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工业最新消息(纺织咋进山东十强)

记者 蔡宇丹

一个纺纱厂的利润率,为什么可以媲美品牌服装企业,直追“纺织界的台积电”申洲国际?

对一个20多年前就被视为产能过剩的行业,为什么还敢再追加10亿投资建产业园?

对山东正凯的追问,从根本上讲,需要我们改变对纺织产业的认知了!

今年3月,现代轻工纺织产业正式列入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享受“十强”产业同等政策。

2021年,山东轻工纺织产业产值1.8万亿,占全省规工总营收的17.6%。一个曾经和“腾笼换鸟”、“产业转移”挂钩的产业,何以跻身“十强”?

从一根纱线到一件成衣,新一代纤维、智能服装正在颠覆传统纺织服装行业。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入,传统纺织正在成为高科技产业。在工业互联网加持下,山东纺织产业正在开启一个新时代。

1.纺织进入新材料时代

LV、GUCCI、ZARA、耐克、阿迪达斯、李宁、安踏、优衣库、宜家、波司登、安莉芳、伊藤洋华堂……

从奢侈品、运动品牌、快时尚,到西装、内衣、家居、零售企业,这些响当当的品牌和企业,都是山东正凯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东正凯)的终端客户。

这些大品牌的一大特点,就是对消费者有着精准洞察,在全球不同地区推出不同的个性化产品。它们在科技与时尚上的竞技,刷爆款的频率,需要高度柔性、协同的制造系统,需要上游面料厂商鼎力支持。

现在,山东正凯的纱线最少2公斤起订。这种小批量定制纱线,占到正凯产能的70%,订单式的大规模定制生产,让库存保持在最低幅度。

山东正凯的母公司浙江正凯集团是中国民营企业500强。2011年,中国纺织行业陷入又一轮低谷,枣庄国棉六厂被浙江正凯集团重组,2015年更名为山东正凯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这个全新的名字,意味纺织进入了新材料时代。更透气、更舒适、更耐磨……层出不穷的新型纤维,让纺纱开始从劳动密集型转向创新驱动。

2016年,山东正凯在新三板挂牌。这一年,中国开启供给侧改革,新旧动能开始切换,变革先行者开始吃到红利。

2018年,山东正凯开始迈向数字化,现有200多种功能性差别化纱线,按配比不同衍生出至少五六百种不同品种的纱线,而采购的原料就有90多种;毛利率从11%提高到19%,行业平均毛利率在13%左右。

这个利润率,远超比亚迪汽车, 直追“纺织界的台积电”申洲国际,甚至可以和一些品牌服装企业相媲美。

这个变化,来自于工业互联网对于传统纺织的改造。

2.不仅仅是机器换人

在山东正凯20万锭特种纤维混纺车间,机器轰鸣,几乎见不到工人。

电商智能仓库里的“劳模”AGV小车,如今“跳”到纺织行业。一排排装满白色棉纱的条筒,在AGV小车运送下,有序向机台输送原料,一举取代了过去一个工人拉着4个重达50公斤条桶送料的傻大笨粗。

纺织工业最新消息(纺织咋进山东十强)(1)

这些条筒外观一模一样,里面装的白色棉纱原料品种却各不相同。在5G网络和技术支持下,AGV小车能将200多个原料品种分毫不差地送到指定位置。

这一切是怎么做到?

原来,每个条筒底部都安装了芯片,每台梳棉机的品种信息和生产信息写入芯片中,通过AGV小车在生产管理软件的指令下自动输送到并条工序,经机台地下的智能装置扫描识别,一旦上错原料就会报警,反控机器停止生产。

智能化改造后,生产1万纱锭只用35人,比同行业平均水平减少了一半多。

智能化革命不仅仅是机器换人。当纺织工业从电气控制走向数据控制,“气质”完全不同了。

在这个纺纱车间,布置了2000多个传感器,还有无数个芯片、连接器、编码器,在它们上面奔跑着电流、信号、数据。它们感应着空气的温度和湿度,通过分区自动控制,让纺纱车间恒温恒湿;它们监控机器的每一刻脉动,从电流强度的异常中洞察故障;通过智能电表,对电流实时监控,分析能耗,减少能源浪费;物料追溯,能精准监控每个生产环节的消耗,通过产能分析提供最优方案,减少浪费和不良品,堵住“跑冒滴漏”的可能。

