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中海深度行(地中海与海中地)

地中海深度行(地中海与海中地)(1)

地中海深度行(地中海与海中地)(2)

地中海深度行(地中海与海中地)(3)

地中海深度行(地中海与海中地)(4)

地中海深度行(地中海与海中地)(5)

地中海深度行(地中海与海中地)(6)

第三章:四面八方的地缘纵深——四角

西北之角——关中渭河平原,欧罗巴洲

一 , 来自西方的力量

以伊洛盆地为中心来看,西北角就是关中渭河平原,在古典时代的海中地区域,关中平原与伊洛盆地之间的联系是最紧密的。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也是如此,关中和伊洛之间的关系是互补的,这两个都是帝王之都。只不过关中代表的黄土高原在东夷西戎的征战中最终胜利,让关中最早的成为华夏的核心区。而评价一个地方能否称得上战略要地,军事家和政客眼里主要就是两大要素:其一山;其二水。也就是古人常说的山川之险。

地中海深度行(地中海与海中地)(7)

山川的重要性在古典时代基本上就是一切考虑要素的前提,山的作用更多是体现在不可逾越和必须逾越。在劳动力不发达的古典时代无法耗费物资开辟新的道路,关隘所在的山脉就瞬间成为攻守双方的关键。在山脉之间的一些栈道谷道,成了连接两大区域间的唯一通道。历史上又经常在这些谷道上修筑一些易守难攻的关隘,就成了兵家必争的咽喉要道。而关隘的存在意义就是据险而守,或者主动设伏,在军事冲突的时代,可以想象崇山峻岭之间的关隘是多么重要。冲突双方无法避而不谈,或和解,或用炮灰填,战争的残酷更多的就是体现在这里。在山脉之间冲刷出来的河谷就是跨越山脉的原始道路,实际上。河流也具有防御作用,虽然不如山脉那样明显。然而河流却同时具有另外两大功效:一,在和平状态的贸易外来和战争状态的兵员粮食运输,交通的重要性不止体现在文明的传播,更在于时代下人们的生活和生存,而这是民心所在,某种程度来说人们可以容忍山脉关隘的丢失,却无法接受河流水源的丢失;二,抛开所谓的春秋大义,河流的存在就是生命延续的保证,农田的灌溉是达官显贵和贩夫走卒都必须要考虑的要素。

地中海深度行(地中海与海中地)(8)

一个拥有山脉关隘之险而缺失河流水源经济实力的区域的战略价值是要大打折扣的,山、水两要素,相辅相成。互为依托,犄角拱卫,缺一不可。后三国时代的蜀汉,诸葛亮最看重的人就是马谡,而马谡实际上就是一个翻版的赵括,而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悲剧之处就在于马谡并不是不知兵法韬略,而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他知道占据山脉的制高点,却忽视了水源的问题,最基础的东西最容易忽视,往往也是最致命的。由此可见山水的重要性就在于同时存在,才可以无懈可击。就山川水文而论,古典时代的海中地区域上最得天独厚的地方,莫过于周秦汉唐的起家之处或故土——关中渭河平原。 在中国历史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关中为绝对的天下第一重地。这重地的中心,并不是伊洛盆地所在的中原腹地,而是中国第一古都长安城。长安城依托的水文优势就是渭河、泾河、洛河以及它们的支流所冲出来的一些平原,统称关中平原。周族人的老家,秦国的老家,汉唐起家奠基的地方都在这附近。因此这里也是中国开发最早,开发时间程度最深厚的地方。

地中海深度行(地中海与海中地)(9)

泾渭纵横其间,主要河流的支流从长安周围奔腾而过,古籍中就有记载“八水绕长安”之说(泾、渭、灞、浐、丰、镐、潦、潏),这是天然的护城河。虽然八水绕长安这一奇观在今天不复存在了,不过在史料中可见当年的盛况。

地中海深度行(地中海与海中地)(10)

