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购经历与经验分享(从1998年开始网购很少买错)

1

先说说我网购的悠久的历史。话说,我可真的是为中国网购事业做出过突出贡献的人,虽然也没人给我颁个奖牌,但至少,此处应该有掌声,自己拍巴掌吧

网购经历与经验分享(从1998年开始网购很少买错)(1)

事实上我网购的时间,要早于1998年,因为我是98年上网的,而在此之前,我已经有通过邮购目录购买东西的经历,现在衣柜里还有件黑色的外衣,就是当时买的,款式简单大方,衣服质地也好,而我的身材这么多年间也没有很走样,仍然能穿,所以就留着了。

我在网上买衣服的经验,其实始于邮购目录小康之家,那时候通过邮购买衣服的确是个新鲜事。

衣服不试穿一下,会不会合适?这是很多人的顾虑,小康之家也是考虑到很多人的想法,所以在购买指导方面做得非常详细,怎么量各种尺寸、衣服的细节展示,都做得非常好,当然也包括了退货流程,记得当时买过好几件衣服,只有一件不满意退了货。

后来就开始用麦考林,我前面说的黑色外衣,就是从麦考林买的,然后我就开始了上网生涯,麦考林也建立了自己的网站,记得看到一个促销活动,非常合算,正好我大姑想买电脑,于是就介绍给她,她就下单买了,电脑是联想品牌,从济宁送到家里,给安装好,送货的人都奇怪,说第一次遇到这样的订单,竟然还有人从网上买电脑。

为什么我胆子这么大呢?

因为对麦考林有信任感,而且详细阅读了活动说明,觉得不会骗人。电脑其实是用原价买的,但是赠送了很大金额的网站购物优惠券,不限品类,所以综算起来,差不多是一半的价格,就在之前一个月,部门同事刚在线下买的同款电脑,所以的确是很合算,我大姑也很满意,就用那个电脑学习上网,用优惠券在网站里买了很多东西。

现在回想起来,还是觉得麦考林这个活动搞得不错,但是后来我就不用麦考林了,一来是可选的购物网站多了,二来是麦考林的客服总在上班时给我打促销电话,我对这种行为深恶痛绝,因为不喜欢在上班时间处理这些事情,后来就直接拉黑了,东西也不买了。

当然我这种爱好学习的人,可不只是买衣服,我买过书、英语学习资料、杂志光盘,从中国图书网买的《太平杂说》现在还保留着,因为后来绝版了,那时候我还在曲阜,特别喜欢中国图书网,不仅书多,很多都是在本城书店买不到的,而且便宜。杂志光盘里有很多各国美丽的图片,也是为我后来开展的旅行种草。

再后来,就是淘宝。

淘宝是我们部门同事明明推荐给我的,明明是我们知识管理部唯一受过专业训练的,包括我在内的其他人都是半路出家,虽然我是部门经理,但跟着明明学到很多,注册豆瓣也是因为明明的建议。

像我这种胆大心细又有丰富网购经验的人,接触了淘宝以后,那叫一发不可收拾。

当然我也不是疯狂网购,一直都是理性的消费者。

2007年被派去互联网公司,变成了互联网从业者,再看电商,又多了一个维度。当时甚至想过开家淘宝店,不过工作实在是太忙了,顾不上。

现在对网购当然更加纯熟,很多东西都是从网络购买,自己也做电商,事实上,恰恰是当年的丰富网购经验,被我转化在电商选品中,成为我的优势。

我算是把网购运用得相当充分的人吧。记得有次去内蒙古,喜欢那里的奶茶奶豆腐等,但是买了自己带多累啊,于是就直接在网上下单,等我转了一圈回到家的时候,东西也到了。

还有一次,跟着我大哥去英德做培训,吃饭的时候,有种饮料,特别好喝,以前没有喝过,问了服务员才知道,原来是新鲜的罗汉果,前台那里有卖,一问价格,好几块钱一个。这要搁别人,可能就买了吧?我可不,我搜索了一下,发现淘宝上一箱才十几块钱,远比那个合算,于是立马下单,收到后泡水,哇,太爽了!

