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书和电视剧区别(小说和影视剧对比)

2015年电视剧《平凡的世界》播出后反响热烈,引起了一阵社会话题。而在电视剧播出之后又引发了一阵重读路遥小说热潮。小说翻拍成影视作品现象屡见不鲜,改编成功的却寥寥无几。以《平凡的世界》为例,从人物、情节、文学接受角度探究分析小说与影视作品的异同。

近几年随着影视行业的发展,小说翻拍成影视作品的现象屡见不鲜。从《妻妾成群》改编成的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到莫言的《红高粱》改编成的同名电影再到曹桂林的《北京人在纽约》的同名电影,改编效果良莠不齐,当然也不乏一些成功的改编。2015年电视剧《平凡的世界》的播出又掀起了一阵重读路遥小说《平凡的世界》的热潮。

平凡的世界书和电视剧区别(小说和影视剧对比)(1)

人物(一)形象

与小说相比,影视版对主人公作了转换。虽然《平凡的世界》是以孙少平,孙少安两兄弟的创业爱情发展史为主线来叙写这片平凡土地上平凡人民的故事。但是在小说中更加重要的人物是孙少平,作者将这个新时代的青年的形象作为重点对象进行描述。小说重点介绍了孙少平从高中到毕业回乡当老师再到城市打工最后成为一个城里煤矿工人的人生历程,其间又穿插了几段跟不同女性的爱情故事。关于作者创作意图大致可以追溯到当时作者创作作品的年代,国家正处于改革开放时期,通过这个农村青年向城市工人的转变的故事来激励正处于奋斗时期的寒门子弟。而在电视剧中,第一主人公变成了孙少安,重点刻画的是孙少安这样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出身的人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而发家致富的人物形象。电视剧把绝大多数正面事迹都放到少安身上,例如,本来小说中想到炸山开坝的人是田福堂,但是在电视剧中这却变成了少安为村民谋福利而想到的点子,也是孙少安去找公社领导为在这件事中丧生的逝者的家属领取的抚恤金。从美学接受这一角度来说,艰苦奋斗的农民孙少安正是符合我们当下社会环境精神需求的典型人物形象。

平凡的世界书和电视剧区别(小说和影视剧对比)(2)

影视版在主角转换的同时配角形象的变化也同样让人印象深刻。首先,在小说描写的青年一代中,仅次于孙少安、孙少平的人物就是金波。小说中的他是那个唱着《在那遥远的地方》思念着他的藏族姑娘的痴情男子,是孙少平最好的朋友、在少平困难时无私给予帮助。然而这个给人深刻印象的角色并没有出现在影视剧中。其次,一个重要配角是孙玉亭。无论是小说中还是影视剧中,孙玉亭都是那个革命热情高涨,阶级立场鲜明,"左倾"政策的忠实追随者的政治运动的玩偶的形象。但是就他对待身边人的态度这一方面来说,小说和电视剧还是有明显差别的。小说中的孙玉亭在自家侄子的砖厂倒闭之后俨然一副债主的神态对他以前敬畏的侄儿说"你先甭说其他事,你二妈的四十块工钱我们还等着用哩!你最好先把钱给我们开了,再去管两旁世人的事!"。而在电视剧中,孙玉亭在少安经营砖厂失败以后替他出谋划策帮助侄子能够重新振作起来。或许是小说中的孙玉亭太不受观众喜爱,因此考虑到受众群体,影视版将孙玉亭的形象做了一点改变。再次,小说中徐国强老人这一人物形象在推动情节发展上起了重要作用。正是徐国强跟润叶的谈话,使润叶终于下定决心要嫁给李向前,同时也开始了她不幸的人生。然而在影视版中这一重要人物却没有出现。

平凡的世界书和电视剧区别(小说和影视剧对比)(3)