秦汉之间,长安城作为帝王家和帝陵所在,君王们都不断在此地修建水渠疏通河流,使得长安周边无论是交通还是防御都相当的发达。关中的核心区域通过河流的脉络联系在一起,这很大程度上便利的关中平原人们的贸易外来,也为关中早期的农业发展提供了地缘基础,而关中在之后的几次围攻中也有赖于关中八水的地缘纽扣的对农耕区的灌溉。关中的核心区如此的得天独厚,那边缘区域呢?关中最稳固的地缘边界,也就是地缘防御圈就是关中以南的秦岭。秦岭是非常险峻的一条连续的山脉,海拔高度在2000米以上的就有好几座,以奇绝壮美著称的五岳之一 华山也是秦岭的一支(不过海拔只有 1000米左右)。诸峰之中最重要的,是秦岭东段的崤山。

地中海深度行(地中海与海中地)(11)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场歼灭战,先轸导演的崤山之战就发生在这里。到战国初期,秦国就在崤山北麓上修建起了一座天下名关——函谷关。函谷关夹在崤山与黄河之间,旁边就是三门峡,与中条山隔河相望。崤函之险就在这里,不是关中人们的自吹自擂,过秦论的作者也认可崤函之险的价值。换句话说就是,来犯之敌从南边或者北边,除非大范围迂回,否则很难绕过这里。而迂回的难度甚至远远的超过了直接攻打函谷关,鄂尔多斯沙地和秦巴山系以及黄河天险就是关中盆地大范围的最大地缘防御圈。崤函之险牢牢扼住了关中与中原的咽喉。只要守住这里,中原势力很难进入关中。战国时代,就有好多次多国部队攻打函谷关未遂的事情。除了南边的秦岭之外,关中西边是陇山,北边也是群山环绕,只有东部边界的黄河算是稍稍容易过的地方了。所以战国时期秦魏对河西之地展开激烈争夺,争的其实就是关中的门户。而黄河作为秦晋之间的天然地缘分割线实际上并不是确定不变的,魏强则出河东占据河西,而秦若东出大争天下的第一步就是收河西,过黄河,占据河东(今天的运城),只有把河东消化,黄河天险才会发挥最大的作用,也能真正的成为关中盆地的地缘防御圈,这也是最大程度的把关中的薄弱环节隐藏起来,了解老秦人东出历史的人都知道,秦真正的展露头角就是在占据河东之时。另外,除却函谷关,关中东南有武关通向中原,西南有散关通向汉中,西北萧关则是长安出发的丝绸之路上的重地。这四关史称“关中四塞”,就是进出关中最直接的四个直线出入口。关中在山川环抱之下就成了进可攻退可守,出则威震八方,入则无懈可击的区域,地缘角度来看关中盆地实在是得天地之恩赐,获山川之形便,一等一的帝王家,这就难怪“得关中者王天下”了,至于关中四塞后面详细叙述。

地中海深度行(地中海与海中地)(12)

以伊洛盆地为中心,可以把关中盆地当成来自西方的力量,其对于整个海中地区域的文明影响是非常的深远的,甚至隐隐超越了中原腹地。而在地中海区域,耶路撒冷就是相当于伊洛盆地的存在,都是当时世界的中心,无论是从东西南北的地理距离还是在地缘角度的中心影响力都是不可置疑的世界中心,两个世界的中心位置是围棋的中心位置的话,海中地世界的伊洛盆地和地中海世界的耶路撒冷就是棋盘的天元。而从实际的历史的发展角度来看的话,对世界中心影响最大,互相之间的军事文明互动最多的就是来自西北方的力量,关中盆地的帝王谷就是最好的证明,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周秦汉唐就是在关中安的家。而在地中海世界,耶路撒冷的西方力量也是非常的庞大,西北角就是欧洲,欧洲的文明实际上并不是像关中黄土高原一样是最古老的,也不是原生的文明地区,世界四个主要的河谷文明并没有欧洲的一席之地。而欧洲在历史发展的脉络中逐渐壮大,吸收其他文明的精华,最终成为文明的先驱和代表。

