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剧经典唱段嘉定锡剧团(古槐滩簧常锡文戏)

匡耀良小名阿耀,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9月19日生,无锡县藕塘桥高冯巷人。匡耀良九、十岁时,在村上读了两年私塾,识了一些字。十一岁时,因生活所迫,失学在家,跟父亲做些缝纫粗活,农忙时帮着大人干些田头农活,有时还给人家放牛。自小喜欢家乡曲艺,喜欢唱山歌,爱听宣卷、滩簧,很快就学会一些戏本。

锡剧经典唱段嘉定锡剧团(古槐滩簧常锡文戏)(1)

男旦三鼎甲匡耀良

二十三岁这年的某一天,匡耀良村里来了一个滩簧班子,村民奔走相告,搭戏台的,搬椅子的,忙得不亦乐乎,大家都想饱饱眼福,谁知到开场演出前,戏班子里一个饰花旦的演员突然病了,眼看演出就要落空。“没有花旦,叫阿耀扮演”。“他行,能顶上!”乡亲们连拉带推,硬把匡耀良“请”出来,推上台。匡耀良觉得人情难却,就上台试试。他扮演的花旦,不比一般演员差,博得台下一阵阵喝采声。

锡剧经典唱段嘉定锡剧团(古槐滩簧常锡文戏)(2)

男旦三鼎甲匡耀良

巧人往往遇到巧事,匡耀良被众乡亲“逼”上戏台。这是他一生的转折点。开始了职业艺人的生涯。在戏班中他扮演旦角,如《庵堂相会》中的金秀英、《拔兰花》中的王大姐、《摘石榴》中的刘金秀等,深受观众的喜爱。拿手戏有《庵堂相会》、《摘石榴》、《扎木香》、《借红纱》、《约郎》、《双卖花》、《小寡妇舂米》等。

锡剧经典唱段嘉定锡剧团(古槐滩簧常锡文戏)(3)

男旦三鼎甲匡耀良

1925年,在戏台上演唱才半年的匡耀良抱着“见见世面,长长经验”的愿望,和一些艺友同赴上海演出。旧上海的舞台几乎全被各种腐朽势力所把持,一个来自农村的艺人要跻身于上海舞台是极不容易的。他为了能想在上海“站得住脚”,就拜上海名艺人唐仲卿为师。在上海先施公司登台演出,擅演“右口”(旦角),演唱《珍珠塔》、《双珠凤》、《啼笑姻缘》、《贞女血》、《孟丽君》、《梁山伯与祝英台》、《三笑》、《西游记》等30多本幕表戏,博得很好的声誉。

1926年,匡耀良跟随王宝庆戏班去湖北汉口演出。与他一起在汉口登台演唱的还有艺人邢长发、沈玉祺等,他们先后在新市场和老浦花园两处整整演唱了一年,几乎场场满座。汉口周围一些县城乡镇的戏迷,听说匡耀良饰演花旦,常常乘车搭船赶来看他演出,以饱眼福。他扮相秀丽,嗓音清脆圆润,演技精湛,能做到戏中有戏,悲中有景、情景交融,在演唱时,他充分发挥手、眼、身、法、步的作用,逐步形成了独特的悲角风格。武功也有一定底子,能演猴戏,常演剧目有《珍珠塔》、《双珠凤》、《三笑》、《孟丽君》、《梁山伯与祝英台》、《啼笑因缘》、《西游记》等。

此后,他再次来到上海,看到女花旦正在逐渐多起来,便改弦易辙,从旦角改演生角。角色一改,唱腔、动作都要一一从头学起,为了能够娴熟地掌握着生角的一套演技,他坚持冬练三九,夏练三伏,风霜雨雪都不间断。数九寒天,窗外飘着鹅毛大雪,他仍然按时起床练功。练得全身热气腾腾,汗流满面。即使不慎受伤,也不停练武功。

他除了虚心接受王嘉大的指导外,还认真学习文武双全的名艺人周甫艺的起霸、舞枪、舞棍、趟马等功架戏,他还注意向同辈其他小生学习,不断充实提高自己。平时他做到“鸡鸣即起”,不是吊嗓子,就是练功夫。

匡耀良不但向滩簧艺人学,还向其他剧种的名角学,这便拓宽了他的戏路,他既能演风雅小生,又能演悲角小生,既能演花旦,又能演老旦,称得上是锡剧演员中的一个多面手,受到观众欢迎。他为人正直,讲究戏德,很受同行尊重,声望很高。

