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三七空腹吃好还是吃了饭吃好(三七该空腹还是饭后吃)

随着三七的养生健康价值受到更多的人喜爱,大家对三七的吃法因为越加关注三七的功效广泛而集中,有活血和补血的双向调节功效,三七的吃法不同,其功效也不一样;用于日常保健,主要有两大方面:补血和活血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下三七粉的吃法,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吃三七空腹吃好还是吃了饭吃好?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吃三七空腹吃好还是吃了饭吃好(三七该空腹还是饭后吃)

吃三七空腹吃好还是吃了饭吃好

随着三七的养生健康价值受到更多的人喜爱,大家对三七的吃法因为越加关注。三七的功效广泛而集中,有活血和补血的双向调节功效,三七的吃法不同,其功效也不一样;用于日常保健,主要有两大方面:补血和活血。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下三七粉的吃法。

三七服用时间

早上服用:

早饭后服用三七粉5克左右,用温开水送服。可以增强免疫力、抗衰老等功能。

晚上服用:

服用三七粉最好在饭前服用,有助于改善睡眠。如果在饭后服用请少量,最好不超过5克,晚上过量服用,有兴奋作用。最好不要在睡前服用三七粉,因为服用三七粉容易口渴。

空腹服用还是饭后服用:

空腹服用是为了使药物较快进入肠道,有利于肠道吸收,减少食物对其生物利用度的不良影响。

胃不好的饭后服用:

将三七粉安排在进餐后30分钟左右服药,以减少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有利于药物的吸收和利用。

温馨提示:相对于饭前,饭后服用三七更适合普遍大众。

三七生打熟补

◆生吃:

每天3-6克,温水或者牛奶分两次送服,一次2到3克较为合适。

◆主治:

跌打瘀血、外伤出血、产后血晕、吐血、衄血等血症。并可防治冠心病、高血脂、高血压等。

◆熟吃:

直接用开水冲服。或是将三七粉炒熟服用。炖鸡或者炖排骨,鸡或者排骨熟后,加入10-20克三七粉或者三七头,炖10分钟即可。

◆主治:

补血、活血、用于身体虚弱、食欲不振、神经衰弱、过度疲劳、失血、贫血等。

三七针对各类常见症状的吃法

气血虚弱

包括贫血,面色苍白,头晕眼花,四肢乏力,动则气促,食欲不振,血象下降(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数值下降)等,可服用三七及相关制品,如三七粉、三七汽锅鸡、三七粉蒸肉饼、三七总甙冲剂等,能使精神健旺,血象回升。

神经衰弱

失眠多梦,食少乏力,精神不振,有增加睡眠,振奋精神,增进食欲之功。可于每日临睡前开水吞服生三七粉2克,或服三七总甙冲剂。

冠心病或有冠心病倾向

有胸闷、胸痛、心悸等症,可每日早晚吞服三七粉2次,每次1~ 2克。或配丹参,等分为末,每次吞服2~ 3克。也可服复方丹参片。

三七具有活血化瘀而不伤正,补益强壮而不壅滞的优点,既改善了冠状动脉的血液运行,又可补益正气,增强战胜疾病的能力

血脂(胆固醇)过高

肥胖超重,可每日吞服三七粉2~ 3克,连服1周,休息1周。也可配制何首乌、黑芝麻、泽泻等分为末,每日服5克,分早晚2次服。

既可降血脂,降胆固醇,防治动脉硬化,又可防治须发早白。这一作用可能与三七促进人体物质代谢的作用有关。

跌打扭伤

外伤跌打骨折常有出血、瘀血、皮下青紫、局部肿胀、疼痛等症状。

一般外伤后(如跌打损伤,骨折)应吞服生三七粉,每次2克,日2次,连服5~ 7天,可收血止、瘀消、肿消、痛止之功。

胃病

可单吞生三七粉2克,日2次,连服10天。也可配白及、黄芪、黄连等分为末,每服4克,日服2次。有促进止血、使溃疡病灶愈合、止痛等作用。

三七食疗方法

分类

方名

组成

养心方

参七龙眼粥

三七粉5克、西洋参粉5克、龙眼10克、粳米50克

健脾方

淮七莲子猪肚汤

三七粉6克、山药100克、莲子20粒、猪肚1个

润肺方

虫草花三七鸭汤

三七粉8克、虫草花10克、老鸭1只

慢支方

百合三七兔肉汤

三七粉8克、百合20克、兔肉250克

淋证方

五汁饮

三七粉8克、莲藕、梨子、荸荠、甘蔗各500克

调经方

三七母鸡汤

三七粉8克、枸杞15克、大枣15克、当归5克、老母鸡1只

补血方

阿胶地黄粥

三七粉8克、阿胶30克、生地30克、粳米50克

御寒方

七归干姜羊肉汤

三七粉8克、当归5克、干姜15克、羊肉500克药用禁忌

吃三七的禁忌

正常经期不宜吃三七

长期服用三七粉保健的人群,在一些情况下也应该停服一下,比如女性月经期间不宜服用三七粉,三七粉活血化淤,易导致月经出血过多,但如果是血淤型月经不调,则可以用三七粉活血化淤来调理月经。

孕妇怀孕期间也不要长期服用三七粉

孕妇怀孕期间也不要长期服用三七粉,这是基于孕期谨慎用药的原则,以免误伤胎儿。

服用三七粉也要忌口,服用三七粉当日,应忌食蚕豆、鱼类及酸冷食物。

三七虽好,但是也是有禁忌的!在禁忌的时候吃,不但不能治病,反而会加重病情!吃对三七,呵护全家健康!希望你知道后也告诉身边的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