地中海深度行(地中海与海中地)(13)

以国人的地理观点,欧洲大陆也可以划分出五个不同的区域,即中欧,北欧,南欧,西欧,东欧。大航海时代开始直到今天西欧是绝对的领头羊。英法文明的民主飘洋过海散播到每一片力所能及的土地,带来了动乱和麻烦然后扭头而去,其影响力在今天实实在在的存在。而与英美利益相关的中欧在相当长的时间了都是欧洲的代表,无论是哈布森堡王朝的近亲结婚还是纳粹德国的民族净化都在高调中唱着哀曲。而西欧中欧的老家实际上都是在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日耳曼老家就在这里,从这里走出去的人们深刻的影响了欧洲历史的发展历程,而那些留下来的人们也不是无所事事,在中世纪的欧洲,没有走出斯堪地那维半岛的日耳曼人成为维京人,带着维京战斧的这些人在英法德俄发挥了相当大的影响力。成为时代的象征,颠覆英格兰爱尔兰苏格兰占领法国地盘的诺曼人就是最好的证明,诺曼人甚至在哥伦布之前就抵达了北美洲的加拿大地盾,他们为欧洲之后的大航海时代注入了一股全新的航海基因,而北欧也成了整个欧洲的民族后备,在诸神的黄昏中,北欧神话中的人物刻在了欧洲的身上,甚至拿着雪橇的圣诞老人成立基督教文明的一员。与日耳曼人不是一个血统,一直都被当成蛮夷的斯拉夫人在选择了东正教之后就处处与欧洲其他区域显得别别扭,而在二战前后德意志第三帝国在斯拉夫人的凛冬中土崩瓦解,斯拉夫人的后裔俄罗斯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成为世界的一极。无数的国家民族都朝着东欧发出了赞叹。而在之后却在巨变中解体,无论是罗曼诺夫王朝对抗拿破仑还是苏联对抗德意志,东欧斯拉夫人的地缘力量多次挽救欧洲日耳曼人的文明和秩序,被称之为欧洲宪兵。而这些都是在后期才展露头角的,在文明的早期,阿尔卑斯山以北的区域都是野蛮的地方,而西欧北欧中欧东欧的蛮族们都在南欧的辉煌下亦步亦趋,南欧无论是凯撒的罗马城还是圣彼得的基督化世界都是蛮族向往的地方。

地中海深度行(地中海与海中地)(14)

南欧是整个欧洲早期文明的核心,光荣属于希腊,辉煌属于罗马。虽然这两个地方在近现代成了笑料,但也掩饰不住曾经的辉煌。位于北地中海的南欧是欧洲精神世界的发源地,现在的欧洲都是古希腊古罗马的继承人。

南欧的维度在欧洲是最低的,这是南欧的地缘优势,我们都知道,在北半球,尤其是欧洲的整体唯独偏北,低纬度带来的就是高温度。而高温度带来的就是农耕的便利,在地中海的滋润和高温的照射下,南欧最早最快的获得了文明诞生的地理条件——农耕粮食以及其他的生活物资。文明的诞生必须要求人们能够活下来,在这之后,南欧的人们也就能最早的从生存的难题中释放出来,开展一些生存之外的生活状态,需要注意的是生存和生活是两回事儿。

地中海深度行(地中海与海中地)(15)

