貂蝉故里在哪(美女貂蝉出生在这里也就不奇怪了)

忻州,离太原不到一百公里,是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尤其是当地的温泉特别好,因此当地的女人普遍皮肤白皙,牙齿洁白,所以说古代四大美女之貂蝉出生在这里也就不奇怪了,此地向来就是出美女的地方

貂蝉故里在哪(美女貂蝉出生在这里也就不奇怪了)(1)

貂蝉故里在哪(美女貂蝉出生在这里也就不奇怪了)(2)

貂蝉故里在哪(美女貂蝉出生在这里也就不奇怪了)(3)

貂蝉故里在哪(美女貂蝉出生在这里也就不奇怪了)(4)

貂蝉故里在哪(美女貂蝉出生在这里也就不奇怪了)(5)

貂蝉故里在哪(美女貂蝉出生在这里也就不奇怪了)(6)

貂蝉故里在哪(美女貂蝉出生在这里也就不奇怪了)(7)

貂蝉故里在哪(美女貂蝉出生在这里也就不奇怪了)(8)

貂蝉故里在哪(美女貂蝉出生在这里也就不奇怪了)(9)

貂蝉故里在哪(美女貂蝉出生在这里也就不奇怪了)(10)

貂蝉故里在哪(美女貂蝉出生在这里也就不奇怪了)(11)

貂蝉故里在哪(美女貂蝉出生在这里也就不奇怪了)(12)

在忻州市忻府区,因美人貂蝉的存在,历代就盛传一句“定襄没好男,忻州没好女”。原因是:民间传说三国时吕布出生在定襄,由于他风流倜傥,英武豪迈,把定襄男人的英气全部拔尽,导致后代的男人没有一个俊朗英武的;而貂蝉由于出生在忻府区,把那里的秀气全部拔尽,使三年的桃杏花不开,导致后代再也生不出漂亮的女人。

貂蝉是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而且是三国时代的美女英雄。她的存在,有历代的稗史、文艺作品及民间传说可以得到佐证。

在唐宋“话本小说”相当盛行的时候,关于貂蝉的故事就以艺术的形式在中国大地传开。据宋人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当时最为流行的“说话艺术”说“三分”,就是由艺人在民间讲解的三国故事。当时关于貂蝉的故事已不限于从前的民间口头流传,而是已成为一种艺术形象,在中国文艺史崭露头角。

其实对于历史上是否真有貂蝉其人,我国明代文学家杨慎,清末学者俞樾,近代学者、文学家蔡东藩,都认为在历史上貂蝉确有其人。素以严谨著称的大学者蔡东藩先生在《后汉通俗演义》第六十九回夹批中说:“貂蝉不见史传,但征诸稗史,传闻凿凿。”又说:“或谓貂蝉为他人所捏造,故不见传,然视唐李贺《吕将军歌》‘溘溘银龟摇白马,傅粉女郎火旗下’,可见当时必有其人。”对于他人所谓貂蝉“失身受污,有亏大节”之说,他反驳道:“庸讵知为一身计,则道在守贞;为一国计,则道在通变。普天下忠臣义士,猛将勇夫不能除一董卓,而貂蝉独能除之,此岂尚得以迂拘之见,蔑视彼姝乎?……貂蝉,吾爱之重之。”

“长安兵变”之后,这位绝世美女的下落也同样成为了一个谜团,让人捉摸不定,更多的人仍在关心着貂蝉其后的命运。不过可惜的是,作者罗贯中也没有把她的结局交代清楚就草草了事了。只是在第十九回“下邳城曹操鏖兵,白门楼吕布殒命”中,吕布将要败亡之前,貂蝉有过短暂的出场,劝诫吕布“将军与妾作主,勿轻身自出”。吕布放弃了陈宫的妙计,被擒身亡。原本那个深明大义、侠肝义胆的貂蝉似乎随着连年的征战已经被磨去了原有的棱角,变得碌碌无为,儿女情长了。吕布死后,罗贯中没有再向读者介绍貂蝉此后何去何从,也许是被好色的曹操金屋藏娇,也许是同吕布一样被处死。罗贯中的这一疏忽竟成了一个让后人不解的千古谜案。

