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临终前一天干什么(慈禧临终将大清交付此人)

1908年11月15日17点,慈禧于中南海仪鸾殿病逝。这位中国近代史上的女政治家的去世给了风雨飘摇的大清致命的一击,自此后清王朝没了顶梁柱,留下孤儿寡母苦撑残局,而作为慈禧死后的托孤大臣载沣,更是将爱新觉罗氏的江山拱手让人。

慈禧临终前一天干什么(慈禧临终将大清交付此人)(1)

慈禧当政期间,皇族亲贵中纵有门户派系之争,但一般都不敢张扬,慈禧一死,年轻的载沣即没有慈禧的威望,也不懂得运用慈禧那套恩威并施的用人手法,皇族内部很快四分五裂,政出多门,相互倾轧。

当时,朝堂之上主要结成七党:慈禧当政时已形成气候的奕劻一党;载洵贝勒把持海军,与毓朗合为一党;载涛统军咨府,侵夺陆军部权,收用良弼为一党;肃亲王善耆勾通报馆,据民政部,领天下警政一党;溥伦阴结议员为一党;隆裕以母后之尊,宠任太监小德张为一党;载泽是隆裕姻亲,握财政大权为一党;监国福晋(载沣的妻子、荣禄的女儿)颇通贿赂,联络母族为一党。

皇族内部虽然派系林立,你争我斗,但是在抑制奕劻的问题上,倒是形成了完全一致的意见。奕劻为了对付各路政党,拉拢军机大臣那桐、徐世昌等人,别树一帜,以达到保护自己的目的。

奕劻自从荣禄死后,成为了领班军机大臣,慈禧末年,奕劻身兼数职,集中央财政、外交、军事大权于一身。载沣监国后,失去慈禧庇护的奕劻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境地。然而,载沣因顾忌奕劻与列强的关系,也因自己与隆裕太后的矛盾而打消了排斥奕劻的念头。

如此一来,奕劻在慈禧死后不仅没有垮台,反而在宣统朝成立内阁时,摇身一变又成了国家的内阁总理大臣。

载沣对奕劻的态度让各派皇族势力十分不满,尤其是亲贵中的载泽一党,与奕劻势不两立。载泽眼看奕劻揽权纳贿危及清王朝的统治,可又扳不倒他,这让他忿忿不平,又因载沣对奕劻的暧昧态度,使得载泽与奕劻的明争暗斗中经常处于劣势,为此,载泽对载沣有一肚子的意见。

慈禧临终前一天干什么(慈禧临终将大清交付此人)(2)

亲贵中肃亲王善耆也是一支能左右政局的势力,善耆与奕劻也是宿敌,在光绪末年,善耆就日夜想着取代奕劻。到了宣统朝,善耆以为奕劻已成众矢之的,身败名裂是早晚的事,他认为此时的目标已不是奕劻,而是掌权的载沣兄弟。

为了实现掌握国家权力的梦想,善耆不仅加紧笼络各立宪派人物,甚至还利用手中的权力向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暗中联络。这种脚踏两只船的行为,渐渐地被载沣兄弟识破。他们对善耆采取了防范措施,后来善耆始终没获得军权,连民政大臣的职务也被撤了。

慈禧临终前一天干什么(慈禧临终将大清交付此人)(3)

最让载沣伤透脑筋的是隆裕太后一党。溥仪继位后,隆裕太后一心想效仿慈禧,通过各种途径想把权力集中到自己手上。因为监国摄政王载沣权力过大,隆裕太后对此很不放心,而且皇族内部攻击载沣的人也不在少数,甚至一度刮起了隆裕太后要垂帘听政的传闻,这让载沣每天惴惴不安。

慈禧死后,中央统治集团内部的极端混乱局面将载沣置于一种十分尴尬的境地。载沣原本是一个胸无大志、慵懦无能的人。他谦抑退让、疏懒自乐,缺乏危急时刻执掌大权者所需要的一些能力特质,慈禧之所以选择他为监国摄政王,就是看上了他的平庸与没有野心这一点。

宣统年间,载沣对于朝中当权亲贵的权力倾轧、中央政府内部轴心之烂的状况毫无应对办法,当初,慈禧太后决定把溥仪立为皇嗣,任命他为摄政王时,他也曾叩头立辞,惹得慈禧对他这种不争气的举动大动肝火,当众斥责他:“此何时而讲谦让,真奴才也。”

慈禧临终前一天干什么(慈禧临终将大清交付此人)(4)

载沣当家作主之时,与四军机同席议事,一切不敢自专,这与慈禧时代的恭亲王奕䜣形成鲜明对比,即便载沣有奕䜣一半的魄力和能力,想必大清也不会如此快就灭亡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