(二)语言

由于《平凡的世界》是根据作者自身在陕北地区的生活经历为原型创造的,其中包含了作者自身的语言习惯和生活习性,其次,由于作品背景设定在陕北地区。所以,在读小说时读者不难感觉这是一部整体运用陕北方言来进行日常交流的作品。而在影视剧中,由于演员自身的台词功底的原因,普通话与陕北方言相结合使得整部电视剧的语言就显得有点粗制滥造了。小说中除了陕北方言的独特运用之外,还加入了大量的信天游,使人物心理刻画更加细腻。例如,润叶想着她的少安哥,不由自主地想起信天游"哥哥你等一等我…"。王满银在示爱兰香时放声唱的信天游"生下一个兰花花,实实的爱死个人"。读者通过信天游深刻感受到了人物的心理活动。

但是影视版拥有小说版无法企及的优点,即语言更加精炼化。影视剧不用刻意用大幅篇章去描写而是仅用一个动作或一个眼神就可以展现出作者用几十字甚至几百字想表达出的效果。在语言中旁白具有非比寻常的意义,并非所有演员的演出都能尽如人意。如果小说中的旁白主要是用来为观众介绍故事背景,那么电视剧中的旁白在具备这个功能的同时还要兼具着弥补演员自身演技的不足。例如,小说中描写的孙少平发现郝红梅给自己的书中加有几个白面饼而热泪盈眶的场景时,影视剧中是用演员背影特写伴随旁白的形式展现出来的。

平凡的世界书和电视剧区别(小说和影视剧对比)(4)

(三)命运

影视剧中的人物命运比起小说并没有太大改变。特别是这些女性形象,无论是小说还是电视剧,这里面的女性的爱情和人生都是带有悲剧性的,依附男性而存在的。善良的兰香嫁给一个除了给她所谓的爱情什么也给不了她的男人王满银并心甘情愿的为他受苦;不幸的润叶在爱人结婚和众人的压力下嫁给了李向前,两人相互折磨婚后两地分居犹如陌生人;朴实的秀莲作为一个中国式理想妻子的典范,在陪丈夫度过无数艰苦岁月守的云开见月明的的时候因辛苦操劳却上了肺癌;田晓霞在与孙少平的感情即将成熟之时为就落水儿童而牺牲;润叶的好朋友杜丽丽突然出轨,在朴实憨厚的丈夫和幽默风趣的古风铃之间摇摆不定,最终也是丢了爱情和家庭;金秀收获顾养民的爱情却只爱少平一人,最后遭到了少平的拒绝;郝红梅在与孙少平、顾养民经历了感情纠葛之后嫁给了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村丈夫,生下孩子却成了寡妇,最终嫁给了自己曾经瞧不上的高中同学田润生并不被润生家人所接受,事实与她高中时嫁给城里人摆脱自己"地主成分"的幻想背道而驰。

平凡的世界书和电视剧区别(小说和影视剧对比)(5)

同时,影视剧版中孙少平的命运看似与小说中不同,但实则是相同的。在影视剧的结尾中少平与自己的师娘惠英组建了家庭,但是在小说中是开放式的结局,少平远远地看见惠英、明明以及小狗之后便戛然而止,留下开放式的结局供读者想象。然而少平看似没有结局,却在作者一步一步的铺垫下,让读者在看到最后的场面的时候已经理所应当的认为少平与惠英的结局是圆满的。所以,影视剧的完满结局可以看做是对小说结局的补充。从此看来,影视剧在人物命运展现方面是忠于原著的。

平凡的世界书和电视剧区别(小说和影视剧对比)(6)

