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数学解题思维培养方法研究(高中生数学审题能力培养研究)

在多年的数学教学中我发现有不少同学在数学课上很认真的听讲,但自己做题时还是无从下手,特别是一些条件比较多的大题目,常常一片空白,还有一些新定义的题 问他们原因时,学生说 :“ 看不懂题目”,“太难”,可是经老师把题读一遍,稍微一点拨 ,又觉得很容易;每次考试后都有我们认为平时学习很不错的学生却没有得到高分,而他们归其失分的原因是“马虎”,而我觉得这不是理由,而是没有读懂题目,没有认真审题卷子发下来后,教师讲解时再读一遍题目,他们就会豁然开朗很多学生在看到题之后,急于动手解题,甚至有些同学一边看题一边解题,从而失分其实,经过我们的调查研究和分析发现 ,根本原因不在于“问题太难”,更不在于“马虎”,而恰恰在于学生审题能力差那么如何提高数学审题能力呢?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高中生数学解题思维培养方法研究?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高中生数学解题思维培养方法研究(高中生数学审题能力培养研究)

高中生数学解题思维培养方法研究

在多年的数学教学中我发现有不少同学在数学课上很认真的听讲,但自己做题时还是无从下手,特别是一些条件比较多的大题目,常常一片空白,还有一些新定义的题。 问他们原因时,学生说 :“ 看不懂题目”,“太难”,可是经老师把题读一遍,稍微一点拨 ,又觉得很容易;每次考试后都有我们认为平时学习很不错的学生却没有得到高分,而他们归其失分的原因是“马虎”,而我觉得这不是理由,而是没有读懂题目,没有认真审题。卷子发下来后,教师讲解时再读一遍题目,他们就会豁然开朗。很多学生在看到题之后,急于动手解题,甚至有些同学一边看题一边解题,从而失分。其实,经过我们的调查研究和分析发现 ,根本原因不在于“问题太难”,更不在于“马虎”,而恰恰在于学生审题能力差。那么如何提高数学审题能力呢?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所谓审题,就是在对问题进行感知的基础上,通过对问题的数学特征进行分析,从而对所要解决的问题在头脑中有一个清晰反映的思维活动.准确、敏锐、深入的审题是正确分析问题,把握问题本质,探寻解题思路,提高数学解题能力的关键。学生审题能力的高低会直接影响解答的结果。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分析学生产生审题障碍的原因,寻找对策,培养学生审题能力。这对于学生克服数学学习的困难,打开数学思维的大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加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审题准确性

数学也需要读和背。不仅要读概念,读公式、读法则,还要训练学生阅读的中间过程。数学概念应精读,力求让学生理解概念;如果不理解或一知半解,那还是需要学生先“死记”,然后通过举例让学生通过一些题感知一下概念的运用,再去理解概念,再熟记,从而“起死回生”,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如果在做题过程中学生发生了错误,应引导学生从课本的概念中去找根子,从而领悟到认真看书的必要性,让学生对课本感兴趣,逐步愿意并喜欢阅读课本。老师在知识的重点、难点以及关键处,提出供学生自学的思考提纲,帮助他们自己学习,自己探索,使他们养成爱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阅读——审题的前提。研究表明,构成一些学生学习数学感到困难的因素之一是他们的阅读能力差,在阅读和理解数学内涵方面不能明确,特别像那些学习中下等的学生,之所以学习不好就是因为行为习惯差。许多学生读题时一目十行,在未加充分思考的情况下就盲目下手做题,影响了解题能力的形成。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重视数学阅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审题的过程中,除了对问题中所涉及的条件、定义、概念、定理、公式等有正确的理解之外,尤其还要把握好某些关键性的词语,防止出现解非所答.这就要求在平时读书记忆时关键词语要重音读;省略句式补全读;条件隐藏想全读。准确理解题意是审题的前提。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题意,注意培养学生审题的准确性,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以培养他们的审题能力.

二 紧扣条件,培养学生审题的严密性

数学问题的陈述和表现形式丰富多彩.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点滴、细致审题、严密思考,切实把握题意,以培养学生审题的严密性,许多题目都存在关键性的字词,抓住它们就会把握事物的本质属性,找到解题的突破口。因此,审题时,除了熟悉问题的整体背景,注意各个部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外,要特别抓住关键字词展开思维。进而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三 充分挖掘隐含条件,培养学生审题的深刻性

有些数学题的已知条件是直接给出的,而有的则是隐藏在文字的叙述中,或寓于概念,或存于性质,或含于图中,这些题目常使学生感到困惑。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不知如何抓住问题的实质,挖掘出隐含条件,为解题打开切入点和突破口。审题时,就要注意深入挖掘这些隐含条件。那么隐含条件应当从哪方面去挖掘呢?