不禁要赞扬自己一句小机灵啊小机灵~

在这么漫长的网购生涯中,当然有买错的时候,但是这种情况还真是很少,受骗的事,只发生过一起,就是OFO的押金199元估计是拿不回了,金额不算大,也懒得去要,因为浪费精力,不想再赔上超出199元的时间了。

经验和教训,我都说说。

2

要想网购顺利,必须具备一定的商业常识。

比如,想要东西好,又要特别便宜,这个要求很难,不是达不到,但需要付出很多精力去对比。通常来说,一分钱一分货,这个是很实在的道理。

比如,如果有商家说50块钱卖100%的羊绒衫,且是一手,这肯定不能信。

但同时,网上的确有比网下便宜的东西,比如我前面提到的,给我大姑买的电脑,这也还是符合商业常识的:商家为了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进行大幅度的促销,愿意让利,反正像麦考林那样,羊毛出在羊身上,为了买电脑节省下来的钱,还是花在商城里了。想通了这个商业逻辑,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决定是否参与。

另外,要善用工具。

买衣服很少出错这个事,其实还真不容易。

我身高164.5CM(不穿鞋的情况下),体形偏瘦,我比较喜欢用数字管理自己,所以体重、身高、三围都了如指掌,现在,不少衣服我都是穿M码,一看款式就直接选码,有的衣服,不是很确定,手边常备软尺,直接对着上面给出的尺码表来量。

网购经历与经验分享(从1998年开始网购很少买错)(2)

衣服是网购中已经很成熟的行业了,所以在产品描述中通常很详细,不过我发现,很多人没有耐心去看那些描述,只是瞄上几眼,觉得对眼缘就下单,对自己的身体又不是很了解,也没有量尺寸的习惯,结果收到后就有可能不合适,那就得退货什么的,本来好好的购物,就变成麻烦。

网购经历与经验分享(从1998年开始网购很少买错)(3)

当然也有些无良商家,描述很好,实物不符,遇到这种情况直接退货就是了。不管在哪个网购平台,退货的流程都非常完善,区别往往在于有没有运费险什么的。但即使有运费险,有些东西超过首重,也是要额外付费,我有次买一个架子,到手后发现实物和描述严重不符,退回时重量倒不轻,就算有运费险,也还是付了18块钱,我也无所谓,因为是自己轻信了,所以为错误买单。

内衣也是类似的情况,一个女性,应该对自己的罩杯非常清楚才是,如果不清楚,网上可以搜索到很多如何量胸围的文章,看看就明白了。

需要具备的一个常识是:很难单凭身高、体重来购买内衣,因为胸围这事说不准,有人可能偏瘦,但胸围较大,所以还是量准了为好,而且网购内衣不合适,退换货都不容易,所以要更加谨慎。

尺子是个非常重要的工具,不只是衣服,比如买家具,也需要量一下才知道是否有足够的摆放空间,2017年搬新家的时候,我在网上购买了很多东西,包括床、沙发、小圆桌等等,没有一样不合适的,这就是量度正确的缘故。

对于家具等,可能软尺不够,需要用到卷尺。

网购经历与经验分享(从1998年开始网购很少买错)(4)

同样的道理,我对于自己的发质、肤质、鞋码等,喜欢的颜色、个人其他偏好,都有十足的把握。

当然鞋子这东西,就算知道鞋码有时候也没用,因为有的鞋子不是正码,这种时候就要看商品描述里有没有长度宽度等具体数字。

我前婆婆买东西特别厉害,她去给我买衣服,并没带我人去,但是衣服非常合身。她让我试穿后,觉得裙子太长不方便行动,就量了下尺寸,然后带去找裁缝剪成短裙,于是变得非常利落,这套衣服我现在也还留着,偶尔会穿——体形保持得这样还这么能吃,真是幸福啊!

我离开北京前,她用一张硬卡纸铺在地上,让我站上去,她用笔把我的脚型画在纸上,冬天的时候我收到她寄来的鞋子,非常合适,她说全家人的脚码她都有,这样试鞋不会出错,当然这种方法适用于线下,但前婆婆的各种方法实在是太厉害了,我的知识管理和物品管理,其实有相当程度上是跟着前婆婆和前夫学的。

在网上看到一件衣服时,我通常会想想家里有什么衣服是可以搭配的,这样方便选择颜色,比如我刚上架了一件羊绒衫,我选的是橙色,因为风衣是黑色的,配橙色很亮眼,橙色在秋冬又是很温暖的色彩,另外还有双橙色鞋子可以配一起,收到后穿上风衣、鞋子,感觉非常棒。所以买东西其实也是个系统思考的训练,不能纯靠拍脑袋,也不能碎片化决策。

我买东西其实不会局限于网络,遇到合适的,当然线下也买,而且我买东西比较狠,遇到喜欢的,通常一买就是六七件,以前曾经特别喜欢一个牌子叫古玥姿,买了好多,很可惜后来没了。

很多人其实没想通一个道理:网络购物,其实就是知识的综合运用,涉及到平台、产品(含描述和评价等)、售后政策、个人情况等。

有的人只看到衣服好看,但没看数据,也没想到是否适合自己的身材、气质、没考虑穿着的场合等,往往就会有很高的失败率。

当然,有些情况,是即使了解各方的情况,也还是可能出错,或者是快递发错等,这种情况下,应该怎么做?