二、情节

(一)情节的增加

为了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故事更加完整,影视剧可能会对小说进行补充。在《平凡的世界》这部作品中,有几处情节的增加让人印象深刻。首先,在小说中,少安与润叶见面的次数只有两次,而且在润叶向少安表达了自己的感情以后,少安并没有当面对润叶作出回应,而是非常坚定的认为自己农民的身份与润叶教师的身份有着天壤之别,他从一开始就没敢奢求能与润叶在一起。小说与电视剧相同的是少安都为自己与润叶的悬殊地位感到自卑。然而在电视剧中,当少安看到润叶交给自己的纸条之后内心更多的是欣喜。他先是找润叶父亲表达自己要与润叶结婚的想法,然后又试探性的给田福军打电话征求他的意见。从这里不难看到小说中少安所没有的在面对爱情时的勇敢。也正是少安打电话这一情节的增加,使观众看到了一个与小说描写中不一样的田福军。小说中的田福军是一个公私分明的人,但是在电视剧中从田福军两次给孙少安回电话也没有给出答案的犹犹豫豫来看,田福军在仕途支持者和侄女的幸福之间摇摆不定,电视剧里的田福军已经不是那个因润叶的婚事骂自己老丈人"老糊涂虫"的人了,他变的更加接近现实,不再是大公无私而是考虑自己,理性战胜了感性。其次,小说中秀莲与润叶并没有直接接触过,秀莲只是透过润叶的礼物大致猜到润叶与丈夫的感情。然而在电视剧中增加了润叶参加少安婚礼并与秀莲直面相处的情节,通过秀莲与润叶的接触,填充了秀莲这一人物形象,使她聪明大度的形象展现的淋漓尽致。而通过润叶与少安在婚礼上的隐忍,又为二人悲剧式爱情结局增加了些许遗憾和无奈。再次,在公社干部劝孙玉厚去参加批斗大会时增加了孙玉厚喝开水自残以避免去参加批斗大会的情节,孙玉厚喝完暖壶中的水之后众人将他抬到有院子里怕有什么意外,而孙玉厚不打自招说暖壶里的是温水。这个增加的情节不仅幽默诙谐而且非常直接的将孙玉厚老实无能的形象展现出来。

平凡的世界书和电视剧区别(小说和影视剧对比)(7)

(二)情节的删减

小说作为一部长篇巨著,人物众多,情节复杂。所以在小说改编成电视剧时,对小说中原有情节进行删减而使整个作品内容更加集中也就不足为奇了。首先,小说中在实行家庭联产责任制以后,双水村的村民俊山、海民、福高等人通过养奶牛、养鱼、养蜂等方式创业,都是凭借自己的能力发家致富。而影视剧中删减了这些情节,这些人没有自己创业而是集体给少安打工。这些情节的删减弱化了这些双水村配角的性格特点从而更加强化了少安的主人公光环。其次,在小说中给少安打工的人主要是田万江、憨牛等孤寡老人和穷人,也正是这些人在少安运营砖厂失利的情况下纷纷上门要债,狠狠的给少安上了人情薄如纸这一课。而影视剧中删减了这些人上门要债的情节而是变得非常的明事理了。从接受美学角度来看,电视剧中大家在少安低谷的时候并没有落井下石而是予以同情与支持,让观众感受到人性温暖,不得不说会产生良好的社会反应。再次,电视剧还对小说中一些比较重要的人物的情节进行了删减。例如小说中精明强悍的金俊武做事能力只是稍稍落后于少安,是田福堂支书位置的最大竞争者。而电视剧中将表现金俊武精明强悍的情节比如责任制之后成为全村的种粮大王最终接替田福堂做了支书都进行了删减,使金俊武变成了一个无能的人。追溯原因,依然可以把这种情节删减看作是强化影视剧中少安主人公地位的一种方式。

平凡的世界书和电视剧区别(小说和影视剧对比)(8)

(三)情节的重组

电视剧有一个小说难以企及的优点就是情节之间可以交替进行。也可以说这是小说写作的一个弊端,小说写作时往往是具体描写完一方再去描写另一方,如果将两方情节交替着写就会使读者感到混乱,无法直观清晰得了解故事情节,但是对于同一时刻发生的事情分部分具体描写就使得故事之间的转换有分裂感。而电视剧改编则不同,电视剧可以将小说原有的分裂情节进行重组,使得对于同时刻的事件的记叙可以交替进行,让受众更好地把握整体事件。例如王满银因为贩卖老鼠药被抓去劳教时,小说中先讲述孙少平回到家里安顿好家人处理整件事等发生在双水村的故事,然后讲述此时的少安正在几公里外的米家镇兽医站给队里病了的牛灌汤药。这样就使得同一时间发生的情节有一种被割裂的感觉,使得观众难以感受事件的同步性。而在电视剧中,镜头由正在劳教的王满银转到此时正在给牛喂药的孙少安,过渡自然又不生硬,让观众非常直观轻易地知道少安现在离家对于此时家中发生的事一无所知的事实,让整个故事情节的发展更加完整自然。

