酉阳桃花源和叠石花谷(桃源是湖南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世界上有两个桃花源,,一个在您心中,一个在重庆酉阳”。日前,酉阳桃花源营销经理冉再思在媒体上公开叫嚣宣称,湖南桃源县桃花源欺骗了广大全国人民1000年。如此这般不顾颜面赤胳膊上阵,不惜一切踩低别人,抬高自己,无非就是为了实现某些经济利益目的,明眼人一看就明白,酉阳桃花源,你羞也不羞?

酉阳桃花源和叠石花谷(桃源是湖南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

酉阳桃花源和叠石花谷(桃源是湖南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

今天,大家不妨就桃花源这个话题展开一下讨论,相信广大读者都有一双明辨是非的慧眼,孰真孰假,大家一看就明白。

话题

桃花源的成名主要是因为东晋著名伟大诗人,辞赋家陶渊明(公元352年—427年)所写桃花源记而名闻天下。要分辨桃花源的真假,其实并不太难,不妨三个方面进行分析:1:历史;2:地理;3:起因。

酉阳桃花源和叠石花谷(桃源是湖南不可分割的一部分)(3)

陶渊明

首先我们从历史进行分析,大家都知道,中国在秦王朝之前实行的是分封制。秦王朝建立后,秦王嬴政采纳丞相李斯的建议实行郡县制,这才让今天中国“老乡”这个词从此产生。桃花源记中开篇所提的时间是晋太元中是东晋孝武帝司马曜的年号(东晋376年—396年),当时的武陵郡隶属荆州,治所在临沅(今常德鼎城区韩公渡镇),管理的临沅(辖今常德市武陵区,鼎城区大部及桃源县部分),汉寿,沅南,沅陵,辰阳,黔阳,迁陵,镡城,舞阳,酉阳(今湖南永顺县),郡境几乎全在湖南,只有非常小的边角切入贵州重庆(秀山县部分),并未将今天重庆酉阳广大地区全部纳入。

酉阳桃花源和叠石花谷(桃源是湖南不可分割的一部分)(4)

(东晋时期武陵郡管辖地域)

其次,我们可以从地理环境进行分析。

让我们进入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进行几个方面的分析和重庆酉阳进行对比。

其一;“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意思是东晋孝武帝期间,武陵人捕鱼为业。大家都知道,秦汉晋时期的洞庭湖,湖泊面积远没有今天之宽广。洞庭湖在东洞庭北部君山附近,仅方圆260里,其余大部分地区属湘、资、沅、澧河网割切的平原地貌,当时湖高于江,江不犯湖,湖汇于江。洞庭地区,史书上无水患记载。《汉书·地理志》:“湘水,北至下隽(今湖北通城县西北)入江;沅水至益阳(县城东80里)入江;资水、东北至益阳入沅;澧水,东至下隽入江。”可见湘、资、沅、澧四水在洞庭平原交汇,分别注入长江,不见浩渺的洞庭湖水面,呈现的是一幅河网纵横交错的景象。

酉阳桃花源和叠石花谷(桃源是湖南不可分割的一部分)(5)

(秦汉晋时期洞庭湖地区)

《水经》记载:澧水“又东至长沙下隽县西北,东入于江”;沅水“又东至长沙下隽县西,北入于江”;湘水“又北过下隽县西,……又北至巴丘山,入于江”;资水“又东与沅水合于湖中,东北入于江也”。说明在君山西南的资、沅二水交汇处,有湖泊的存在。战国时屈原在《楚辞·九歌·湘夫人》中“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当即指此湖。只是由于那时这一夹在沅、资二水之间的湖泊水体很小,尚未为人所注意,因而《尚书》、《周礼》、《尔雅》、《吕氏春秋》、《淮南子》等都未把它列入古代有名的泽薮之内。

翻阅历史资料记载不难证明,当时的洞庭湖还是湖泊众多的平原,沅水自西向东流经武陵山脉缓慢进入洞庭平原再进入长江,当地河网密布,居民主要以捕鱼为生(这种景象即使今天也存在)。而当时的武陵郡治所在地也在沅水旁不远(鼎城区韩公渡镇),重庆的酉阳县是山区县,大家都知道,靠山吃山(猎户),靠水吃水(渔民),大家都知道,常德在历史上就是武陵郡治所所在,中国著名鱼米之乡。直到今天常德市区还有武陵区,而重庆酉阳县是不符合这点的,而常德桃源县非常符合。