尽可能保留现场,收集好证据。

我收到快递后,会先看上面贴的快递单,网购的快递单,通常会在上面写有内容物,因为发货方也要方便核对。

然后尽可能较快地拆开,看一下里面是否符合,如果有错件、漏件,立刻拍照,连快递单一起发给商家。

因为现有商家都有7天无条件退货的服务,如果超过了7天,即使是产品质量问题也会麻烦一点,那为什么不在拿到快递后尽快查看呢?

拍照,我也很专业:先拍近景,再拍远景,因为有时候近景能够说明细节问题,但看不出部位在哪。我还会用划线、标注等工具,指出具体的问题所在,所以我和发货方很少有争执,因为我在问题描述方面非常清晰,而且我的网购记录良好,一看就知道不是无理取闹的。

我之所以在日常网购中特别注意信用,固然是因为我在银行工作时就养成的职业习惯,也是因为我明白:有高信用度往往会获得很多便利,日积月累的信用,当出现争端时,更容易被相信。

网上曾经有个新闻,有人网购了很多衣服,然后要求退货,这样的做法,肯定会被认为是买家有问题。

试穿衣服时,我也不会先清洗,因为衣服通常也没脏到哪里去,而且就那么点试穿的时间,也不见得就会染上病毒。这样,遇有问题,立刻回馈,甚至有时候,我收快递、查看、发现有问题反馈退货、物流上门取件,都会在短短的一小时内完成,连包装都直接用原来的。

不同的东西,有不同的购物要求,比如生鲜类,特别是冷冻类,夏天我通常不会从很远的地方网购,可想而知的,收到的时候估计冰会化掉。这些,可以说是必备的生活常识了。

退换货提供证据时,要合乎店家的标准。

比如大闸蟹,通常是死蟹包赔,但死蟹并不是直接拍只螃蟹就行的,因为从图片上看不出来死活。

网购经历与经验分享(从1998年开始网购很少买错)(5)

我拿到一些物品,特别是数码等,先看说明书,然后研究,不懂的,再问商家,因为接触各种物品多(在银行时期做信贷有分管制造企业,在金蝶做过产品经理和实施顾问,走访过很多厂家,个人对商业又有兴趣,对很多东西的材质、功能、使用方法都非常熟悉),所以出问题的比率也少,很多东西都用得非常好。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关于时间。

我作为时间管理研究者,通常来说会提前购买,有些急用的东西而又必须网购,那就选择京东或者是能包顺丰快递的,我不会急吼吼地下单,然后不断催商家发货。有些东西如果急需,连京东快递都等不及,那就直接线上购买。人是活的,想法是活的,不必受限于网络。

有次在我们幸福生活家女性群里分享买礼物的心得,我说自己会在平常就注意囤一些礼物,而且重要朋友的生日都会有充足的提前提醒天数,这样,在需要送礼的时候,不管是网购还是自己寄过去,都不会贻误时间。到生日前一天了赶紧忙着网购,这样的事情在我身上不会发生。

这种周密、利落的习惯,是贯穿在我的工作和生活中的。

我对自我的道德标准要求很高,从来不会有“因为自己是买家所以可以欺负卖家”、“出了钱我就是上帝”的想法,一买一卖,在关系上是平等的,出了问题,好好解决,也没必要大喊大叫。

所以我在airbnb上订房,在伊斯坦布尔住了一段时间,房主给我的评价很高,说我可以成为他们永远欢迎的客人。

3

但对于无良商家,我也是敢于曝光的。

哪怕对方知道我的住址,可以上门来威胁我,我也不怕。

只要这事值得。

不过在淘宝上是真没遇到过。

毕竟我是会花大量时间去搜索东西、认真查看产品说明、又非常了解购物政策的人。

要说差点受骗的经历,是有。

很多年前,曾经预购了一款智能手表,那时候这种东西还是概念居多,印象中是三百到四百之间(时间很久记不清了),然后到了预约交货的时间,厂方没有践约,又推后几次,感觉不对劲了,于是要求退款,对方不回应,我直接在邮件里说如果不退款,我会发微博维权,然后当天款就退回了。

表的名字我忘记了,后来有不少维权事件,我还曾经帮着转发过。

我的确是运用了微博作为威胁手段,但也不是仗势欺人,我用微博维权有个前提:一定是我占理,否则不占用公共资源。

同时也要看维权成本,像OFO这个事情,就不值得去做。

写到这里已经太长了(4800多字),我还有哪些东西没想到的,大家可以在留言区提问,我再回答补充。

双十一快到了,希望这个分享对大家理性购物有价值。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