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朱德号引领下成长的铁路人(在朱德号引领下成长的铁路人)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

原标题:在“朱德号”引领下成长的铁路人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张世光 实习生黄珊

隶属于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哈尔滨机务段的“朱德号”是我国三大伟人机车之一,从1946年诞生至今已有76年时光。有24任司机长伴随“朱德号”共同成长。如今第24任司机长张佳生依然奋斗在这个岗位上,“‘朱德号’的任务不只是把车开好,它还在不同时代担当着不同的精神使命。”张佳生说。

在朱德号引领下成长的铁路人(在朱德号引领下成长的铁路人)(1)

初相遇,定目标圆梦“朱德号”

2008年9月2日,张佳生从部队复员后被分配到哈尔滨机务段电力运用车间,在齐齐哈尔司机学校进行了为期两年的脱产培训。在第一天到哈尔滨铁路局报到时,宣传栏、展板处处都可以看到对“朱德号”的介绍,张佳生也就此开始了对“朱德号”的了解。通过理论课上的学习、书籍的介绍、生活中精神氛围的熏陶,张佳生对“朱德号”的了解也不断加深。

“对这台伟人机车充满了敬仰,也想要进一步去了解‘朱德号’到底担负着怎样的责任。”伴随着对朱德号的敬仰以及好奇,“一定要成为‘朱德号’机车乘务员”的愿望开始在张佳生心中扎根。

为了实现这一愿望,“一定要以最快的速度考下司机资格证”是张佳生给自己定下的第一个目标。铁路司机资格考试首先要经历理论考试,合格之后有一年的实操练习,之后再进行考试才能拿到驾驶证,周期相对比较漫长,一般要经历三年多到四年时间。张佳生用了近三年的时间拿到了驾驶证,同时也是同批次170多名学员中第一个考上司机的。

2012年春季,张佳生拿到驾驶证之后开始准备全国铁路技能竞赛,为了避免通勤浪费时间,张佳生长期住在公寓,全心备战比赛。哈尔滨的日出很早,进入五六月份天气也开始变热,趁着早上凉快,张佳生每天早上三四点钟起来就开始练习实操,到上午七八点钟开始看书,傍晚五六点钟气温降下来接着练习机车检查,练到晚上十点、十一点左右。每天都是这样的模式,日复一日的练习,近五个月的时间通过车间、站段的层层筛选,代表哈尔滨铁路局参加全国比赛。最终获得了“全国铁路技术能手”的称号。

在朱德号引领下成长的铁路人(在朱德号引领下成长的铁路人)(2)

在拿到驾驶证之后,由于表现优异,张佳生被推荐到“青年文明号”历练了近一年的时间,“青年文明号”是典型机车组,这里的工作内容与之前张佳生做副司机时所接触的有所不同。机车的整备、维护保养、保洁等都由机车组自行承担。而这个工作模式与“朱德号”是基本相同的,因此这不到一年的历练也为张佳生之后在“朱德号”的工作打下了基础。在获得全国铁路技术表演赛的名次之后,张佳生就被进一步推荐到“朱德号”机车司机的岗位上。

2012年,张佳生正式担任了“朱德号”机车的司机。开启了他在“朱德号”工作的第一阶段,此后近六年的时间里承担起哈尔滨南到长春北的货运任务,也延续起“朱德号”自诞生起安全运行零事故的辉煌成绩,至今已突破一千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赤道251圈。

作为伟人机车的驾驶者,责任感以及自豪感在驾驶过程中时刻伴随着、激励着他。在每一趟运输工作开始之前和结束之后,机车整备,接车检查作业都需要进行非常严格的检查流程,绝不允许机车带一丝一毫的问题上线运行。无论多晚交班,都必须做好相应的工作,如果发现问题,必须第一时间和检修、技术人员联系,保证列车各方面的良好性能。

“刚被选聘到‘朱德号’工作的头几天都睡不着觉,在反复想怎么操作怎么驾驶。到真正驾驶的时候,‘朱德号’机车给人的感觉是很不一样的。由于列车的维护保养做的非常到位,无论从感官上的整洁状况还是操作上的舒适感都是非常良好的。”张佳生与“朱德号”的初次并肩作战伴随着紧张、激动最终以良好的感受圆满收尾。

克难关,圆满完成换型任务

2017年1月,张佳生接过“朱德号”机车司机长、党支部书记的接力棒,成为这台伟人号机车的带头人。同年,“朱德号”迎来了“货改客”的换型任务。这次换型时间紧、任务重、意义大。从2017年9月1日新车出厂到12月1日首发北京,留给他们的时间只有三个月,而“朱德号”换型所带来的变化和挑战却是多方面的。在机车型号上由“韶山4型”更改为“和谐电3D”带来了完全不同的操作方式。在线路改变上,长春以外的路线对他们来说完全是陌生的。紧张的时间,陌生的操作,完全不了解的路线都是这次换型任务的挑战。可另一方面,能够将“朱德号”伟人机车开进北京,开进首都,这是几代朱德号人共同的梦。