  1. 回归定义

数学的定义是推导公式、定理的依据,也是解题常用的一把钥匙,它能为解题 挖掘出最本质的条件,使解题简捷明快。

  1. 细查结构

发掘隐含条件往往需要运用感知,敏锐地观察,大胆运用直觉思维,迅速作出判断,从隐蔽的数学关系中找到问题的实质。而仔细观察,抓住结构特征,往往能有效地挖掘隐含条件。

  1. 结合已知

当单独、孤立地审视已知条件已经达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时,将几个已知条件联系起来审视,就可以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境界,从而挖掘出隐含条件.

(4)借助直观

有些数学题所给的条件往往不能直接为解题服务,而能够直接为解题服务的一些有效因素却隐蔽在题目所蕴含的图形的几何性质中,此时,若能以数思形,借助图形直观分析,就可以迅速获得隐含条件,使问题形象、简明地解决.数形结合是审题的一种重要方法。数形结合思想是高中数学重要的数学思想之一。一旦题目与数轴、单位圆、图像、几何图形等存在联系,就可通过画图利用其直观性和几何性来帮助分析、思考,甚至根据图形直接找出答案。因此,我们要养成利用图形的直观性来分析问题的思维习惯。

(5)转换表述

近年来高考命题越来越与实际生活相关联,而我们的相当一部分学生面对新型题茫然不知所措,这是因为他们找不到相应的数学模型,所以我们要进一步培养他们的转化能力,思路不能只停留在原题上。作为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把生活实际与数学问题联系起来思考,应积极地将其转换成熟悉和易解的数学模型。其方法有:把具体问题转换成数学问题,把几何问题转换成代数问题,把代数问题转换成三角问题等等,不一一列举。因此,我们在审题时,要注意分析题意,善于转换。

(7)有效增补

有些立体几何题给出的问题背景很简略,难以察觉题中的线面关系或数量关系.但是,将所给的图形进行适当的增补,使之变成一个更特殊、更完整的几何体,那么题中所隐含的一些线面关系和数量关系就会显露出来,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例如,我们遇到直三棱柱的一些问题,我们就需要考虑是否把它补成长方体去解决。

四 指导方法,培养学生审题的习惯性

(1)加强日常的错题纠错

对于错题纠错的本身就是一种提高,而在纠错的过程中一定还是需要重新审题的,这个时候的审题其实是非常容易反思到“为什么错了”或者“为什么不会”这些问题的,很显然,坚持这样的练习学生们自然就会提高后面审题的效率,减少重复出错的问题。

(2)用“笔”审题

如果学生不是那种看一眼或者看几眼就能够把整道题目的思路、解答方法等等在脑子里就规划出来了的话,那么就用笔来辅助自己去完成审题工作。我经常告诉学生做数学题要“手不离笔,笔不离纸”,看见一个条件尽量把能想到的结论简单的列举出来,数学题中没有多余的条件,只要能把自己该掌握的结论都列举并串联起来,那解这个题基本上就没什么问题了。也可以用笔指着每一个字去审题,圈出关键词(如果考试有要求不允许做标记,可以换成铅笔),如果有必要,一定要进行“画图”或者重点标记等方式进行分析题目。

(3)坚持“说题”练习

这个“说题”可以分两种情况:

第一个是直接把整个题目(例如错题)从读题到分析题目再到解答方法的选择和解答过程,都讲给自己听或者同学互相讲。因为高中基本上都住校,讲给家长听不太现实。

第二个是纯粹的读题,即看完题目之后要自己去分析,例如需要得出几个信息:题目考察的是什么、给出了那些条件、可以选用的方法、做这道题需要注意的问题是什么(例如陷阱在哪、易错点在哪等等)……

数学学习除了个别天赋比较高的孩子之外,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想要提高成绩,一定需要进行练习和总结的。多练可以暴露很多的不足,总结则会不断地通过反思得到新的收获以及注意点等等,可以让知识掌握的更加牢靠,运用的时候也会更加的灵活。而这两者更为重要的则是“总结”,预期花时间多做一套题,不如花哪怕是做这套题两倍多的时间来进行归纳总结。

总之,科学的审题方法是每个学生所必备的,教师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只有审好题才能答好题 ,审好题是解好题的前提和关键所在,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 。因此,提高审题能力不仅是应试的需要 ,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故而,在教学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审题的能力。让学生,通过科学的审题方法,学会对题目作深入细致 、全面准确的审题,养成认真读题 、仔细审题的良好习惯 ,为解题做准备,才能大大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