家家自谓抱荆山之玉。”玉即荆山(一说随州大洪山余脉金山)和氏壁,珠即随州随侯珠。比喻人才满腹经纶,富有才学。

  • 绿林好汉

——西汉末,新市人王匡、王凤等聚集在绿林山中,至七八千人,王莽天凤四年起事,号下江兵。绿林山就是现在的大洪山,位于随州城城西南,大洪山至今还有两王洞等遗迹。见《汉书·九九下·王莽传》、《后汉书·二一·刘玄传》。后世遂称除暴安良的英雄为绿林好汉。

  • 荻画学书

——荻画学书说的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故事,意指在简陋的条件下刻苦学习。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时即死了父亲,母亲郑氏守节未嫁,带着幼小的欧阳修投靠在随州做推官的叔父,欧阳修年少时,母亲以芦荻作笔画地,教他认字,史称“荻画学书”。因欧阳修天资敏悟,过目不忘,家中藏书不足识,遂到随州城南李尧辅家借读,看到残缺的《昌黎先生文集》6卷,爱不释手,用心背诵,立志以韩愈为自己一生创作的典范。

  • 乘风破浪

——乘风破浪的成语故事讲的是古代南北朝的时候,宋国有位将军姓宗名悫,他从小就十分有理想有抱负。经过勤学苦练,努力奋斗,终于成为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实现了他少年时的志向。

南朝宋国著名将领宗悫从小就和别人不一样,其他孩子都喜欢读书写字,他却喜欢舞枪弄棒,所以没人夸他。他的叔父宗炳问他的志向,他回答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干一番伟大的事业。”后来他带兵攻打林邑国,运用计谋取胜,被封为左卫将军。宗壳每次打仗都很勇猛,立下了很多功劳,很好地保护了自己的国家。宗悫的功劳和要“乘长风破万里浪”的豪情壮志都让人很敬佩。他曾任随郡太守,去世后葬于随州。至今随州城中有一地名叫宗悫巷。

  • 骑虎难下

——比喻做一件事情进行下去有困难,但情况又不允许中途停止,陷于进退两难的境地。成语故事或出处 《晋书·温峤传》:“今之事势,义无旋踵,骑猛兽安可中下哉。”典 出北周随州刺史杨坚娶了周明帝的皇后的妹妹独孤氏,周宣帝死后,年幼的周静帝即位,他以辅佐为名就入朝任相国%,把持朝政,连周静帝事事都要请示他。独孤氏见时机成熟就劝杨坚篡位说:“骑兽之势,必不得下。”杨坚称帝改国号“隋”,使随州成为中国历史唯一以城市名为中国统一王朝国号的城市!

邵阳有关成语(出自随州成语你知道哪些)(2)

——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