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一位当代的著名画家(浓浓墨香颂中华)

介绍一位当代的著名画家(浓浓墨香颂中华)(1)

释演一,字普门,号太朴。

九华山无相寺住持,桐城投子寺住持。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原清华大学中国画研修班导师助教。披度于九华山大觉禅寺。2012年于广东省乳源县云门山大觉禅寺受具足戒。2013年发愿创建了九华山历代高僧墨宝陈列馆,2014年倾力恢复九华山云波书院。2015年又在中国文派发源地安徽桐城,修复曹洞宗祖庭桐城投子寺。2017年开办具有当代佛教中独具特色的文化艺术教学一体化的“当代画僧″僧团。

介绍一位当代的著名画家(浓浓墨香颂中华)(2)

菩提樹下释演一

文/郭传火

大千世界,万事万物,都讲一个因缘。十年前的春天一个上午,我匆匆下飞机就赶往上海敬华拍卖公司的拍卖现场。当时,我拿到竞拍号牌的时候,拍卖早已开始,我坐下来时正在拍弘一大师师兄弘伞法师收藏专辑里一幅弘一大师所绘的梅花团扇。我急翻图录扫了一眼,甚是喜欢,立即举牌,几番回合,竞拍到手。或许,这就是一种因缘。

介绍一位当代的著名画家(浓浓墨香颂中华)(3)

其实,我与演一法师的结识,亦恰是一种因缘,而且正是这幅弘一大师的梅花团扇成就了我与画僧演一的今天——在这十年中,有好几位藏友欲高价求购弘一这幅团扇,均被我婉言谢绝。直至去年冬天的一个上午,我的手机突然接到一个陌生的电话,他说他叫演一,是九华山的一个僧人,出家前是一位画家,非常喜欢我在网上展示的弘一梅花团扇,问我卖不卖?当时一边在电话里与他搭讪着,一边在百度急搜他出家前的名字“魏源”。当我匆匆在网上看完几幅演一法师的山水画后,立即在电话里与他“一槌定音”——弘一大师的团扇送他了,他只需送几幅他自己的画给我就可以了——窃以为,在艺术品市场摸爬滚打近三十年,使我对演一法师书画艺术水平的高低还是具有准确的鉴别能力的。不过,试想:如果当年我没有在敬华鲁莽拍下弘一大师的梅花团扇的话,哪里有可能接到演一法师的电话?如果这十年里因贪图“孔方兄”的话,卖掉这幅梅花团扇,我又怎么可能有缘与演一法师相识相交呢?自然,如果不与演一法师认识的话,我又怎么可能把从美国竞拍回来的明代宫廷御制的袈裟,赠予演一法师创办的历代高僧墨宝陈列馆呢——这不是因缘,又是什么?

介绍一位当代的著名画家(浓浓墨香颂中华)(4)

话说因缘,自然要说起演一法师的书画作品了。中国传统文化已经延续了五千多年,释、道、儒一直作为文化主流,推动著整个社会的运承--这其中,佛教又是参天大树的营养根系,提升着文明社会的进程,我们可以在哲学、文学中找到圆满的答案;如果从中国书画角度来审视,没有书画僧的支撑,一定大为逊色。事实上,我们细读中国绘画史,就会发现,至今被我们所推介的书画家,约有一半来自僧道或信仰佛道的人,他们当中最为杰出的书画僧是贯休、巨然、怀素、智永、法常、宗炳、石涛、八大、石溪、弘仁、普荷、虚谷等……他们是丹青高手,妙笔传道,延续着法灯。

介绍一位当代的著名画家(浓浓墨香颂中华)(5)

佛曾告诉人们,凡夫根尘相接都会被外境污染。外境有六尘,即色、声、香、味、触、法,只要接触之后,顺应自身意愿就会生贪念,贪就是污染;不顺自身之意就产生瞋恚之心,被瞋恚所污染。所以五欲、七情都是污染。但是,真正书画僧的生活又有别于一般僧侣,他们与凡尘有着千丝万缕怎么也割不断的情缘,这样就给他们的人生赋予了更多的色彩。纵观画僧的人生,大都是半路出家,比如八大、髡残、石涛、担当、虚谷、弘一等,他们之所以出家,各有其因,有的出于外界的压力,有的出自内心的召唤,还有的由于种种复杂的纠缠与感伤。

介绍一位当代的著名画家(浓浓墨香颂中华)(6)

或许他们需要清净六尘而“皈依僧”,或许为了寻求解脱之法,或许为了躲藏灾难无奈而隐入佛门。然而,当代画僧演一的出家与历代画僧的出家有所不同,他在出家之前在美术界就有一定的影响和知名度,不但在大学里教授美术,而且多次在全国书画大展里获奖。据我所知,作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演一法师是唯一在国内剃度出家的画僧(史国良是在美国出家)。

