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全景拍摄与合成(干货3D立体180VR拍摄要点)

​真正开始讲述3D立体180 VR拍摄方法之前,首先推荐一下3D立体180 VR的拍摄设备:

相机和镜头的推荐组合:

vr全景拍摄与合成(干货3D立体180VR拍摄要点)(1)

相机和镜头的推荐组合

3D立体180VR拍摄推荐支架:

vr全景拍摄与合成(干货3D立体180VR拍摄要点)(2)

3D立体180VR拍摄推荐支架

上图是专门为Entaniya Fisheye HAL系列镜头设计使用的3D立体180VR的支架,底部是滑块安装方式,可以自由调节镜头之间的距离(瞳孔距离),因此可以同时适用于近景人物和远景空间的拍摄使用,拆卸也十分方便...

设备推荐完毕,那么接下来正式开始3D立体180VR拍摄方法:

3D立体180 VR拍摄方法

3D立体180 VR是以头戴式设备(HMD)上观看为前提的,因此拍摄时首先必须考虑这个展示方式的体验效果进行拍摄,否则,观看者可能会产生不适感。

拍摄前的注意要点

对齐镜头的水平

vr全景拍摄与合成(干货3D立体180VR拍摄要点)(3)

请相机垂直安装,然后必须将左右镜头的水平线对齐,如果水平线偏移,那么左右眼观看的内容的水平高度就会不一致,观看者必须歪着头,这肯定是不合理的,正常人左右眼的高度基本都在一条水平线上,将相机镜头确保在一条水平线上,目的就是尽可能真实的模仿人眼正常观看的环境。 简单理解,镜头 = 人眼,这一点在3D 180方案拍摄上是很简单但是很重要的知识点。 操作方法:放一个标尺在两个镜头上,同时在标尺上放一个水平仪,这样就能比较好的确定两个镜头的水平位置。

保证相机垂直放置

vr全景拍摄与合成(干货3D立体180VR拍摄要点)(4)

保证镜头在同一水平线之后,需要调整镜头的垂直视角,尽量让镜头对准正前方,保持在一个水平面上,如非特殊需求,不要将镜头朝上或朝下进行安装摆放,因为相机的方向与头戴式显示器的姿态有直接关系;如果朝下拍摄,那么观看者水平观看时看到的实际画面可能是偏上,这不符合正常的观感体验。

特殊应用场景特殊对待 当观看者的观看场景是需要躺着向上看或者向下看的应用场景,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需求调整相机垂直方向的朝向,只需要将镜头朝向与观看者的方向保持一致就行。这样说可能不太理解,比如拍摄日系动作片某些片段时可能会用到镜头朝上的拍摄方法,又或者航拍拍摄时可能会用到朝下拍摄的方式;不过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建议保持水平和垂直。

拍摄时的注意事项

在视频的开头和结尾添加啪啪声

vr全景拍摄与合成(干货3D立体180VR拍摄要点)(5)

观看3D立体180 VR时,左右眼画面的移动必须保持高度一致,因此在拍摄开始时,必须通过打板或击掌发出明显的啪啪声,方便后期处理时将左右眼的画面进行同步;另外,当拍摄时间超过5分钟之后,或许会有可能出现画面对不上的情况,因此保险起见,建议在视频录制结束前也加入啪啪声。

相机正面朝上拍摄

vr全景拍摄与合成(干货3D立体180VR拍摄要点)(6)

视频拍摄过程中,如果主要拍摄对象移动,那么相机也需要进行移动跟拍,这时候依旧需要保持镜头的水平和垂直方向尽量不改变,建议使用滑轨等专业摄影工具进行辅助拍摄。 如果照相机拍摄过程中出现水平或垂直方向偏移的现象,那么观看者看到的就是画面的突然颠簸,会给观看者带来困惑和不适,影响观看体验。

相机应尽可能固定

移动的画面很容易出现机身抖动,从而导致画面的颠簸,所以大多情况下,建议将相机固定住进行拍摄,尤其是小空间;拍摄某些不得不移动的画面时,也切忌手持进行移动,尽量借助轨道或者稳定器等辅助设备进行拍摄,不然观看者会被颠晕的。

vr全景拍摄与合成(干货3D立体180VR拍摄要点)(7)

移动的3D立体VR本身就很容易导致眩晕,如果抵抗力好的人可能还能接受,但是对于这方面抵抗力一般的人来说,即便画面只是进行简单的平直移动,也同样有可能会感到眩晕。

如果视频是给特定的用户群体观看,那么就不必担心太多,但是如果内容是要给普通大众观看,尤其是付费内容,建议还是不要移动了,这样比较保险,毕竟让人产生眩晕的感觉会对内容体验和品牌的形象都会带来不太好的影响。