在民间,关于美女貂蝉的下落存在着“惨死”和“善终”两大系列。

“惨死”系列里面有三种不同的版本,第一个版本是昆剧《斩貂》中描述吕布在白门楼被曹操斩首,他的妻子貂蝉被张飞转送给了关羽,但关羽拒绝接受这位带有污点的女子,恐其水性杨花、朝三暮四,唯有一死才能保全其名节,于是乘夜传唤貂蝉入帐,拔剑痛斩美人于灯下。第二个版本出自明剧《关公与貂蝉》,剧中貂蝉向关羽痛诉内心的冤屈,并详细讲述了自己施展美人计为汉室锄奸的经历,以此赢得了关羽的爱慕与景仰。但是关羽最终决定为复兴汉室而献身,貂蝉也只好怀着满腔柔情自刎,以死来证明自身的政治贞操。第三个版本讲述的是貂蝉在关羽的庇护下逃走,削发为尼,但曹操派人追捕。为了不使关羽等人难做,貂蝉毅然拔剑身亡,一缕幽怨的香魂,随着国家大义而去。

“善终”系列也同样有三个版本。第一个版本是貂蝉最终出家为尼,并以佚名的方式写下了杂剧《锦云堂暗定连环计》,以此向世人表明自己的政治贡献,最终在尼姑庵里寿终正寝。第二个版本则是说关羽没有贪恋女色,而是护送貂蝉回到其故乡木耳村。貂蝉则是一直守节未嫁,最终被乡人建庙祭奠。第三个版本称貂蝉被关羽纳为小妾,并送往成都定居,但是关羽却没有想到自己最后竟是兵败身死,而可怜的貂蝉从此流落于蜀中,成了一名村妇而已。

总之,关于“貂蝉”其人,在正史的记载中是非常模糊的,仅仅是一个若明若暗的影子而已。其下落究竟如何,至今已经很难考证。但我们可以根据情理来推断一下:董卓死后,貂蝉落入了吕布之手,吕布败亡后,她又辗转到曹操手中。尽管这些都没有史书的记载,但也是合乎逻辑的。至于她的最后下场如何,由于史书绝无记载,便是一个千古之谜了。我们也可以做一个合理的推断,不外乎有两种可能性:一种可能,是在曹操宫中了却余生。吕布败亡12年后,即建安十五年(210年),曹操在邺城修建铜雀台,纳诸伎于其上,习演歌舞,或许“貂蝉”应该也包括在内吧。另一种可能就是在残酷的战争环境中,貂蝉作为一个随军的弱女子,随时随地都有生命危险,不知何时就已经香消玉殒了。

那么貂蝉究竟又是忻府区的哪里人氏呢?

在历史上,忻府区木芝村,又叫木耳村,是因本地盛产木耳得名。在元代无名氏所作的杂剧《锦云堂暗定连环计》第二折中有貂蝉对司徒王允的一段道白:“望老爷停嗔息怒,暂罢虎狼之威,听孩儿慢慢地说来。您孩儿不是这里人,是忻州木耳村人氏,任昂之女,小子红昌……”此段道白,把貂蝉的籍贯、身世等,都做了明确的交代。

在北魏太和五年,木耳村当地群众自发筹建了法云寺,此寺院位于现貂蝉陵园以北约100米处,内有貂蝉庙和关公庙。貂蝉庙门前有歌颂貂蝉的一副楹联,上联是:貌压西施美人计;下联是:胆胜荆轲除国贼。在木耳村与南邻韩岩村交界处的西侧,还有王允街以及高达4米的貂蝉牌楼。牌楼两侧有楹联,上联:殉情入井能全孝;下联:痛骂曹贼更守贞。此牌坊建于什么时候不得而知,但是毁于“文革”。而在木耳村的瓦滓地,今貂蝉陵园以西200米处,还有貂蝉坟,坟前立有一座六棱碑,碑上有四字“烈女志铭”。碑后有用篆字书写的碑文,一般老百姓难以认得。

1994年,木耳村人为纪念貂蝉,投资近百万元,在本村之南建起了一座貂蝉陵园。此陵园占地7000平方米,坐西向东,内有貂蝉彩塑馆和陵园风景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