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姓什么其实曹操并不姓曹 说说枭雄姓氏曹

  曹姓位列《百家姓》第26位。此姓氏在韩国亦有分布,但“曹”字在韩语汉字中写做“曺”。

曹姓在先秦时期的来源,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出自古曹姓,即由陆终(颛顼玄孙)的第五子晏安分化为祝融八姓中的曹姓。

二是出自姬姓。曹姓始祖是曹叔振铎,姬姓,名振铎,周文王之子,周武王的同母弟,武王克商后被封于曹国,建都陶丘(现山东省定陶县西南)。传位二十六代,共558年。前487年,为宋国所灭,后世子孙遂以曹为姓。

曹刿,今山东菏泽市定陶区人,即是曹叔振铎的后人,为春秋时期鲁国大夫,政治家、军事家。《左传》中记载的庄公十年(前684年)的长勺之战中,既有“曹刿论战”的名篇,又有“一鼓作气”的典故。

曹操姓什么其实曹操并不姓曹 说说枭雄姓氏曹(1)

曹姓最著名的人物当属曹操。曹操(155年-220年),字孟德,小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著名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和诗人,三国时代曹魏奠基者和主要缔造者。曹操号称一代枭雄,于建安年间权倾天下,在世时官至丞相,爵至魏王,谥号武王。

曹操之父曹嵩,字巨高,灵帝时曾为大司农、大鸿胪、太尉,位列三公。曹操起兵参加董卓讨伐战,曹嵩不肯相随,逃往徐州琅琊国。曹操担任兖州牧后,曹嵩前去投奔,进入兖州泰山郡时,徐州陶谦因痛恨曹操攻打自己,便派手下将曹嵩杀害(另说是陶谦手下张闿贪财而杀死曹嵩)。曹操以为父报仇之名攻打陶谦,在徐州屠城。曹魏黄初元年,曹丕追谥曹嵩为太皇帝,故也称魏太帝。

曹嵩的身份一直存在争议,皆因他是宦官曹腾的养子,这连累得曹操是否真的姓“曹”也被打了问号。曹腾,字季兴。自小入宫,桓帝时封费亭侯,迁大长秋,加位特进。曹腾在宫中三十余年,历事四帝没有过失。他所荐之人如陈留的虞放、边韶,南阳的延固、张温,弘农的张奂,颍川的堂谿典等,都是海内名人。种暠曾向皇帝举报曹腾结交外臣,要对其免官治罪;曹腾却不介意,还常称种暠为能吏,有事上之节。种暠后来升任司徒,对人说“今日为公,乃曹常侍力也”。曹魏太和三年六月,魏明帝曹叡追尊曹腾为高皇帝。曹腾也因此成为中国历朝所有皇帝包括被追尊的皇帝中唯一为宦官者。另外,曹腾却有一个妻子吴氏,太和三年追谥高皇后。

曹腾之父曹萌,字元伟。他有长子伯兴、次子仲兴、三子叔兴、四子季兴,其中的四子季兴即为曹腾。另外,曹萌一个儿子叫做曹鼎,据说是曹休的祖父、曹洪的伯父。这个曹鼎可能是曹萌前三子其中之一,也可能是曹萌的第五子,将是确定曹操真正身世及后人血脉的核心关键人物,下文详述。

曹嵩的本来身份暨曹操的身世,历来众说纷纭吵闹不休,但大体上可以分为三派:

一是“和稀泥派”。这一派源自《三国志》作者陈寿的一句“莫能审其生出本末”,回避了问题,实际等于没说一样。

二是“源出夏侯派”。这一派势力最强壮,源自《曹瞒传》和郭颁《世语》中曹嵩本姓夏侯的说法。后世的潘眉(康熙时人物)、林国赞(光绪时人物)、姚范(康乾间人物)和赵一清(康乾间人物)更认为,陈寿将诸夏侯与诸曹放在同一个列传中,隐寓夏侯氏是曹魏的宗室,曹操是夏侯氏的子孙。

三是“曹氏派”。这一派以魏晋时期曹氏皇族为主,不过后世和者聊聊。

曹操姓什么其实曹操并不姓曹 说说枭雄姓氏曹(2)

文史界重点围绕曹氏是否源出夏侯氏,曾展开漫长的针锋相对的论战。

陈寿《三国志》中有一句“夏侯、曹氏,世为婚姻,故惇、渊、仁、洪、休、尚、真等并以亲旧肺腑,贵重于时,左右勋业,咸有效劳”。何焯(康熙朝帖书四大家,精干校书,长于考据)抓住“世为婚姻”一句不放手,认为夏侯惇的儿子夏侯楙娶了曹操的女儿清河公主,夏侯渊的儿子夏侯衡也娶了曹家的女子,所以曹操源出夏侯氏的说法是东吴使坏,不可信。

