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二十一章帛书(帛书道德经详解)

帛书道德经详解·章四,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道德经第二十一章帛书?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道德经第二十一章帛书(帛书道德经详解)

道德经第二十一章帛书

帛书道德经详解·章四

阅读导引:

本章计45字,用“之宗”、“之先”等文字强调“道是万物本源”。

用心良苦的老子,虽然明知“名,可名也,非恒名也”,但因无法用实际行动或科学实验把“无和有”展示给世人,只能用“文字”描述“道”。然而,因为文字含义在传承过程中,经常被后人“引申”、“延伸”甚至“篡改”;所以我们应该尽可能寻找“文字本义”,用“文字本义”来读解。

原文断句:

道冲而用之有⑴弗盈也;潚⑵呵,始万物之宗⑶。锉其锐⑷,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⑸呵似或存。吾不知其谁之子也,象帝⑹之先。

文字释义:

⑴道冲而用之有:◆冲,既是“衝”的简化字,又是“沖”的异体字。“衝”的本义是交通要道,有“流动而不会被充满”的含义;如要冲。根据《说文》的解释,“沖”有两种含义;其一是“往杯子中注入水或酒”,即水撞击;其二是“往漏水的杯子中注水”,即“永远充不满”的意思。因此,“冲”的本义应该是“往里面注入而又被排出去”。因为有“排出”所以要不断“注入”是“冲”的意思。要冲和冲锋中的“冲”皆有这个含义。引申为撞击、对着干、溶入进去等。“道冲”意指道中的“无”和“有”相互冲撞(即相互作用引发斗争而纠缠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如后文所说的“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用,使人或物发挥功能。做功。◆有,即万物。★道冲而用之有:道中的“无”和“有”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纠缠在一起而产生的万物。

⑵潚:形声字。“肃”意思是“手拿着长棍子小心翼翼的探测深渊”。引申为谨慎、恭敬,庄重、威严。潚意思是“水深且清”,深不可测且清澈透明。

⑶始万物之宗:◆始,开端,产生。◆宗,本义指祭祀祖先的场所,即宗庙。引申为祖先、由来。又因对祖先的尊重引申为尊崇、至高无上的。有的版本把“始”改为“似”,是没有理由的。★始万物之宗:产生万物的祖先。

⑷锉其锐:◆锉<名>,用相对坚硬的材料做成的一种打磨工具。锉刀、钢锉。锉<动>,用锉刀在物体上用力来回摩擦以打磨掉物体表面锐利的毛刺或棱角使之光滑。◆其,指道。◆锐,《说文》:“锐,芒也。”“芒”植物生长的起自我保护作用的针刺。意指容易刺破或割破物体,即锋芒、锋利。★锉其锐:打磨道的锋芒反而使之锐利。

为什么该句的含义不是“打磨掉道的锋芒”?因为 “锉”本义就是“打磨掉锋芒使光滑”;古人惜字如金,不会画蛇添足。“锉其”后面的“锐”字是指“锉”的结果。后面的“解其纷”相同。

⑸湛:清澈透明。

⑹帝:基本含义是天帝、上帝,亦指先王。似有“造物主”的含义。周朝以后战国之前亦可专指“道德修养和功德很大很高的人”,秦朝之后成为“皇帝”简称;意指“最高统御者”。

句义详解:

道冲而用之有弗盈也;潚呵,始万物之宗。

道中的“无”和“有”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纠缠在一起产生的万物不充满空间;道深不可测而又清澈透明啊,是产生万物的祖先。

★这一章再次明确“道”是万物本源。

《道德经》第一章重新命名了道,定义“无”和“有”是万物始母(万物本源),告诉人们“无”和“有”都有“欲”,简单解释了“无”和“有”的性质和关系。详见“帛书道德经详见·章一”

由于老子所处的时代没有现代的先进科技手段,不能把“无”和“有”展示给人们,没办法“行不言之教”;所以只能用文字描述“道”的样子。然而,用语言文字描述“深不可测、清澈透明而又实实在在”的“道”显然是苍白无力的。因此,不管老子在后续章节中用多少文字(如潚、湛、微、希、夷、惚和恍等等)来描述“道”,人们不仅很难理解,反而感觉“深不可测”,导致人们以为“道学”是“玄学”。由此可见,仅用文字表示和交流信息是非常困难的,必须结合实际行动才能表示的相对清楚。

锉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呵似或存。

打磨道的锋芒反而使之锐利,解开道的纷繁反而使之纷乱,与道和谐则光芒四射,与道混同则宛如尘埃;道看似清澈透明了无一物啊好像又实实在在。

老子用这四句话描述“道”是什么样的存在;道是万物本源,与万物混同在一起、同生共存,很难把“道”从物体中分离出来,剪不断理还乱。说明老子虽知“道”是客观存在,但无法把“无”和“有”的具体样子展示给人们。鄙人所著的《道理与智慧》根据现代科学发现揭开了“道”的谜底,并在“帛书道德经详见·章一”做了简述。

其它版本的解释,普遍忽视了“锉其锐”等四个排比句,没能准确提取这四句话的含义。事实证明,虽然人类能用语言文字表示“无形的”信息,但读者能否从语言文字中准确提取信息,受读者的“理解”能力限制。不识字的人不能提取信息,不知文字本义或不知文字当时所代表的含义者不能准确提取信息。因此,建议读者不要用文字的现代含义读解古代著作,而应用文字本义或文字的古代含义读解。

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

我不清楚道是谁的孩子,好像是天帝的祖先。

★不懂“道”的人们以为天地万物是“天帝”或“上帝”创造的。老子则说,假如有“天帝”,那也是“道”的产物。反复强调道是万物本源。

看懂第一章的读者应该明白,道是不生不灭、无始无终的万物本源。假如有“神仙、天帝、妖魔鬼怪”,那也是道的产物。

白话译文:

道中的“无”和“有”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纠缠在一起产生的万物不充满空间;道深不可测而又清澈透明啊,是产生万物的祖先。打磨道的锋芒反而使之锐利,解开道的纷繁反而使之纷乱,与道和谐则光芒四射,与道混同则宛如尘埃;道看似清澈透明了无一物啊好像又实实在在。我不清楚道是谁的孩子,好像是天帝的祖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