匡耀良总结了前辈艺人的经验,加上自己对角色的分析,做到戏中有戏,悲中有景,景中有情,情景交融,在演唱时,他充分发挥手、眼、身、法、步的作用。逐步形成了独特的悲角风格。在当年锡剧界里,匡耀良被誉为“哭煞小生”,

1937 年由匡耀良组班的匡家班等。同年任无锡文戏技艺研究会常务委员。

三十年代后期,日本侵略军占领无锡,妖魔横行,一次,敌伪要看黄色戏“十八摸”,匡耀良执意不肯演出。这下惹怒了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军及其爪牙,他们把凳子掷到台上,匡耀良还是顶着不演。结果,他本人遭受毒打,戏院也被砸坏。

抗战胜利后的1945年11月,毛森出任无锡城防指挥部的首脑,以“演唱滩簧淫戏”的罪名,逼令匡耀良穿了旗袍游街并收监,无故把匡耀良抓到中犊山关了十二天,以后还是家属和亲朋用钱疏通关节,才把他“保”了出来。在旧社会,匡耀良被敲诈勒索的事,每年都有,尽管这样,他致力于锡剧艺术的心愿,仍然坚定不移。

1949年,匡耀良受聘担任无锡市首先锡剧团后台干事。

解放后政治上的翻身,使匡耀良获得了新生,他积极支持演现代戏《九件衣》、《赤叶河》。由于进步快,工作积极,匡耀良升为首先锡剧团副团长。他领导团员根据史实,又编演了两个现代戏《褚风娣》、《谢福娣》。褚凤娣是武进鸣凰人,冤死在婆婆、姑娘手中;谢福娣是无锡三里乔大昌祥糖果店里的女工。他们派人了解情况,编演了这二出现代戏。

1951年1月1日,首先锡剧团被作为无锡市文联实验锡剧团。他担任副团长,带领大家积极排演新戏。土地改革时,剧团演出的《九件衣》、《赤叶河》、《刘胡兰》中,他均演农民;配合反帝反封建教育,演出的《打死美国狼》中,他演人力车夫。

1953年,无锡市实验锡剧团成立,他担任团长。参加了《摘石榴》、《烧骨记》、《钱笃笤求雨》、《百花台》、《珍珠塔》、《林子文》、《江流子》等剧目的挖掘、整理工作。

1955年5月1日,剧团改组为无锡市锡剧团,继续担任团长。以后又改为市锡剧院,任副院长。他有计划地组织剧团深入农村、工厂巡回演出,为广大群众送戏上门。他还重视加强演职员队伍的思想和组织建设,制订了一系列建团制度和工作细则。除了参加编导现代戏外,他还积极挖掘、整理地方传统剧目,如《摘石榴》、《珍珠塔》、《林子文》等。

1959年1月率剧团赴北京汇报演出。刘少奇、周恩来等观看了他们演出的《珍珠塔》、《孟丽君》,肯定和赞赏了他们的演技。无锡市锡剧艺术学校成立时,被任命为校长。他主动兼任唱念课,并与艺校老师和琴师一起研究,对四季相思、马灯调、九连环调、迷魂调等小调,边整理,边传授;还自费编印《锡剧传统剧目基本曲调》教材,为锡剧艺术留下了宝贵的资料。

1960年,匡耀良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61年自艺校回锡剧团任团长,在江苏省锡剧观摩演出大会上,他与梅兰珍合演《蔡娘娘探监》,得到好评。参加了全省锡剧流派演出时年近七十,没有演什么戏,可能身体不大好。

1966年3月,匡耀良怀着十分复杂的心情,离开锡剧团,退休回到无锡县高冯巷。他一方面留恋着长期相处的剧团、戏台,留恋着情同手足的戏坛艺人。但另一方面他也想早些离开戏坛,因为此时,他隐隐约约地感到有股暗流正向文艺界冲击。他的预感果然成为事实了。

三个月后,一场“红色风暴”猛烈地刮了起来。一时间,他被打成“封建主义的孝子贤孙”,“宣传封、资、修的急先锋”,甚至“戏霸”的帽子也硬套在他头上。他的人格受到莫大侮辱,他的艺术成就遭到全盘否定。

尽管他退休了,一些“造反派”仍然不放过他,大字报、批判会、声讨会都离不开他这个“箭靶子”。在十年动乱中,他面对中华民族的空前浩劫,忧心忡忡,不久便忧郁成疾,体力日衰。

1972年6月6日,他在村上河边洗汰回家时,突然头昏眼花裁倒在地,一代锡剧艺术家就这样离开人间了。终年70岁。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无锡市锡剧团举行追悼会,为他恢复了名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