虽然相机固定,视频内容容易枯燥单调,但这时候只能取舍,只能在保证体验效果的基础上去改善拍摄方式和镜头语言。

如果某些情况下实在想使用镜头语言,想要移动画面,那么建议移动速度不宜太快,缓慢的移动或许容易被人接受,但是切记保持水平和垂直不动。

注意视点的高度

vr全景拍摄与合成(干货3D立体180VR拍摄要点)(8)

拍摄视点高度不一样,即便拍摄同一对象,不同高度给人的感受也会有很大差异,因此,如果拍摄的视角与观看者的当前状态差异太大,会减少观看者的沉浸感,使得体验的真实感减弱。

因此还是上面说的,拍摄的时候就必须考虑观看者的姿态,如果希望观看者坐着的时候看,那么拍摄视角的高度就根据坐着时候的高度来拍摄,如果是躺着看,那就根据躺着时候的视角和高度进行拍摄,总之就是尽量模仿真实的观看场景环境。

了解最佳体验距离

vr全景拍摄与合成(干货3D立体180VR拍摄要点)(9)

人眼的平均瞳距(IPD)约为65毫米,因此在一般情况下需要将镜头之间的距离调整为65毫米左右以接近大多数人的瞳距,此时的最佳体验距离是在镜头前方的1.5到2米范围,当然这可能会因实际使用的设备(相机和镜头)的差异而有所不同,例如,即使都是设置镜头中心间距为65 mm,但是如果使用不同的设备拍摄,观感体验也会发生一定的区别。

因此,还是需要进行一定测试,使用设备进行不同距离的拍摄,找出该组装方案的最佳体验距离。另外,虽说镜头之间的基本距离(IPD)为65mm,但这并不是绝对值,在拍摄大型建筑物或远景时,可能需要拉大镜头与镜头间的距离以增强3D立体效果。

因为人眼会自动根据看到的物体大小和距离进行实时调整,因此即使看到的事物距离发生变化,我们也可以正常看到,但是相机就不一样,目前还没法自动调整镜头距离来增强立体效果,只能手动进行调节。

注意拍摄距离

vr全景拍摄与合成(干货3D立体180VR拍摄要点)(10)

正常人与人沟通交流,都会保持一定的距离,如果现实生活中有人贴着你的脸说话,估计你会不自然的往后退两步,所以在拍摄时同样需要注意这一点,如果不是特殊镜头需要,正常情况下建议镜头与被拍摄对象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尤其是拍摄人物画面时,适当的距离会让观看者感觉比较自然。

近景特写摄影的注意事项

3D立体180 VR内容的拍摄对象一般首选都是近景的特写拍摄,虽然如此,但是近景特写其实也有一些弊端,比如容易破坏3D立体效果,在近景特写拍摄情况下,为了防止3D效果被破坏,很多时候有必要将镜头间的距离缩小,但是这个方法也不是万能的,就跟人眼似的,东西太近的话,眼珠相互之间肯定要往中间靠,最终到达*斗鸡眼*的状态,但是到达这种状态之后,因为视差过大的缘故左右眼看到的事物已经完全不一样了,这时候已经没法将左右画面结合形成3D效果了;为了方便理解,大家可以试试看自己的鼻子,为了看鼻子,眼珠子肯定都基本快成斗鸡眼了,但是这个时候你会发现左眼只能看到鼻子左侧,右眼只能看到鼻子右侧,左右眼看到的鼻子的两个面,根本没办法通过叠加的方式形成3D效果;

相机进行3D拍摄也是同理,并不是将镜头间的距离缩小就能使被拍摄主体无上限的接近,所以在拍摄近景特写时,需要控制好被拍摄主体的最小距离,个人认为大多情况下这个最小范围是50厘米左右,当然具体还得看镜头的相互距离等因素。

如果要在3D画面中出现亲吻相机角色的镜头,那么这个亲吻的镜头时间不适合太长,时间太长的话,展现出来的画面将会是凌乱的,给观看者一种非常不专业的观感体验。

获得最佳3D立体效果的范围在画面中央

vr全景拍摄与合成(干货3D立体180VR拍摄要点)(11)

3D立体180 VR的初衷是想充分利用其宽广的视野,但是现实情况却不得不面对:仅在画面的中央才能感受明显到3D效果。 首先是因为左右两侧的画面都被隔壁的镜头挡住了,另一个原因则是因为越往画面左右两侧,画面的视差越大,呈现出来的3D效果会越不准确,给观看者带来的3D效果越不明显。

这个点和实际的人眼调节功能还有所差异,如果物体在人眼前方左右移动的话,人眼为了捕捉画面,眼珠也会跟着左右移动,所以相对视差基本没有改变,但是相机镜头就不一样,相机镜头就相当于人眼死死盯住前方某个事物所表现出来的感觉很相似,当事物出现在镜头盯着的地方是,3D效果很明显,如果事物走出了这个区域,那么3D效果会迅速减弱甚至消失,因此,要拍摄3D效果强烈的画面,建议被拍摄的主体尽量保持在画面的中央位置。

套路

来都来了,给本小编点个赞再走呗~~~~~~~~

—————終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