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文明的老大哥在两河流域诞生,在两河流域的文明完成自身地缘整合之后,文明开始通过经济贸易和战争脚步一步步向西边传播,而两河流域西边就是欧亚非之间的地中海,正是有了地中海的存在,文明的传播途径可以借助海洋的便利更加的迅速。在地中海以北,阿尔卑斯山南麓,通过小亚细亚半岛进入欧洲催生出了两个文明主体,就是南欧的古希腊文明,在公元前2000年克里特岛最早诞生,又称之为爱琴海文明;和古罗马文明,公元前800年在亚平宁半岛的火山灰下迅速诞生。在地中海以南,撒哈拉大沙漠以北,通过阿拉伯半岛进入非洲也催生出了两个和欧洲对应的文明主体,就是北非的古埃及文明,依托尼罗河流域的定期泛滥在公元前3200前诞生,也是文明的老二哥;和迦太基文明,依托马格里布地区在公元前800几乎与古罗马文明一起开始崛起。来自河流域的文明在地中海南北形成了对应的文明主体,而海洋的存在客观上促进了欧洲非洲之间的竞争。而在几个世纪的竞争中,地中海两边的文明也开始了交流融合。南欧就是欧洲的中心,而北非就是非洲的中心或者说相当重要的一极。

地中海深度行(地中海与海中地)(16)

在基督纪年开始之后,随着南欧逐渐成为基督教的中心,而北非在宗教的神格圣父圣子圣灵的问题上也主流基督教有了分歧,而伊斯兰教也成了北非的主流,地中海的竞争不再是国家民族之间的问题,经济纠纷军事战争民族矛盾在宗教分歧上都要让步。地中海文明的竞争被披上了宗教的外衣,而在仇恨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南欧北非的对峙在罗马与迦太基的的布匿战争中落下帷幕,罗马成为最后的霸主。而在整个地中海成为罗马帝国的私人游泳池之后,来自西亚的伊斯兰文明也在七世纪崛起,作为继承了犹太教基督教精华的升级版,亚洲的伊斯兰力量在与欧洲基督教力量的对峙中取得了胜利,而北非由于宗教的神格问题也成为伊斯兰的一部分,而北非原住民柏柏尔人与阿拉伯人的学院关系更加的接近,再加上阿拉伯沙漠游牧生活与北非撒哈拉沙漠的地理情况非常的接近,北非脱离欧洲的基督教世界。

地中海深度行(地中海与海中地)(17)

欧洲基督教世界与亚非伊斯兰世界的竞争也相应的增加了二者之间的交流,在宗教成为古典时代地中海世界的主旋律之后,来自西方的力量不断的与耶路撒冷开始了宗教互动,而基督教伊斯兰教都是脱胎与犹太教,再加上伊斯兰的宗教圣人里面也有耶稣,甚至古兰经的整整一章都是献给耶稣的母亲圣母玛利亚的。这种相同的宗教体系让欧洲的人们也能够接受耶路撒冷所在的伊斯兰世界,在几个世纪的历史长河中,来自西方的基督教欧洲力量都在影响着耶路撒冷,为了耶路撒冷,为了天国王朝,为了基督徒的纯洁,为了虚无缥缈的末日审判,欧洲在教皇乌尔班二世的演说下开始了长达几个世纪的十字军东征,英王,法王,德皇都参加其中。为的就是世界的中心——耶路撒冷。

二 ,自古西方帝王谷

关中盆地就是典型的山河四塞,关中盆地以南有纵贯东西的秦岭山脉横亘其间,关中盆地以西有大片的陇山延绵分布,关中盆地以北有黄土高原作为屏障,关中盆地以东有华山崤山晋西南山地。四面的大山高原形成了对关中盆地的地缘保护,这就是帝王家的外围屏障,巧夺天工的造物主给了关中盆地最好的地缘基础,而中国古代的术士口中的王气龙脉就是在这里。

地中海深度行(地中海与海中地)(18)