赵一清(康乾间人物)丝毫不给何焯面子,说曹操把女儿嫁给夏侯楙是想掩盖自己的出身,曹操老头才坏得很,何焯据此辩证曹操不是夏侯氏的子孙完全是颠倒事实。

恽敬(乾隆时阳湖派创始人之一)是站在何焯一边的,他说曹操再坏也不会做出近亲通婚之事。曹氏与夏侯氏世代通婚,而夏侯惇、夏侯渊和曹仁、曹洪、曹休、曹真等是曹魏开国元勋,他们死后,曹爽与夏侯玄陆续被杀,大权归于司马氏,所以陈寿将夏侯氏与曹氏合传,让后人看到曹魏兴衰的缘由,这是陈寿定下的史学法规。

洪亮吉(乾嘉年间文学家)也帮何焯说话,他说魏晋时就有传言说曹操是夏侯氏的子孙,所以陈寿特别说明夏侯氏和曹氏世代通婚,等于间接驳斥了传言。洪亮吉更直截了当地说,凡是将《曹瞒传》和《世语》当做信史的人都是不善于读史书的。

没清净几年,周寿昌(道光至光绪年间人物)就出来爆料,说陈矫原为刘氏子孙,后来做了舅家养子改姓陈,反过来又娶了刘颂的女儿,刘颂与陈矫是近亲。曹操爱惜陈矫的才华,特别下令禁止诽谤此事。所以说曹操禁止人们议论同姓通婚,也是为自己的私事提供方便。

刘咸炘(清末民初史学家)也认为陈矫的段子很有杀伤力,他还补刀说曹嵩是宦官养子在当时人所共知,也没见曹家对此事避讳,不避讳宦官养子出身而避讳出自夏侯氏是不近人情。同时,刘咸炘认可恽敬对曹氏夏侯氏合传的解释;但却骂洪亮吉是曲解了陈寿的意思。

吴金华(现代人物,南京师大教师)又添了一大把柴,他说曹魏时期同姓通婚毫不奇怪,甚至有同母兄妹结为夫妇的情况,如曹操义子何晏就娶了同母妹妹金乡公主。他还找出曹嵩为夏侯氏的三个证据:一是《三国志注·吴主传》中引《魏略》记载了孙权写给浩周的书信,“今子当入侍,而未有妃耦,昔君念之,以为可上连缀宗室若夏侯氏”,此时孙权向曹魏称臣,魏臣浩周以为孙权之子可以如同夏侯氏一样和曹魏宗室连结在一起,这证明曹嵩出自夏侯氏并非敌方造谣;二是裴松之注释《三国志·文帝纪》夏侯惇去一节时,引用孙盛的评价“天子哭同姓于宗庙门之外”。孙盛是东晋时人,素以“良史”著称,他认为曹丕和夏侯惇为同姓,这说明曹嵩出自夏侯氏在孙盛时代为人所共知的事情;三是1974年至1979年安徽亳县城南出土了曹氏墓砖,刻辞中有“夏侯右”字样。

但此后朱子彦和韩昇仍坚持《曹瞒传》和《世语》不可信,以诸多夏侯子弟娶曹氏女为论据来论证曹操不是夏侯氏的后裔。

20世纪70年代,安徽亳州曹氏宗族墓的元宝坑一号墓出土了一批文物。后来在其中翻检出两颗牙齿,经过现场挖掘人的口述和结合墓内中央铭文等论证,此牙确定属于上文中提到的曹鼎。后来复旦大学课题组经过研究,并动用了基因技术后发现,持有家谱且具有一定可信性的自称是曹操后人的家族中,存在一种极为罕见的基因染色体类型,而在与曹鼎的古DNA比对之后的结果,是二者完全相符。夏侯氏、曹参后人都不具备该类型特征。这证明曹操之父曹嵩来自曹氏家族内部过继,而非曹参及夏侯氏的后人。

曹操姓什么其实曹操并不姓曹 说说枭雄姓氏曹(3)

在曹操死后,曹操陵墓的所在位置近两千年来一直是个谜团。2009年12月27日,河南省文物局宣布,曹操陵墓位于安阳市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一带。2010年1月29日,国家文物局认定河南安阳东汉大墓墓主为曹操。2010年2月4日,曹操高陵被增补为河南省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

但是,这次的考古发现却在随后引发了巨大的争议,使得曹操及曹操墓比之前更加的扑朔迷离起来。发掘方说男主人年龄、身高与曹操相符,但民间却呛声说年龄、身高与曹操近似的死者无数,不代表就是曹操;发掘方认为出土的文物以及画像石等具有典型的汉魏特征,反方却说汉魏时期的大墓全都有汉魏特征。

较为专业的一些争议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据《三国志·魏书·武宣卞皇后传》,卞太后于太和四年去世,享寿70岁;另据曹植《卞太后诔》所记曾“大道开隧”即重开墓道,把卞太后和曹操葬在一起。而发掘点的两个女性遗骨都不到60岁。这是一方面。另外,真的曹操墓中应该只会有曹操和卞太后两人,因为曹操《遗令》要求妻妾们在他死后住铜雀台制履为生,不要妻妾殉葬。但发掘点有一男两女共三个头骨。