这次换型,是挑战,也是圆梦契机。此时作为朱德号机车长、党支部书记的张佳生带领机组成员义不容辞的接下了这一重担。

新的“朱德号”在中国中车大连机车厂进行建造,从2017年4月到9月,张佳生全程伴随了“朱德号”的建造。可以说张佳生是看着这台车从无到有的。五个月的时间,张佳生和厂家技术人员、工人师傅每天待在一起,学习和了解全新的“朱德号”。同时张佳生还制作了相应的教学课件,以便之后帮助机组人员快速了解机车的性能以及重要部件的维护保养等。

“货改客”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列车平稳操作办法。不同于货车,为保证旅客的舒适乘坐,客车对平稳操纵的要求很高。为解决这一问题,张佳生将“朱德号”担任的哈尔滨到北京的1248公里的线路给每个机班划分区段,在实际操作中结合每个区段不同的线路、弯道、坡度等情况,记录能够最大程度保证平稳的操纵数据。“给多大的电流”、“手柄放到什么级位”等等都需要细致记录。每天对收集回的数据进行研讨,第二天再进行操作检验成果,通过上万个数据反复对比总结最终形成一套“朱德号”旅客列车平稳操纵办法。

而交通路线的改变和公里数的延伸则成了大家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旅客列车不但要保证乘客乘坐的舒适感,还要保证正点抵达,要做到这一点,对线路、关键站点的熟悉就是重中之重。一些重要站点的数据在车上无法准确把握,为保证安全行车万无一失,达到“零误差”标准,张佳生带领车组成员们手拿卷尺,在多个站点下车徒步对全站进行实地测量,将可能影响安全的28处风险点记录在案,熟记于心。在模拟机上反复练习操纵,扎根现场掌握第一手材料。结合京哈线线路特点,先后梳理出客车列尾操作、双风管风压确认等11项旅客列车操纵安全风险点,逐一制定了安全控制措施。

“身在朱德号,心向党中央”。2017年12月1日,作为Z158次旅客列车的首发值乘司机,张佳生在哈尔滨西站拉响了“朱德号”机车进京的第一声风笛。21点08分列车安全、正点地抵达北京站,社会媒体和旅客围在朱老总的铜像前聚焦、拍照。“朱德号”机车“货改客”任务圆满完成,几代“朱德号人”的进京梦在此刻实现。这一刻让之前所付出的一切都无比值得。

担使命,新时代奋勇当先

2019年的年“三十”,张佳生照例守好最后一班岗,在晚上驾驶列车抵达北京后还在微信群里和大家拜年。第二天一早,武汉疫情爆发的新闻便铺天盖地的传来。疫情的消息来的突然,让大家措手不及。张佳生随即参加到相关任务的部署之中,协助北京驻班公寓进行消杀、人员管控。

返回哈尔滨后,为有效阻断疫情传播链,张佳生带头退乘后住在单位,近2个月时间没回一次家,随时准备投入到运输岗位上。在这期间带领机组人员圆满完成防疫物资运送任务130余趟,在京哈线筑起一道红色的“生命线”。

在朱德号引领下成长的铁路人(在朱德号引领下成长的铁路人)(3)

疫情至今仍未完全结束,为避免人员流动,全国旅客列车大面积停运。张佳生也带领机车组成员又开启了货运的任务。近期正在进行驰援沈阳局集团公司的货运任务。第一趟任务本来定好由张佳生担当,但任务暂时还未开通,张佳生想着先去支援一趟长春,而长春的任务刚结束就接到了驰援沈阳的任务。考虑到身体长时间工作怕难以承受,领导想让张佳生先休息。但考虑到这是首趟任务,以及自身对哈尔滨到沈阳的线路更加熟悉,张佳生还是申请接下这一任务。特殊时期,应疫情防控要求,张佳生抵达沈阳后需不下车直接折返,历时20多小时完成这趟运输任务。

战争年代,解放军打到哪里,“朱德号”就开到哪里;社会主义建设中,“朱德号”高提手柄,多拉快跑;改革开放时期,“朱德号”锐意进取,敢为人先,屡破安全牵引纪录。疫情期间的逆行出征更是体现了新时代“朱德号”的使命与担当,践行着“朱德号”的红色精神。

对于“朱德号”精神,张佳生把它概括为四点“使命担当,创新创造,艰苦奋斗,爱党敬业。”这是张佳生对“朱德号”精神的总结,也是展望。在“朱德号”的精神引领之下,张佳生由一名普通党员成长为“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登上了全国“两优一先”领奖台。荣誉是激励,更是鞭策。无论是当下还是未来,每一代“朱德号”人都会发扬好“朱德号”精神,担当时代使命,与“朱德号”同成长,共进步。

责任编辑:姚怡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