同时在关中盆地的北部和东部黄河环绕,黄河在鄂尔多斯沙地来了一大转弯,给了整个陕西省一个更庞大的地缘屏障,有了山川水文的重重庇佑,关中帝王谷真可谓山川环抱,气势团聚。而虎踞龙盘的关中盆地又是中国最高级地势和二级地势的衔接部位,从地缘地势上来看,关中盆地所代表的东黄土高原对东部与南部的盆地平原地带呈高屋建瓴之势,而这种海拔上的优势又给关中盆地的地缘加分。关中盆地的四面都有连贯的山川水文作为地缘屏障,而在重要的地缘位置上修建交通孔道,派一大将立关以守,足可谓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地中海深度行(地中海与海中地)(19)

函谷关扼崤函之险,控关中平原与伊洛盆地之间的交通线;武关控秦岭以东之险,扼关中盆地东南方向的出入通道;散关扼秦岭以西之险,控关中平原与汉中盆地、巴蜀盆地之间的交通咽喉;萧关扼陇山之险,守备着关中西北通道。关中四塞巍峨险固,闭关足自守,出关可进取。形势利则出关进取;形势不利则闭关自守。进退取舍之间就是地缘赋予关中盆地的绝对优势,就连司马迁也在史记记载:夫做事者,必于东南,收实功者,常在西北。汉武帝时代的司马迁在对前人历史的总结中道出了中国历史未来的发展规律,周天子就是在关中崛起,孟津观兵会盟八百诸侯,建立了浩浩荡荡长达八百年的周王朝。烽火戏诸侯之后,周王畿的帝都迁到了洛邑,而老秦人就从陇西养马官到了关中,秦人在关中盆地的数百年经营,在六百年的春秋战国里打拼出中国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王朝。项羽英雄主义太重,为了不锦衣夜行就打道回府衣锦还乡,放弃了关中盆地。

地中海深度行(地中海与海中地)(20)

而汉中王刘邦在韩信的帮助下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收复三秦,关中盆地成了汉家天下根基所在。新朝王莽带来的动荡对关中盆地的破坏非常大,之后的刘秀都洛阳,曹操迁都都洛阳,司马家也在洛阳。但是关中盆地的低位依然存在。汉三京,魏五京都有洛阳,晋武帝司马炎石函之制必须宗亲方可坐镇长安城。五胡十六国开始之后,关中盆地依然是其中重要的地区,到了南北朝末期,北周的关陇贵族就在这里诞生,而关陇贵族的后人们在之后更是开启了开皇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地中海深度行(地中海与海中地)(21)

把来自汉长安城的辉煌延续到了唐帝都,而在盛唐的治下,帝都所在的关中平原成了当时世界最大的国际贸易大都市,没有之一。在宋以后东亚大陆的整体经济地位开始向东南沿海偏移,而在宋太祖赵匡胤和明太祖朱元璋的潜意识里都有过迁都关中的意思,希望再现汉唐盛世。而在战乱频仍的时代,关中盆地仍然有着底定中原的意义。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必须重视关中,在宋朝之前的岁月里,有三千年的时间,舞台的主角就是关中平原,甚至超越了中原腹地的伊洛盆地,而关中和伊洛之间的关系是一主一副的,这个是帝都,那个就是陪都。而关中也因为地缘位置实在是优异的令人害怕,无数人都在这里谱写了自己的传奇。

地中海深度行(地中海与海中地)(22)

而在地中海地区的欧洲,作为耶路撒冷西边的重要力量,在很大程度上甚至远远的把风头盖过了中心的耶路撒冷。从地缘位置来看,欧洲并不是得天独厚,在历史的发展潮流中,由于海中地地区的内敛性,西戎东夷;巴蜀荆楚;黄河长江;北人南人,高原平原,丘陵盆地,山地江淮,蛮夷戎狄,走马鲜卑儿与泼墨汉家子都在跌跌撞撞中慢慢的融合在了一起,无论曾经的地缘矛盾多复杂,也在时间打磨中成了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欧洲就不一样了,欧洲的整体局势是外放性的,没有黄河长江这样的连贯纵横的河流,却被无数的支离破碎的小山脉分割出了互不来往的势力范围。

