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民族的代表性乐器(民族乐器蒙古四胡)

4月20日的科尔沁草原已经温暖起来,经过一个冬季严寒洗礼的草原上,小草冒出了新芽,远远望去,黄褐色的草原有了一丝丝的新绿。傍晚,家住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以下简称科左中旗)舍伯吐镇塔本扎兰嘎查的尹财,匆匆吃完老伴张玲小做的可口晚餐,和往天一样,又一头扎进家里主房西侧一座20多平方米的小房子里,在北窗下一个木头桌前,拿出刻刀刨子等工具,从西墙上摘下一把还未完工的蒙古四胡,细心地在弦轴上雕刻螺旋花纹。这是这位66岁的蒙古族老人40多年来的习惯,如果没有特殊情况,他每天都会在自己的小屋里埋头制作四胡等蒙古族弓拉弦鸣乐器,他的生命已经和四胡等乐器紧紧地连接在一起。

制作工艺代代相传

蒙古民族的代表性乐器(民族乐器蒙古四胡)(1)

尹财是个性格开朗的老人,虽然居住在蒙古族占大多数的农村,可他却能说一口流利的带有通辽地区口音的普通话,说起自己和四胡的故事,老人有说不完的话。

“我是从小就手巧,几岁的时候,就喜欢自己动手用木头做一些小玩具,到了十几岁的时候,我就能学着用木匠的工具做木工活了,而且还做得非常好,乡亲们都夸我手艺好。我们蒙古族尤其是科左中旗的蒙古族都喜欢四胡和潮尔,很多人从小就会使用这些乐器,我也非常喜欢,很想自己也能做一把四胡,可是制作这东西可不像做木匠活那么简单,做出来型就可以,四胡和潮尔的制作都是由师傅一代代传承下来的。21岁那年,我打听到一位祖传做四胡的师傅名叫石相义,他当时就在舍伯吐住。我就登门拜他老人家为师,求师傅把制作四胡和潮尔的手艺传授给我。”尹财说。

蒙古民族的代表性乐器(民族乐器蒙古四胡)(2)

在尹财的记忆中,师傅是他一生中最敬佩和感激的人之一,因为当年师傅的言传身教,才让他掌握了一门一生痴迷的艺术和手艺。“师傅要是活到现在应该有100多岁了。他是辽宁省阜新市人,当年和著名的四胡演奏家孙良一起从阜新那边过来,孙良是四胡演奏艺人,师傅是四胡制作艺人,他们一个拿着四胡,一个拿着做四胡的工具过来的。”尹财说。

在和师傅学艺的那段时间里,尹财从基本功开始学习,先是发挥自己精通木匠活的特长,按照师傅所传授的技法,制作弦轴、琴杆、琴弓和琴箱,然后再看着师傅如何在琴筒上蒙皮面,最后学习如何调音。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师父发现我手巧也很有悟性,就把他从上辈师傅那里传承下来的全部手艺都传授给了我,我很快就能独立制作出让师傅满意的四胡来了。”尹财回忆说。

蒙古民族的代表性乐器(民族乐器蒙古四胡)(3)

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尹财已经能独自制作四胡了,这时候师傅也离开了舍伯吐镇,到一家油脂化工厂工作,后来在那里退休安度晚年。由于当年通信条件不好,尹财难以经常与师傅联系,遇到问题就只能靠自己琢磨,这也锻炼了他在传承祖辈留下来的制作技法的基础上,结合现有的条件,创造性地制作出具有自己工艺特点的四胡来。几十年来,他做出的四胡因为制作精细声音清脆圆润,成为当地喜爱四胡的人们争获的一件宝贝。

“我们科左中旗好多四胡都是我做的,我做的四胡现在不但在通辽市卖,还卖到了兴安盟和锡林郭勒盟,在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还建起了经销处。”尹财自豪地说。

用材讲究制作精细

“四胡一般用硬度高的木头做,像黑木、红木、紫檀木和红花梨木等,木头的硬度越好,制作出来的四胡音质就越好。琴筒一般都是八方形,蒙上蟒皮或薄牛皮的面……”尹财说。

在尹财的记忆中,当年和师傅学手艺的时候,制作材料匮乏,只有色木、柞木、楸子等木头,虽然做出来的四胡也还可以,但比不上红木、紫檀木等高档木材做出来的音质好。那时候有一种做畜力大车车轴的木头叫杵榆,这种木头硬度非常高,用来做四胡也不错。现在没人用这些木头来做材料了,因为档次太低。四胡琴筒上的蒙皮也非常有讲究,以前没有好的蒙皮材料,一般都使用黑鱼皮做蒙皮,黑鱼皮虽然做出来的琴筒音质也可以,但是有一个最大的缺点就是怕潮,如果遇到潮湿的环境,四胡的音质就会发生改变,但那时候蟒皮不好弄到,也只好用它。