其二;从武陵郡治所(今常德鼎城区韩公渡镇)开始沿沅水溯流而上约九十余公里就进入了武陵山脉边缘桃源县桃花源景区,依据古人当时的能力,一个捕鱼的渔民是不可能跑太远的地方的,里面有两句正好可以印证:一;“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及“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第一句意思是沿着河流捕鱼,不知道走了多远;第二句尤其值得注意,意思是这个渔民出来后回家,乘船而行,沿途做了一些记号,到了郡下,告诉了太守。郡,毫无疑问指武陵郡,太守是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在秦汉时期尊称为“郡守”,汉景帝时期才更名为太守。大家都知道,桃源县桃花源沿沅江顺流而下,距离当时武陵郡治所(常德)不过百公里,而重庆酉阳距离武陵郡治所六百余公里,并且湖南常德和重庆酉阳之间是大山阻隔,并无大河流直接和常德相通,即使在今天,也很难实现这点,更不用说是生产力低下的东晋时期。因此,重庆酉阳显然是不符合这点的,而常德桃源县符合。

酉阳桃花源和叠石花谷(桃源是湖南不可分割的一部分)(6)

再次,我们可以从起因上可以分析。

湖南常德桃源县的得名是公元963年,宋太祖乾德元年,转运使张咏根据朝廷析武陵县之政令,在实地考察之后,建议置桃源县,理由是此地有一处风景秀丽,道观雄伟的圣地,此圣地就是东晋大诗人陶渊明所作《桃花源记》中传颂于世而得名的桃花源。

酉阳桃花源和叠石花谷(桃源是湖南不可分割的一部分)(7)

(北宋名臣张咏)

张咏(公元946—1015年),北宋太宗,真宗两朝名臣,字复之,号乖崖,谥号忠定,太平兴国年间进士,枢密直学士,官至礼部尚书,尤以治蜀著称。在这里,我们不得的提提张咏这个人,为人正直,历任地方主官,朝中要职,政绩卓著,口碑甚佳,尤其是在治理四川期间,更是深得民心。后人对他的评价是:为政清廉,治理有方,关注民生,扶植农桑,恩威并用,惩贪官污吏,扬清廉之风,民畏而爱之。后世名句:“水滴石穿,绳索锯木”遂出其口。尤其是不为权贵,如在檀渊之盟中大出风头的北宋著名宰相寇准,张咏就敢当面批评:“寇公奇才,惜学术不足尔”。后两人遇到了,寇准大设筵席请他,分别时候一路送至郊外,向他请教:“何以校准”?张咏想了一想说:“《霍光传》”不可不读。寇准不明白他的用意,,回去马上阅读,读到“不学无术”四字时,恍然大悟,哈哈大笑说,:张公原来是说我不学无术。

连北宋著名大文学家苏东坡对他的评介都非常高,以张咏生平之声望以及严谨的办事态度,湖南桃源县桃花源是在其实地考察后做出的结论,桃源县就是因此得名。更何况北宋太宗期间距离东晋太元期间时间相距不到五百年,在时间段上更为接近历史,张咏断然不会捏造一个故事在诓骗世人,并且也没有任何捏造的动机。

而重庆酉阳桃花源景区是在1999年才开始出现并命名的,尤其是酉阳桃花源旅游公司成立之后才出现所谓的“桃花源”真假之争论,原来这个地方叫大酉洞,一直是作为储存油库的地方。

因此,从起因上来说,常德桃花源是来自于历史传承,千余年来史籍公认,而重庆酉阳桃花源景区则是近十多年的产物,身后充满了商业化运作的影子。

通过以上三点,我们不难看出湖南常德桃花源景区相比于重庆酉阳桃花源景区更符合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谁是赝品?相信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旅游经济,全国各地文化名人争抢现象十分严重,如西施故里之争,夜郎故里之争,四羊方尊故里之争等等,甚至还有人为历史罪人翻案,如宋朝奸臣秦桧等。究其原因,其实很简单,这些争论只是表象,就像国内旅游专家刘思敏先生说的那样,其实质是经济利益垄断权之争。本来,有些地方旅游产生完全可以捆绑大家共同发展,如夜郎古国之争的贵州和湖南新晃,两地山水相邻,人文相近,在历史上同为夜郎国故地,完全可以合作发展夜郎文化的旅游产业,没必要斗个你死我活,两败俱伤。而重庆的酉阳桃花源景区也是如此,发展地方旅游经济无可厚非,采取的方式也可以多种多样,也或许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根本就不存在。但酉阳桃花源景区旅游公司营销经理冉再思一句公开宣称:“中国的桃花源有且只有一个,在重庆酉阳,常德桃源县欺骗了广大人民1000多年”,一下子就全盘否定了历史,这种态度不仅不严谨,在道德上也是十分失分的。借著名景区炒作,采取踩低别人,抬高自己的做法真的不可取,这也是目前国内很多旅游景区企业的通病。还是国家行政学院汪玉凯说得好:“发展旅游经济的资本是基础设施建设,隔空口水战无疑是舍本逐末”!

因此,希望酉阳桃花源景区还先扎扎实实把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搞好,那样消费者自然会接踵而来,而不是采取这种损人不利已的方式来出名。也希望国内广大具有历史传承的老景区不要再抱着“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守成心里,而应转换思维,保护好知识产权,积极进取,开创新的篇章!

来源丨红网网友长沙灰汤人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