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这个冬天热情沸腾的北京冬奥会(北京冬奥会赴约冬奥)

新华社河北崇礼2月15日电(记者郭雅茹、卢星吉、杨帆)14日,在张家口赛区举行的自由式滑雪女子坡面障碍技巧资格赛中,与谷爱凌同场竞技的两位外国运动员先后摔倒在赛道,现场一群身着橘色马甲的医护人员迅速进场,第一时间进行救治和转运。

让这个冬天热情沸腾的北京冬奥会(北京冬奥会赴约冬奥)(1)

2月14日,医护工作者怀伟在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冰川”雪道起点处备勤。新华社记者陈益宸摄

赛时张家口赛区共将产生冬奥会109枚金牌中的51枚,且全部为雪上项目。面对雪上项目速度快、救援难度大、损伤发生风险高的情况,如何让运动员得到快速有效救治,成为冬奥服务保障的一个重要环节。

冬奥赛场 有人默默守护

时间回到2月9日,单板滑雪男子U型场地技巧展开资格赛争夺。中国小将高宏博站到了出发台上,可是他并没有完成任何技术动作,仅仅做了几次简单的跳跃就结束了他的第一次冬奥会之旅。

当天晚上,高宏博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这几天的心路历程,大家才知道原来比赛前他摔伤了踝关节,但一直在咬牙坚持比赛。

比赛进行时,他不是一个人在承受伤病和痛苦——在北医三院崇礼院区冬奥医疗保障指挥中心里的所有人,都盯着直播画面。看到高宏博完赛后,创伤中心准备接诊,护士早已收拾好房间,医护人员提前开始术前准备。

让这个冬天热情沸腾的北京冬奥会(北京冬奥会赴约冬奥)(2)

2021年3月14日,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医疗队医生怀伟(中)与队友在崇礼参加雪地救援培训。新华社记者张玉薇摄

高宏博的主管医生、北医三院运动医学科主任医师刘平介绍,赛前训练中,高宏博不慎摔伤踝关节,经过场地救援后迅速转运到北医三院崇礼院区,诊断伤情较为严重。“我们不建议他继续参加比赛,可是他渴望站到冬奥会的赛场上,哪怕仅仅是在出发台上出现一下都行。”

“我们运动医学人,是最能理解运动员的心的。运动员的不放弃,给了我动力。”刘平说,“我马上给他进行了运动医学的专业评估,进一步判断之后,在宏博的踝关节上打上了绷带,让他穿上滑雪靴,虽然有点紧但能塞进去。我告诉他‘只要后天肿胀无明显加重,就可以参赛,但是决不能进行高难度动作’。”

比赛结束后,高宏博被转运回到医院。10日下午,刘平和同事们一起为高宏博完成了手术,手术过程十分顺利。术后,高宏博在微博上给关心他的网友报了平安。

“家门口的冬奥盛会,运动员有自己要实现的梦想。我们要做的是帮助他们,站在身后,保驾护航。”刘平说。

强强联手 赛场内外合力保障

北医三院崇礼院区是张家口赛区医疗保障的第一转诊救治定点医院,在“相约北京”系列测试赛期间,该院区与北京市红十字会张家口赛区999直升机保障组联合进行了四次直升机急救演练,构建了一整套应急流程。

2月7日11时35分,院方指挥中心收到北京市红十字会张家口赛区999直升机保障组的接诊指令,有运动员受伤。“伤员从现场到院区,几十公里的距离,从伤情接报到急诊抢救室接受救治,整个过程不到20分钟。”指挥中心工作人员杨钟玮说。

让这个冬天热情沸腾的北京冬奥会(北京冬奥会赴约冬奥)(3)

2020年8月26日,医务人员在北医三院崇礼院区的停机坪上进行病患转运演练。新华社发(武殿森摄)

2018年12月7日,崇礼院区正式挂牌成立,时任北京大学运动医学研究所所长、曾经担任过北京奥运会和伦敦奥运会中国国家队医疗专家组副组长的敖英芳担任院长。

“冬奥项目特点、天气等影响,当时崇礼区人民医院是一家二级医院,满足不了冬奥会要求。”敖英芳说,“为此,我们历时三年多将崇礼院区上升到三级医院,成为张家口赛区第一转诊救治医院,同时获批首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赛时,闭环内140余名成员组成的医疗保障团队涵盖运动医学科、骨科、神经外科、心内科、急诊科、胸外科等不同专业。”

除此之外,身处赛场的雪道医生和各个医疗救治站也协同发挥重要作用。

记者采访了解到,近3年来,北京冬奥组委联合北京市卫健委和河北省卫健委从北京和河北各地市的医院选拔了100多名会滑雪的医生负责赛道的医疗保障工作。他们进行了滑雪技术、医疗救援技术、英语水平的学习,现在几乎每个人都具备了世界水平的应急救援培训医学技术,争取在极短时间内到达任何需要救助的地方,完成保障任务。

目前,张家口赛区闭环内共有医疗站129个,配备了177辆救护车,医务人员1680名。这些保障人员全部由河北的优秀团队牵头,北京给予了大力支持,同时赛区内配备了专业认证的医疗设备,救治流程都经过国际奥委会的确认。

后奥运时代 惠及本地发展

据北医三院崇礼院区数据显示,1月27日至今,该医院共收治闭环内患者280余名,包括运动员19名,其中14名外籍。

北医三院崇礼院区医务科副科长丁中伟介绍,除救治受伤运动员,崇礼院区还承担了闭环内利益相关方约3万人的医疗服务职责,与此同时,张家口市崇礼区居民的日常医疗服务也不能停下来。

“作为首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试点建设单位,我们为北京冬奥会提供医疗保障的创伤中心楼,已经如期投入使用。在测试赛和冬奥会期间承担闭环内伤病员的救治任务。由于冬季寒冷,二期工程暂时停工,冬奥结束后,我们会抢抓时机,争取二期2023年投入使用。”敖英芳说。

让这个冬天热情沸腾的北京冬奥会(北京冬奥会赴约冬奥)(4)

2021年11月3日,北医三院崇礼院区进行冬奥会前老院区发热门诊、放射科疫情防控演练。新华社发(赫海霞摄)

据介绍,二期工程将利用北医三院的品牌、技术、人才优势,按照“大专科、小综合”的功能定位,以运动医学为特色,全面提升崇礼院区医疗、教学、科研等能力和水平。敖英芳说:“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是在打通健康中国建设的最后一公里,把老百姓家门口的医院水平提高了,有能力帮老百姓看好病,让老百姓不至于有病必须往北京跑。”

此外,敖英芳表示:“打造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不能把大城市的医生都调过去,得通过各种形式,把地方的人才培养起来。我觉得在当地留下一支永远带不走的医疗队,比什么都强。”

北京冬奥会结束后,崇礼的雪场将迎来更多冰雪运动爱好者。依托崇礼院区建立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将这里建成冰雪运动医学中心,不仅可以第一时间接诊好冰雪运动中受伤的患者,还能满足当地居民的日常看病需求。

来源: 新华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