二,据《晋书·礼志》,曹丕于曹操墓的墓道筑了一个石室,置下金玺。但发掘点既无金玺,也无石室。

三,据《三国志·武帝纪》,曹操受赐九锡,象征能专事征伐如周公。曹操对此极为重视,曾经做诗咏叹“赐之斧钺,得使征伐”;“晋文亦霸,躬奉天王;受赐圭瓒,秬鬯彤弓。”但发掘点没有斧钺。相反的,曹操作为指挥官不可能常拿着盾牌,但发掘点却出现一个“魏武王常所用长犀盾”的石牌。

四,据《三国志·武帝纪》,曹操遗令“敛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又《晋书·礼志》,曹操遗令“金珥珠玉铜铁之物,一不得送”。曹丕应该连金玺都不敢放进墓室,但发掘点却出土了金银珠玉。

曹操姓什么其实曹操并不姓曹 说说枭雄姓氏曹(4)

五,兵器上写的名字,不一定是墓主。譬如湖北省江陵县曾发掘出越王勾践剑,剑身刻有鸟虫书铭文“越王句践,自作用剑”,但发掘点不是越王句践墓;又譬如湖北省江陵县曾发掘出吴王夫差矛,刻有“吴王夫差,自乍(作)用矛”,但发掘点不是吴王夫差墓。

六,发掘方说1998年在西高穴村西北部,距离该墓葬约800米的地方出土一块鲁潜墓志(后赵建武年间驸马都尉),上面记载了距离魏武帝陵西北角43步。但是鲁潜墓志并非在鲁潜墓穴中出土,鲁潜墓的地点不明,根本不能当作参考位置的证据。

七,当时重臣去世,如有曹操赠送的东西陪葬,也可以石牌标注“魏武王常所用”的。另外,圭也不是皇帝专属,周礼伯爵以上的贵族都有圭。

八,曹操《遗令》提倡薄葬,并且让公卿大臣都到附近安葬,即“其公卿大臣列将有功者,宜陪寿陵”,所以葬在邺城西边的曹魏皇室与贵族的大墓会很多,而且都会遵循薄葬原则。譬如曹休墓和西朱村曹魏大墓,都是薄葬并且不封不树。

九,十六国时期的冉闵和姚襄等也都有“魏武王”的称号。另外,曹操葬礼由已继为魏王的曹丕主持,曹丕理论上不会直呼父亲为“魏武王”,而只能称作“武王”;即使使用全名,亦应该使用“汉魏武王”,而非“魏武王”。

专门从事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的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院长袁济喜表示,“这些出土文物我觉得都不是第一手证据,都不是很有力的证明。”

曹操曾有25子,二子即是曹丕。建安二十五年正月廿三日庚子(公元220年3月15日),曹操逝于洛阳,享年66岁。世子曹丕嗣位。同年十月廿九日(12月11日),曹丕(187年—226年)逼迫汉献帝禅让退位,改国号为“魏”,年号黄初,定都洛阳。东汉灭亡。曹丕追尊曹操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黄初七年五月十七日丁巳(226年6月29日),曹丕崩于洛阳嘉福殿,终年40岁,谥号文皇帝,庙号高祖。曹叡继位。景初三年正月初一(239年1月22日),曹叡崩于嘉福殿,年仅36岁,谥号明皇帝,庙号列祖。曹操、曹丕与曹叡是为曹魏三祖。

曹操姓什么其实曹操并不姓曹 说说枭雄姓氏曹(5)

明帝诸子全部早夭,由年仅八岁的养子曹芳继位。曹芳与之后依次继位的曹髦、曹奂合称三少帝。高平陵之变后,曹魏政权被司马氏彻底掌控。254年司马师主持废黜曹芳,260年司马昭主谋弑杀曹髦。266年,司马炎逼迫元帝曹奂禅位,曹魏灭亡。

曹魏皇族在以后的历史中逐渐沉寂,能见于史料记载的仅有二。

一是高贵乡公曹髦后人曹霸(约694年-?),唐玄宗时期名满天下的画家。曹霸文武全才,能文善画,时人以其祖先“三曹”比之,有“文如植武如操字画抵丕风流”之美誉。早年其父为其念诵“七步诗”有所感慨,随放弃入仕转研书法绘画。他为玄宗修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像并作骏马图,官至左武卫将军。杜甫曾为之作《丹青引赠曹将军霸》及《观曹将军画马图》二诗。有一弟子韩干。其画作均已亡佚,精妙之处只能透过杜甫诗作一窥其貌。

二是魏亡后,曹奂被封为陈留王。东晋以降,陈留王由曹操玄孙曹劢一系继承,依次是曹劢、曹恢、曹灵诞、曹虔嗣、曹虔秀、曹铣、曹粲。

通过现代考证和DNA比对分析,《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是曹操后裔。另外,配合史籍、方志、家谱等历史资料多重印证,近些年来找到的曹操后人已经有9支,他们分别来自安徽绩溪、安徽舒城、安徽亳州、江苏海门、广东徐闻、江苏盐城、山东乳山、辽宁东港大孤山和辽宁铁岭腰堡。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