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始善终顾涛出老千(出经入史探翠微)

善始善终顾涛出老千(出经入史探翠微)(1)

世运如潮又一时,文章得失更能知。

沈湘哀郢都陈迹,胜话人问绝妙词。

——录陈寅恪七绝一首

去年岁末,清华大学历史系顾涛教授的《礼学翠微——由小学通往经学史学》交稿,并于2022年底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顾氏的学术志向很宏伟。当今,无论学术界还是普通读书界,都是一个以“快阅读”与“轻阅读”占主流的时代,面对这样体大思精、貌似“纯文献学”的著作,大多数读者可能会恭维一句,“这部书真有用”,或者“这部书很见作者史料功力”——这也是我刚刚收到这部书的第一反应。南雍学术之训诂学出身的顾涛,其贯穿全书的“五礼通议”的尝试与”续命河汾”的向往,是最大的学术触动与振奋。恰如帕特里克·格里所谓,“反思和体认我们文明的深远过去与当下现实之间的关系,并分享给大家,让他们意识到,我们所做的一切对现实和未来都大有干系”。

翠微,指青翠掩映的山腰幽深处。顾氏出身于南京大学古文字专业,古文献功底深厚,承绪南雍之学,体大思精,就学术史上几个重大问题展开研究,取得了显著的创新性结论;同时,还彰显了博通的学术研究领域和学术交叉研究的前景。本书按内容分为四卷,第一卷“经史与义理”,对“六经皆礼”说、西周彝伦、《春秋》作者、郑玄注《礼》四个学术史上的重大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第二卷“天象与物理”,分别探索了地理学史上的九州分布、天文学史上的岁星纪事、音乐史上的周代“燕乐”和逻辑学史上的《尔雅》思想;第三卷“六书与九数”,则从文字音义入手对《仪礼》《诗经》《周易》等典籍中的文字、异文等典型案例做出了详细解析;第四卷“训诂与校雠”,经由作者多年的学术积累,对前辈著名学者诸如竹添光鸿、陈梦家、周祖谟、王辉等人的研究方法进行了深度反思。

善始善终顾涛出老千(出经入史探翠微)(2)

《礼学翠微——由小学通往经学史学》

顾涛 著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

通观本书,作者取得了如下四个方面的重要突破:

第一,就学术史上几个重大问题展开研究,取得了显著的创新性结论。比如就经学史上重大问题——郑玄注《仪礼》是否更改经字,作者明确证实其为非。又如将许慎《说文解字》之段玉裁注定义为经学著作,是作者学术思想的一大结晶。又如对于《尚书·禹贡》篇的九州地理格局,作者开创了用线路关系法对所涉所有地名的空间呈现。又如作者将《尔雅》的性质定性在逻辑学方面,则将开拓出一片新的学术空间。另外,对于《仪礼》异文群的精细化梳理,则是作者博士学位论文最为精彩的一部分,对于异文的深入研究具有明显的示范作用。

第二,给出了一条礼学研究的方法论途径,那就是由小学通往经学史学。作者的研究是由文字的考释入手,经由传统音韵、文字、训诂(即小学)的精细化辨析,逐渐探及礼学史、经学史上的若干个重大学术问题。这正是晚清张之洞所倡导“由小学入经学,则其经学可信,由经学入史学,则其史学可信”方法结出的一项硕果。

第三,全书彰显了博通的学术研究领域和学术交叉研究的前景。全书所涉及的问题不仅包括礼学、经学、古文字学,同时覆盖到政治学、天文学、地理学、音乐史、逻辑学、日本汉学等领域,每个领域作者都取得了一定的学术突破,也展现出作者广博的学术积累。

第四,作者敢于对学术界的权威论断进行挑战。全书与朱熹、皮锡瑞、顾颉刚、陈梦家、新城新藏等前辈学者,以及晁福林、李婷婷等当代学者进行商榷。

我想,对于顾氏这本取证因博、比考缜密的《礼学翠微》,试图“阅读”而非浅俗地“使用”这本书的人,亦是“非读书数十年之功,不能成;亦非读书数十年之功,不能读”。

作者:孙莺

编辑:袁琭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