平凡的世界书和电视剧区别(小说和影视剧对比)(9)

三、文学接受与影视改编

《平凡的世界》自播出之后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结合文学接受效果中共鸣原理看来,《平凡的世界》运用现实主义写作手法塑造一系列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人物形象,读者与文本中的人物形象具有大体相同或类似的情感体验或人生经历,受到强烈的感动,产生休戚与共的情感。首先,受众与书中主人公的人生经历大致相似,都是对未来充满憧憬,通过艰苦奋斗来实现自己的理想。其次,由于与主人公生活时代相近、民族文化相同或相似、地域相近,受众形成了相似的审美体验,与作品中主人公也有着共同的审美倾向。最后,作品中所透露出的情感理想与受众的愿望大致相同。在《平凡的世界》这部作品中,主人公是人们日常中所能接触到的典型人物甚至是自身。这就使受众轻易将自己带入作品中,而作品中主人公都通过艰苦奋斗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这就更鼓舞了受众的精神。最后由于受众与主人公同处于国家改革时期,时代相近、地域相近,这就更加拉进了读者与主人公的距离。因此,从共鸣原理方面来看,我们就不难理解商业化时代背景下,将小说版《平凡的世界》改编成电视剧的原因。

平凡的世界书和电视剧区别(小说和影视剧对比)(10)

《平凡的世界》虽然反响激烈,但是观众评价却两极分化严重,负面评价层出不穷。追溯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此处从阅读经验期待视野来分析。阅读经验期待视野具有强烈的指示性。它实际上是读者在阅读文本前整体的文本期待、体裁期待、形象期待、故事情节期待、内蕴期待等心理期望。在小说改编为影视剧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形象期待、故事情节期待两部分。首先是形象期待方面,在阅读小说时读者已经在心中对人物形象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当改编的电视剧中的人物形象与读者想象不符时,就会引起受众群体的愤慨。例如小说中的少平是一个"脸色黄瘦,而且两颊有点塌陷,显得鼻子像希腊人一样又高又直""衣服破烂黑颜料染得很不均匀""裤子短窄的吊在半腿把上""两只袜子早已经没有了后跟"的小伙子。而电视剧中演员白嫩的皮肤、丰满的脸颊以及半新的秋衣让人一点也看不出他是一个每顿饭用开水泡两个黑高粱馍饿的明显营养不良的农民家的儿子。而他的语言也是夹杂陕北方言的普通话,与小说中的形象相差甚远。所以少平形象的差异是引发观众差评的一个原因。其次是故事情节期待,在小说改编成影视剧的时候,编剧考虑到时代背景、消费者心理、剧情完整程度等因素会对小说情节进行增删,当观众期待的情节或者书中描述的精彩情节删减而并未出现在影视剧中时,就会引发观众的不满。例如小说中金波的爱情故事是书中精彩内容之一,由于金波人物的删减,这个爱情故事自然被删减,而这段爱情的删减也是引发观众差评的原因之一。

平凡的世界书和电视剧区别(小说和影视剧对比)(11)

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产生不同的效果。小说和电视剧的载体毕竟不一样,文字呈现给我们更多主观自由的想像空间,每个人都可以让自己喜欢的、理想的面孔去演绎书中段落,甚至可以在脑海中把自己幻化成主人公。电视剧也不过是导演编剧演员们自己对作品的一种理解演绎,过度纠结于电视剧与原著的区别没有意义,守住自我心中的认同与理解就是对小说的最大尊重。

参考文献

[1] 路遥.平凡的世界.北京:北京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

[2] 杨守森编. 文学理论实用教程.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期刊论文:

[3] 应冬梅.浅析《平凡的世界》女性形象及其命运.传承(学术理论版),2011,第12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