蒙古民族的代表性乐器(民族乐器蒙古四胡)(4)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原材料获取渠道变得广泛,原来只能用色木、柞木、楸子等木头制作四胡的原材料,已经被档次更高的黑木、红木、紫檀木和红花梨木等木头所取代。“我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到沈阳的木材批发市场去挑选材料,虽然红木等这些木头的价格非常高,有的甚至论克来卖,但是也要用这样的木头。我在制作的过程中还发现,有一种每平方米达6000多元的实木地板也是非常不错的材料,这种木头经过高温烘烤和压制,不会变形,硬度也非常高,做出来的四胡和潮尔音质很好。我现在开始用一些这样的实木地板材料来做,用这样的材料做虽然师傅没有教过,但是我还是要进行创新。”尹财手里拿着一块红木材料说。

尹财说:“我做出来的四胡和潮尔都是用传统的手工艺制作,从来不用机器加工,我感觉民族传统乐器就应该用传统的手工艺去做,才能真正传承这门技艺。”

他拿过一把四胡,指着不同的部位说起了制作一把四胡的过程。要做一把四胡,开始的时候就要用黑木先做琴杆,琴杆上的各种造型和花纹,要用木工刨子先做出雏形,然后再用木工刻刀精细地修出形状来,并雕出花纹。由于黑木本身的特点,做出来的琴杆乌黑发亮经久耐磨,用的时间越长越好看。弦轴上有很多螺旋花纹,这些花纹既是为了美观,也便于旋转调弦,雕刻这些花纹的时候,很是需要功夫和经验,如果不细心和经验不足,雕出来的花纹就不会清晰顺畅。做完琴杆,就可以做琴筒了,在做好的八方型的琴筒上蒙上蟒皮,再在琴筒上钻孔,将琴杆和它黏合在一起,这个四胡的制作就完成一大半了。在琴筒上钻孔是非常讲究的,如果选取的位置不好,差一点四胡的音质就会差很多,这一点完全依靠日积月累的经验。做成一把四胡,一般需要5~7天时间。尹财说:“现在琴弓一般都是用藤条制作的,也有一部分用红木制作,琴弓上的弦现在都用现成化纤来做了,师傅那时候用马尾做弓弦,现在我不用了,因为马尾不够长,80厘米的琴弓很多马尾都不够长,再说现在的化纤弓弦音质和耐磨度都比马尾要好。我不死守规矩,该改进的工艺就要改进。”

传承遇到压力

说起45年来和四胡的难舍情缘,尹财深有感触,他用几句话做了概括:“刚拜师的时候是因为好奇,离开师傅自己做的时候感到有了一份发扬民族艺术的责任,年老了看到年轻人不太喜欢四胡,又感到了传承这门手艺和艺术的压力。”作为自治区和通辽市两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代表性传承人,尹财想在晚年多做出几把四胡,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接触四胡,喜欢上这门蒙古族艺术。

蒙古民族的代表性乐器(民族乐器蒙古四胡)(5)

尹财不仅是一位制作四胡的手艺人,也是一位四胡艺术的忠实粉丝。每当农闲的时候,他家就成了嘎查里乡亲们的四胡、潮尔和蒙古族说唱俱乐部。很多人来到他家,一边向他学习制作四胡的手艺,一边拿起他的四胡、潮尔弹奏。

“我现在在嘎查里有十几个徒弟,在其他地方还有几个,他们有时间就过来,跟我学做四胡和拉四胡。他们这些人的年龄都挺大了,一般都是四五十岁的人,虽然我们在一起拉四胡和潮尔挺开心,可是我真希望有年轻人来我这学手艺,毕竟传承这门手艺和艺术更需要年轻人。”尹财说。49岁的徒弟刘巴特说:“师傅最近有了一个22岁的年轻徒弟,他叫李国庆,是布敦毛都嘎查的。他来学艺,师傅非常高兴,想把自己所有的手艺都传授给他。”

在尹财和老伴的心中,四胡演奏艺术和制作手艺是神圣的,他们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要把这门艺术和制作手艺传给下一代。尹财64岁的老伴张玲小从炕上的柜子里拿出一个纸盒子,打开盒子,拿出来一沓照片,她指着其中几张规模宏大的千人四胡演奏场面说:“我和我老头子一起,还在旗政府所在地保康镇参加过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呢!”张玲小所说的这个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活动,正是2010年9月6日在《北方新报》的策划和协调下,由1151名民间四胡爱好者成功挑战的。

下午的尹财家中,渐渐地聚了10多位同嘎查里的四胡爱好者,大家拉起四胡和潮尔,尹财和老伴一起穿上心爱的蒙古袍,弹起了自己制作的扬琴和四胡,刘巴特站在人群中引吭高歌蒙古民歌《阿奇马》……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