生产数据实时传递到纺纱生产智造平台,手握一部手机,就可以调度生产。

工业相机的应用,无所不在的摄像头,使得纺织生产全程可视化。有了视觉识别管理,虚拟和现实融为一体,“人在现场”不再重要。

工业数据和行业知识提炼出来的机理模型,正成为新一代“质检员”,与实时生产数据对比,及时发现工艺和质量问题。

对于纺织这个能耗大户来说,能耗省下一两个点,良品率提升一两个点,就是实实在在的利润。传统生产方式下,已经很难把“毛巾”拧出水分了,但数控能轻松把“水分”挤出来。

通过改造,山东正凯的生产能耗降低了10%;原来投100吨料出96吨产品,现在提高到97.5吨,良品率达99.7%,每年可减少残次纱线损失300万元。

3.成为“快鱼”

这个智能化工厂,装备了来自德、日、以及瑞士乌斯特的全球一流纺织装备。让这些不同国家的机器设备能互通“对话”,需要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商强大的连接能力,才能构成一个感知四方的神经网络,才能“捞”起工业大数据进行分析,进行仿真、计算、优化、预测,找到潜力挖掘点,研发解决企业痛点的APP。

这就是卡奥斯COSMOPIat海织云2018年牵手山东正凯做的事。

一个工业互联网平台的赋能能力,首先体现在互联能力上。目前卡奥斯通过自研的采集网关,在和设备厂家的通讯协议的基础上,实现了“机机互联”、“人机互联”。

而要把纺织行业积累的工艺、技术、经验数字化、软件化,变成各种机理模型、工业APP,这需要海织云深入车间,做“一米宽一百米深”的深耕,做产业界从未有过的创新。

山东正凯和卡奥斯海织云共同研发的这个国内首个大规模定制的多品种智能纺纱生产管理系统,荣获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通过了2020年国家重大技术改造专项项目评审,目标直指当下国际最新研发的新型纤维和特种纺纱创新发展。

品牌方的小批量需求各不相同,非常频繁,还要更快地交付,更高的质量,这就要求纺织企业必须成为“快鱼”。

首先要具备快速研发能力。通过数字孪生技术进行精准研发,这使得山东正凯的研发周期平均缩短30%。

接这一单会不会亏?这需要速算能力,通过ERP系统快速进行成本核算,确定是否接单。

频繁的小批量生产,让山东正凯的生产线像动态调整的高速公路,在算法指挥下高效率排产、派单,一条生产线可以同时生产20多种纱线。如果有插单,业务员通过手机客户端查询工厂实时产能,管理层在手机上审批订单,不到一个小时就可以给客户排产。

精细制造下,产品种类由200多种增加到五六百种。

这是枣庄国棉六厂时代无法想象的事,也是“8亿件衬衫换一架波音飞机”的时代无法做到的事——换上数字引擎的纺纱行业正在每一个细分市场深耕,赚取比规模化生产更高的利润。

4.最激进的实验场:传统制造的新传奇

山东正凯进行的这场纺织革命,浓缩了山东纺织产业奋力爬坡的身影。

产业大周期的淘洗中,山东纺织业顶着“传统产业”的帽子,苦苦支撑,为产业复兴积累下宝贵财富。

在滨州,全球最大赤藓糖醇企业三元生物创始人聂在建,在山东滨印干了20多年,从物资紧俏的“布票时代”干到中国纺织产能全世界都用不了。他在转向功能糖这个新兴产业时,也没有放弃原有纺织业务,相反,正是靠着纺织业务“反哺”10年,最终迎来赤藓糖醇市场爆发。

为宜家代工的愉悦家纺,正在往大纺织转型,用涤纶、聚氨酯等合成材料,研发生产人造血管。

魏桥纺织,以600万锭纱线产能雄踞全球棉纺织产能第一,把规模化和低成本做到极致,即便这样,也难以抵御原料和人工成本大幅上涨压力。在投资3亿建成智能制造样板工厂后,魏桥纺织携手卡奥斯共建纺纱设备物联平台,对剩余老厂进行改造,激活“数据资产”,优化产能,提升生产效率。