地中海深度行(地中海与海中地)(23)

虽然说民族的多样性是好,但是多样了带来的必然后果就是孤立独立自立。这就是欧洲现在四分五裂的根源,在一次次的内斗中,欧洲的力量迅速下降。拿破仑的法兰西帝国,希特勒的德意志帝国为此做出了努力,而在欧洲根深蒂固的分裂局势下,军事上的硬着陆显然是行不通的,再加上英伦三岛这个大陆均势的搅屎棍,欧洲的未来非常的艰辛,现在的欧盟就是在文化和经济上软着陆,曾经的苦果现在都在品尝。而欧洲在这样的情况下也不是一无是处,正是这种支离破碎的情况给了欧洲文明碰撞精神互动的可能性。

地中海深度行(地中海与海中地)(24)

作为两河流域和尼罗河流域文明催生出来的次一级文明,南欧的古希腊文明在阵痛期过后开始绽放的过程,民主的嘉徽就在这里产生,而古希腊的哲学家,数学家,地理学家,天文学家层出不穷,为今天的文明社会奠定了物理化学生物的基础,从这一点来看欧洲的文明虽然是次一级的,在贡献上是响当当的,值得我们每一个享受享受现代文明的人的尊重。而在古希腊之后,来自奥林匹斯山北部的马其顿部落在统一了希腊半岛之后,从色雷斯走出来的亚历山大把古希腊的文明传播到了世界,从希腊到埃及直到印度。而健陀罗佛陀的造型也间接的把古希腊的建筑文明传播到了中国,世界上最早的征服最广大土地的人,第一次把来自古希腊的文明渗透到了四大原生河谷文明的区域,而这个人在33岁便英年早逝。

地中海深度行(地中海与海中地)(25)

在亚历山大大帝之后,古罗马也迅速崛起,在罗马共和国到罗马帝国的巨变中,罗马出现了三巨头。三巨头为了成为罗马的执政官,不断地对外征服。在军事领域罗马的力量希腊的文明传播到了整个欧洲大陆,伊比利亚半岛,高卢,英格兰,日耳曼尼亚,斯拉夫人,之前的迦太基人埃及人都成了罗马的一部分。在奥古斯都屋大维之后,罗马帝国进入了五贤帝的时代,在罗马帝国最伟大的军事皇帝图拉真的治下,叙利亚行省。犹太行省,阿拉伯行省,埃及行省相继出现。

地中海深度行(地中海与海中地)(26)

欧洲的力量囊括了四大河谷文明的两个老大哥,还有七世纪之后直到今天都是死敌的阿拉伯,同时也把古典时代地中海世界的中心耶路撒冷也收下了。西方自古以来就是帝王谷,就像一句玩笑话,生在关中或者亚平宁。当不上将军勋爵都没脸见人,这就是独特的地缘位置带来的优势,也是长安城和罗马城的骄傲所在。

地中海深度行(地中海与海中地)(27)

三, 周秦汉唐与希腊罗马

古典时代的海中地世界,在东亚大陆上有过三次的大一统,而有两次都是以关中平原为核心区展开的,由此可见史书中关中的地位和价值。先不说辉煌,先来看看知名度如此高的关中平原是如何没落的,在关中作为帝王谷的时候,是整个国家最重要的地区,人力物力都在此处,而这种力量的聚合,在和平年代是非常的优异的,歌舞升平天上人间。而一旦朝廷政治腐败土地兼并民怨沸腾,战乱一旦开始,改朝换代影响最大的就是帝都,冲击最严重的就是关中,在一次次的动乱中,关中以及风光不再。而在经济重心向东南沿海倾斜之际,关中的位置就过于偏了。在唐宋交接之际,来自青藏高原的吐蕃和来自天山西域的力量都在冲击着关中,明清之际,来自北方东北方的草原游牧力量和森林渔猎力量逐渐强大,国家防御的重心也开始向北部倾斜,关中又失去一分。

