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艺术展览作品(声生当代艺术展一场)

学生艺术展览作品(声生当代艺术展一场)(1)

学生艺术展览作品(声生当代艺术展一场)(2)

李星宇《声音盒子》

当策展团队走过6000公里,深入贵州这片悠久神秘的沃土时,一场没有文字承载的原生态艺术展——《声·生》当代艺术展就此开启。

他们联合艺术家,对原生态语言、音乐、歌声进行收集,最终通过声音艺术、机械互动装置、光影互动体验、沉浸式视听空间、实验音乐与影像等多种前沿艺术形式进行创新呈现,期待更多人能够了解古老村寨原生态的魅力以及“声”在文明传递中不断生长的力量,与观众一起体验一场关于“生命”的流动与变奏。

学生艺术展览作品(声生当代艺术展一场)(3)

《声·生》当代艺术展

近期,华熙集团云中系列活动“云中黔歌”主题《声·生》当代艺术体验展在华熙 LIVE五棵松的北京时代美术馆正式开展。展览设有“声啟”“声韵”“声振”三个主题单元,邀请11位当代艺术家,通过14组艺术作品阐释声音如何承载文化及无形的波长中所蕴藏的、超越生命本身的希望与意义。展览展期为2022年12月20日至 2023年2月27日。

《声·生》当代艺术展由三个主题单元组成——“声啟”“声韵”“声振”。

第一单元“声啟”是《声·生》的序曲,这个单元通过外部视角,以开啟万物生命的本体之声与内驱之声。“声啟”向观众解释声音如何产生,以及万物如何借由原初的“物性”传递专属生命的“内驱”之力。

声是自然万物的本源,也是人类文明延续的基础。“音动乎心,鱼翔于鼓”,艺术家汤杰作品《石语》,通过自然之“石”与人造之“鼓”的碰撞,敲响文明起源的共生篇章,由此唤醒观众对自然万物孕育人类文明的记忆。

学生艺术展览作品(声生当代艺术展一场)(4)

汤杰《石语》

艺术家侯再伦的作品《过去、现在、未来》,用如同诺亚方舟的桃树、地上的灰烬、灰烬中生长的种子,对生命生存空间进行探讨,阐述了在一个无法预知与判断、充满矛盾的世界,一切又将如何在不定之中继续前行的状态。

声音艺术家、音乐人李星宇用他的作品《声音盒子》邀请观众在窗前驻足,倾听他收集的自然之声、城市之音,以此重新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学生艺术展览作品(声生当代艺术展一场)(5)

侯再伦作品

体验了外部视角之后,第二单元“声韵”则从内部视角出发,探索文明在延续的过程中,如何启迪希望并传递生命的能量。

北京时代美术馆馆长兼艺术家赵燕、视觉艺术家刘皓帆与声音艺术家小河共同创作的作品《声·万物》,采集源自黔东南的风物吟唱,将包括侗族、苗族、瑶族等少数民族的歌谣、芦笙和牛腿琴的鸣奏置于源于自然的风声、沙声、水声之中,与AI视觉艺术相结合,以“看得见的声音”来展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多彩生命样貌。

学生艺术展览作品(声生当代艺术展一场)(6)

赵燕 x 刘皓帆 x 小河《声·万物》

“鬼才”艺术家宋三土,展出《创世,大地与圆》《花与刺》《宇宙山》《流浪的花朵》等多件作品,其中《花与刺》由蛋清涂抹的侗布、贵州乡野间的刺梨花与发出清脆响声的童趣泥哨等组成,其柔软、蜷缩、紧紧抱团的样子,表达出贵州当地劳动妇女团结、乐观及向上的精神情感及对生命力量的渴望。

学生艺术展览作品(声生当代艺术展一场)(7)

宋三土《流浪的花朵》

艺术家张振作品《种水计划》,以代表着贵州地貌的丹霞石作为空间的分布,通过数字交互手段及水的再视化呈现,营造了贵州在地空间与人之间通过“水源”的紧密联系,希望引发公众对自然环境与人类、科技、社会的思考。

学生艺术展览作品(声生当代艺术展一场)(8)

张振《种水计划》

进入第三单元“声振”主题以生命为核心,探讨人类文明与信仰的传承中,声音如何跨越个体生命的长度,共振出当代与传统的联接。这个单元的作品将内外视角进行有机结合,回荡出过去、现在与未来的生命强音。

纸做的艺术家陈粉丸带来全新作品《剪纸宇宙》,将过去十年中创作过的剪纸纹样以“树”的方式“生长、联接”在一起。跳跃的颜色、镂空的剪纸与无限的镜像,带来诗意和美的享受。

学生艺术展览作品(声生当代艺术展一场)(9)

陈粉丸《剪纸宇宙》

艺术家郑靖的《时空回响 - 黔中》,结合贵州当地采集的方言童谣、坊间叫卖声与现代城市等不同声音,以儿时的镜面反光游戏 , 将时间与空间、历史与当下置于同一维度的声景之中,碰撞出生活与文明的共振,唤起刹那即永恒的乡愁。

学生艺术展览作品(声生当代艺术展一场)(10)

郑靖《时空回响 - 黔中》

艺术家夏炎的绘画装置《索引》,借由20世纪80年代的图书馆索引柜,希望通过“索引”的方法,建构一套能检索问题的逻辑系统,将我们当下每一刻的发生进行归纳与存储,将过去、现在以及未来紧密相连。

学生艺术展览作品(声生当代艺术展一场)(11)

夏炎《索引》

可以说,“声生”是一种以对自然万物本身的崇拜所孕育的文化“根性”,随时间长河绽放出人类在世代繁衍与传承中对于生命启迪与希望的能量;而伴随“声生”所展开的文明发展脉络则是一种面向未来的开放命题:那些从过去走到当下的文化瑰宝,我们如何在当下转化与重生,迸发出新的生命力,继续不息地流动、延续。

当我们将古老的、过去的声音,以一种现代的、未来的方式展开并重构,我们或许能“聆听”到更多“心灵之音”与“希望之声”。

学生艺术展览作品(声生当代艺术展一场)(12)

文 王雅静

编辑 韩哈哈

图片及资料提供 北京时代美术馆

相关阅读 & 近期热点

黄觉:深刻的,还是一晃而过的

胡杏儿:忙碌是一种幸运

吴彦姝&奚美娟:心灵相通 成就彼此

陈萨:弹奏永远指向内心

KnowYourself钱庄:置身事内

赵佳丽:不定义美丽 不定义青春

金博洋:一直想要战胜挑战

王诗玥&柳鑫宇:感谢你的坚强和陪伴

武大靖:英雄集体成就了我

策展人祝羽捷:探索爱、治愈、成长的可能性

编舞艺术家戴露:未来对我来说充满未知,特别好

钢琴家张浩天:NFT是我们走向虚拟现实的一步

学生艺术展览作品(声生当代艺术展一场)(13)

点击以下封面,一键下单新刊

「 2022年12月22日 陆毅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