曾经以“上(海)青(岛)天(津)”名冠天下的纺织城青岛,现在正成为山东纺织业最激进的实验场。

当年,从国棉一厂到八厂,青岛形成了一个印染、针织、西装等行业门类齐全的产业链。潮起潮落中,曾经的辉煌暗淡了,山东纺织工学院合并到青岛大学。当工业互联网浪潮来到时,经历了青岛纺织产业高光时刻的“创一代”怎能不心潮澎湃!

而这也给了卡奥斯这个“新物种”广泛试炼,快速成长的市场空间。

62岁的青岛瑞华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华”)董事长程显玉,这位在服装行业干了37年的企业家,在本应退休的年龄发起一场数字化改造。

纺织工业最新消息(纺织咋进山东十强)(2)

瑞华曾经以大货代工为主,随着新冠疫情爆发,欧洲市场瘫痪,瑞华80%的订单丢了,做了20多年出口欧洲的贴牌生意做不下去了。

程显玉更焦虑的是,现在,东南亚生产成本比中国便宜,怎么竞争?纺织行业已经很难吸引年轻人就业了,怎么把企业玩成高科技?

面对众多老员工的反对,程显玉力排众议推进数字化改造,和卡奥斯牵手,将沉淀了半辈子的传统经验“清零”,终于掌握了“柔性快反”能力。

瑞华从原来1万件起订,到现在1件起订;从大批量流水线3日换产,到单件流智能吊挂实时排单。其他生产商接不了的高端品牌、高单价“小单”,瑞华可以做,订单附加值提高了150%。通过产销一体化,瑞华生产出来的服装直达用户,帮助品牌商解决了库存,企业订单量增加30%。

在青岛环球服饰,用户需求可以直连工厂,做到一衣一款,一人一版,一件起订,七天交货。环球服饰毛利率提高了35% ,库存降低了35%。

即发集团董事长陈玉兰去年退休,这位81岁女企业家,退休前还念念不忘要恢复昔日“上青天”的荣耀。目前,卡奥斯海织云已与即发集团达成合作协议,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助力即发打造全新的10万锭智能化纺纱工厂。

穿越周期,大浪淘沙。留下的,都是最具竞争力的物种。

1998年,上海率先砸下第一锤,在全国纺织行业“断腕压锭”的大调整中,正凯集团前身申达化纤在杭州诞生。

现在,山东正凯成立了工业互联网事业部,这个纺织行业的“快鱼”正联手卡奥斯共建以山东区域为主,辐射全国的纺织染一体化工业互联网平台,通过现身说法将自身经验向行业输出,拖动那些游得太吃力的慢鱼。

纺织行业去旧迎新,已经势不可挡了。

中金公司的最新研究报告指出,纺织制造的核心竞争力已经转向通过创新和柔性制造、交付能力获取大量优质客户订单,并通过成本管控提升自身利润空间。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0月,总计171家纺织行业“专精特新”企业中,设计研发投入强度3.7%,平均销售利润率8.7%,显示出很强的硬核创新能力。

差异化和功能化趋势,使纺织制造形成多个细分赛道,在这些赛道驰骋,必须换装数字化。

2020年,中国纺纱产能1.1亿锭,整个纺织产业是一个5万亿大市场。在山东这个纺织大省,棉纺织占到全省纺织服装产业规模的60%;在枣庄,山东正凯所在的市中区,是当地纺织产业的聚集区。

在这场传统纺织产业的数字化浪潮中,山东正凯找到了“第二条增长曲线”。

“纺织产业不是落后产业,是朝阳产业、时尚产业、民生产业。产业转型,是要赋予传统产业新的模式,踏准时代节拍,引导他们向绿色、时尚、科技发展。”山东正凯工业互联网事业部总监何胜军说。

突破自身基因限制,在新赛道上占据席位,引领整个物种的演化。山东“十强”产业的崛起,离不开传统制造的新传奇。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