地中海深度行(地中海与海中地)(28)

在经济重心和军事重心都开始大幅度偏移的历史背景下,关中平原所在的地缘位置就显得心有余力不足了。而在这之间很容易忽视的就是关陇贵族和兴衰,在南北朝之际西魏北周的势力在关中平原形成了关陇贵族这个军政力量结合体,而在之后隋唐,关陇贵族属于开国功勋元老故旧的存在,打天下可以,坐天下就是另一回事了。杨隋和李唐都在打压关陇贵族,重用一大批关东的新式力量,在打压中关中平原的重要性也就顺带着下降了。

地中海深度行(地中海与海中地)(29)

在这之前周秦汉唐都是以关中平原为核心区的,周秦汉唐出色的政治家都不会受限于关中四塞就止步不前,关中四塞只是人们赋予的一个称号,会不会用,能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势力还在于个人的政治敏感度,地理上的优势和人的政治军事才能结合才是地缘的真正内涵。出色的政治家必须据武关取南阳盆地;依蒲坂收河东盆地;居散关得汉中盆地;于萧关直达陇西山地;出潼关控三川河谷,黄河天险,崤函之险,秦巴山系,鄂尔多斯,黄土高原都是关中平原的地缘范围。

地中海深度行(地中海与海中地)(30)

秦和西汉都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完成混一天下的壮举,无论是几代秦王的东出规划还是大将军韩信的纵横驰骋都是在这样的地缘基础完成整合之后才展露锋芒的,而成熟的政治家在这之前都的学会隐忍,秦家公侯的韬光养晦汉祖刘邦的鸿门赴宴都必须表现出足够的真实,而一旦完成地缘整合之后,獠牙露出来就必须有相当大的震慑力。白起和韩信东出之际的关中就像是一张朝关东拉开的满月巨弓,其威力言辞所不能表达。

地中海深度行(地中海与海中地)(31)

古典时代海中地世界的地缘局势是非常的明显的,西高东低,地势以阶梯式的一级比一级高。关中盆地以西就是陇右,而自关中平原东出三晋中原,南下汉中巴蜀都是一级一级的逐渐变低,关中平原位居东亚大陆核心区的高海拔高纬度上游河谷之地,这就是整体的地缘优势,也是关中平原的地缘基础。而由关中平原去往西北就是与之相反的,出陇西则入祁连山;出河套则入河西走廊;出玉门则是天山西域;入河湟谷地则直达青藏高原;这样的地缘优势就在更加西北的地方,周穆王昆仑山瑶池会西王母的故事就是在古典时代人们地缘诉求的一种表现方式。西域都护府在汉唐时代的建立就是为了最大程度的捍卫关中平原,由此知道清朝后期,左宗棠的抬棺远征就是对东亚大陆核心区的最后一次捍卫。而现在的西北五省的中心就是关中平原的西安(古长安城),青藏高原天山西域的枢纽就在于关中平原。

地中海深度行(地中海与海中地)(32)

而在古典时代的地中海世界的西方也是绝对的光辉闪耀,南欧作为欧洲最早的文明中心,他最大的威胁就是高海拔高纬度的居民,这条准则在欧亚大陆的两端都是使用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日耳曼人在南下中最终把凯撒奥古斯都图拉真建立的罗马颠覆了,就像东亚大陆的蛮夷入华夏则华夏之一样,欧洲的蛮族入罗马就以罗马自居。这几乎就是所有低级文明在面对高级文明时候的常态,汉唐罗马无论是生活习惯还是文明状态都是极具吸引力的。而实际上欧洲的族群并不是像中国一样在某个地方定居的部落氏族整体,而是人们按照斯堪的纳维亚民族,英格兰民族,德意志人,高卢人有着比较接近比较相似的语言发言特色或者是人种基因风俗习惯生活状态而划分为一个整体的语言民族。在相同的日耳曼语族下各自也都是战争不断的。