介绍一位当代的著名画家(浓浓墨香颂中华)(7)

演一法师在出家前其生存条件、经济条件较为乐观,并不存在以往画僧出家之前的种种遭遇与不幸,他出家的因缘,也就是某夜梦见自己带一群和尚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画展,于是醒来后毅然步入佛门。事实上,我以为演一法师并不是一时心血来潮,他是明明白白的出家,是他解晓烦恼之后的行为,他既已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这也是“人间佛教”的理念——是觉悟之后能为社会、为众生做些什么?演一法师不光是满足于自我解晓,更重要的是把这种解脱经验用绘画这种形式传达给众生,净化社会,净化人心,让人们珍惜今生今世的因缘而行善止恶。与此同时,演一法师他除了给人们传播解脱的方法之外,还要告诉人们真、善、美,所以才促使他才情迸发,灵感泉涌,创作出许许多多大美的艺术精品。

介绍一位当代的著名画家(浓浓墨香颂中华)(8)

演一法师把宗教、艺术和人生融合起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用自己的行动完善了信仰,他在佛缘精舍开拓着另一番“佛教天地”——以笔墨作佛事,我想这亦是弘法的一种使命。佛也曾告诉人们,自性本来是清净的,没有任何污染,人们要从一切污染中回过头来,依自己的清净心,这才是“皈依僧”。对于人生的喜怒哀乐,生老病死、悲欢离合,佛教认为是“苦海无边”;俗世人认为“人生在世,不如意的事十有八九”。但艺术一向是启迪人们追求纯真,净化心灵的,因此当我们今天拜读演一法师的书画时,同时也感受了佛法的滋润。纵观演一法师的作品,那一幅幅充满禅意的书画作品总是妙不可言,意含深远,无不用心体悟佛理禅意,并把这种体悟渗透到笔墨间,形成了虚、空、静、远、圆的深厚佛文化内涵——可想而知,这当然是演一法师与历代书画僧之间因缘的结果。

介绍一位当代的著名画家(浓浓墨香颂中华)(9)

毋庸置疑,禅意的境界,来自于演一法师自心的体悟。如何才能体悟,在于修心;修其清静心,修其干净之心。去其杂念欲望,也就是去其名色之利,进入入禅之妙。所以说,参禅是渐悟中的顿悟,顿悟中的渐悟,顿悟只能是相对的。这就是说,书画艺术家的参禅画境,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渐悟中的顿悟。各种书画流派艺术的个体间应通融无碍,不是排斥的,应吸收相互的优长。故演一法师参透了“禅机”,其创作心志才是通融无碍的“圆融相”,不经意中的直达本心,才如此这般地流淌出“自然”的禅境。

介绍一位当代的著名画家(浓浓墨香颂中华)(10)

总有人认为佛家是一个消极面世,绝於骨肉的宗教。这说明世间的蒙尘太厚,误解了佛教。佛教讲“空”讲“有”时,十分注重对镜。“空”是胜义谛的表法,是谓“自性空”,并不是“完全空”;而“有”则是世俗谛的表法,是谓“缘起有”。“缘起有”指事物相带相依,具是因缘,事物起性。我们通达了此理,也就理解了演一法师出家的选择。

介绍一位当代的著名画家(浓浓墨香颂中华)(11)

多次与演一法师促膝相谈,面对他的坦然与安详,盯着他头上剃度的戒疤,我有时突然会生出恍如隔世的感觉,似乎耳畔荡起九华佛界梵钟的轰鸣,又似乎看到目之所及遥远的地方,演一法师端坐于静谧的山谷,手里握着如椽之笔,身后是与云雾一起缭绕几个世纪的香火,舒缓而袅袅地飘荡着奇妙的禅机--当一阵微风吹过,眼前瞬间明亮清晰了,于是便分不清哪些是演一法师所绘的山水?哪些是我们游历过的风景?哪些是我们心中的大自然?

您若不信,就读手中这本书画作品集吧--我相信,您心中自有菩提……

是为序。由此及彼,遥想远在异乡的演一法师,他端坐菩提树下,默然不语,拈笔微笑。

阿弥陀佛!

郭传火

介绍一位当代的著名画家(浓浓墨香颂中华)(12)

介绍一位当代的著名画家(浓浓墨香颂中华)(13)

介绍一位当代的著名画家(浓浓墨香颂中华)(14)

介绍一位当代的著名画家(浓浓墨香颂中华)(1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