地中海深度行(地中海与海中地)(33)

作为整体的日耳曼人把最开始在阿尔卑斯山以北的生活的居民凯尔特人都赶到了爱尔兰岛上,日耳曼人在地理位置上更加的接近南欧的古希腊古罗马这些拉丁语族,更快的接受文明的传播,所以他们最讨厌的就是比他们更遥远跟野蛮的东欧的斯拉夫人,真正研究两次世界大战的人都明白,这两次战争的诱因之一就是日耳曼人与斯拉夫人之间的矛盾,还有就是纳粹万字符号说传承的基督教背书,这是欧洲民族和宗教的对立,在解读斯拉夫人的时候具体的说。拉丁人,日耳曼人,斯拉夫人就是欧洲最主要的民族势力。

地中海深度行(地中海与海中地)(34)

在欧洲的独特地缘情况下,南欧拉丁人主要是和北欧日耳曼人的冲突和融合,东欧的斯拉夫人一直都是异类的存在,在整个欧洲浩浩荡荡的十字军东征中,在与西亚的穆斯林作战中还有一部分人和斯拉夫人展开了作战。由此可见今天俄罗斯困局的历史渊源,而南欧的古希腊和古罗马在早期的文明孕育中已经给整个欧洲的文明定下了一个基调,古希腊哲学家的思维在之后的大航海时代绽放出璀璨的光辉,现代文明的理论基础就在那些穿着托加袍的古希腊思想家的探索中。而古罗马的存在更是给欧洲各个区域的蛮族带来了曙光,在罗马的赫赫武功之下,罗马化就像是汉化一样在欧洲开花结果。在基督纪年之后,宙斯众神庙让位给基督教堂,凯撒的罗马变成圣彼得的罗马之后,欧洲慢慢的走向了黑暗的中世纪。

地中海深度行(地中海与海中地)(35)

欧洲与耶路撒冷的联系也变得愈发的紧密,对于这段虔诚到疯狂的中世纪,除了外人的惋惜还有欧洲基督徒对上帝的信服,直到今天,位于意大利罗马城的梵蒂冈是全世界基督天主教的核心,梵蒂冈教皇的威严在基督徒心目中仍然是独一无二。而曾经辉煌了一个世纪的东正教也有一个圣地——阿索斯圣山。

地中海深度行(地中海与海中地)(36)

在希腊北部山海相接之处,阿索斯山是一个嵌入大海的半岛。阿索斯圣山上一共有20多座修道院。分别属于希腊,俄罗斯,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塞尔维亚,保加利亚等等教会。而这些修道院至今仍然飘扬着属于拜占庭东正教帝国的旗帜。虽然他们在行政上属于希腊,然而在很大程度上,阿索斯圣山可以认为是接近于梵蒂冈教廷那样独立的政治实体。而作为东正教大本营的东斯拉夫人的后裔俄罗斯总统普京也在这里会见东正教牧首。

地中海深度行(地中海与海中地)(37)

地中海深度行(地中海与海中地)(38)

地中海深度行(地中海与海中地)(39)

阿索斯圣山上的拜占庭旗帜象征着帝国从未真正灭亡,而东正教的圣地也一直有人传承,欧洲天主教东正教对于耶稣基督的虔诚也体现在对耶路撒冷的追求。而实际上十字军东征的影响在穆斯林世界很小,远远没有蒙古西征马踏巴格达的震动大,是在近代才被一些支持圣战的极端分子慢慢提起来。而无论如何,罗马都是基督天主教世界的中心,而希腊所在拜占庭是基督东正教世界的中心,这一切都是由于耶路撒冷的犹太教以及犹太人耶稣。由此可见,耶路撒冷在基督纪年之后的地中海世界中心位置的确立,耶路撒冷作为中心对西方的欧洲的向心力影响力也可见一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