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人在轻松筹筹款(拒绝为这些人筹款)

有多少人在轻松筹筹款(拒绝为这些人筹款)(1)

编者按

究竟什么是善?

李开复老师曾经饱受癌症的困扰,假设这个时候李开复老师在朋友圈中转发了他在轻松筹上的筹款链接,比尔盖茨、扎克伯格每人都愿意给他通过微信转500万作为支持,请问大家会不会觉得开复老师会拿着这些钱去干别的?大家又是否会觉得比尔盖茨和扎克伯格的捐款会影响其他有困难需要捐款的人士?

答案是,当然不会——因为个人求助捐款,是基于李开复老师朋友圈的关系链,基于对他的信任,而他的圈层就决定了他的朋友都实力不凡。

然而,这或许却成了有些人能够在短时间里得到巨额善款时会遭遇几百人投诉、举报的根本原因——当一部分人无法接受别人筹款比自己多,或者总怀疑别人的钱用途时,他们就会更希望破坏别人的幸运。

可悲的是,这种损人不利己的行为,每天都在发生。

中等收入群体在遭遇不幸募集善款时往往比赤贫阶层会更容易得到救助,因为他们的圈层也稍微有点钱。这往往又牵扯出了一个问题,家里没有穷得叮当响的人是不是有资格得到救助?

还记得《我不是药神》中那个老奶奶说的一段话么:4万块钱的正版药我吃了三年,房子吃没了……

看,她还有房子!她还有房子!

那么……是不是应该让她先卖了房子买药自己扛到实在没钱了再众筹?

这是一种令人束手无策的现状,也是一种价值观的冲突——是不是只有到了山穷水尽一贫如洗吃饭都成问题的时候才有资格得到社会帮助?

是的,轻松筹这家公司的经历给所有中国人提出了一个问题——公益款该怎样支配?给什么样的人救助才算真的帮到了该帮的人?

这或许已经不是道德问题,而是对社会和人性的考验。

黑名单

8月16日,就一大串“黑产”和“恶意发起黑名单”,轻松筹与150多位来自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中国医院协会、北京大学法学院以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讨论了行业里“诈捐”“骗捐”以及“因病致贫”的话题。

黑名单上的ID,都是在不久前集中爆发的大量恶意筹款项目申请——短短几分钟之内,高达2000多例项目发起。这些项目申请大多声称“我要买GTR”,而当轻松筹回访审核时,一些人表示是为了“好玩儿”。

可是,人有旦夕祸福,月有阴晴圆缺。如果这些黑名单上的人身患重疾,他需要社会帮助的时候,却已经失去了发起轻松筹的机会。

有多少人在轻松筹筹款(拒绝为这些人筹款)(2)

这件事的起因是,一些让大家感觉“不太舒服”的众筹项目,例如有人在轻松筹上发起众筹丧葬费,还有人发起众筹钱买相机。当然,这些都不是轻松筹面临的最大问题——威胁这个平台最重要的问题,是要更严格地避免恶意发起和骗捐。

社会上还存在骗捐的“大病”案例,通过伪造假病历来达到骗捐的目的——这样做的成本只有一千元左右,已经形成了一个黑色产业链。为此,轻松筹加了一道审核流程:现场视频验证,一些特别的项目还会需要医生连线佐证。

但所有这些事件加起来的一个严重后果却是让生命无法承受之“重”——轻松筹被迫在公布黑名单的前一周改变了审核机制,从以前的“上线发起众筹 同步审核”,改为现在的“上线预审核”,即先审核才能发起,发起后有举报通道,然后“提现”之前还要经过另一轮审核。

这个看起来更加严谨的机制,其实并不值得开心。

表面上看这是对恶人的回击,但实质上,真正有病需要钱救命的人却遭受到了伤害——以前他们可以快速拿到的救命钱,现在不得不需要更多时间。

如果按照目前轻松筹平台上的日发起众筹项目数是3.4万起——每天仅能审核一小部分的速度,如何能够满足急需救命钱的病人需求?

更有甚者,其实经常把轻松筹的两个平台搞混:一个平台是慈善募捐平台,另一个平台是个人求助平台。其实个人求助的情况下,捐款都是发起人的亲朋好友,个人的圈层已经完全决定了求助的效果。而慈善募捐平台上,则几乎完全遵循以谁迫切需要为衡量标准。

善良的代价

对于轻松筹来说,审核确实是一道难题。轻松筹平台上饱受诟病的就是这三类情况。

第一类:有一定资产的人得到了捐助,是否应该;

第二类:诈捐——“假病历”“恶意发起项目”等不良现象。

第三类:有了困难,事情属实,但不属于大病范畴。

显然,对于后两者,轻松筹必须有义务控制其在平台上发布——审核责任重大。尽管购买假病历已经形成了一条对社会危害很大的黑产,利用假病历骗取医保补贴的报道也比比皆是,审核难度较大,但轻松筹必须有责任有义务去担负起审核的义务。

轻松筹联合创始人兼COO于亮表示,轻松筹实施了“轻松助善”三步法来加强审核:

一是,通过技术升级,严把审核关,在轻松筹大病求助通道发起的项目须通过人工、大数据等手段审核通过后才能发起筹款,上线了现场视频验证等手段;

二是,在行业内首推“黑名单”制度,轻松筹将把“黑名单”与同行业平台共享,并上报网信办、卫健委等相关政府部门,形成多方联动,齐抓共管;

有多少人在轻松筹筹款(拒绝为这些人筹款)(3)

三是,畅通举报渠道:轻松筹公布了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举报渠道,依靠群众、全民监督,形成政府、企业、群众多方联动,齐抓共管的局面。

从今年5月开始,轻松筹从多次发声,不断完善机制、进行内部整改,将在医院沟通、增加审核申报材料、增加现场真人视频验证、强化先行赔付;到6月29日,轻松筹针对假病历“骗捐”的现象发表声明,倡议向假病历黑产和骗捐宣战,让捐款流向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再到7月23日,轻松筹发布了行业首份黑名单,那些购买假病历、违背社会公序良俗、恶意发起项目的发起人不能再在轻松筹上发起任何项目……这一连串的动作,都是这家公司努力保护捐款人“爱心”的最大努力。

当然,爱心人士的善款必须得到妥善应用,不能让爱心被利用成为一些不法分子谋财的提款机!

但是,轻松筹也有力所不能及的地方。

第一,轻松筹可以去查病人的病历,却无法去查大病病人的“资产”。社会和法律并没有赋予轻松筹权利去查别人的经济状况。

第二,轻松筹无法统一捐款人在“多穷才可以有资格去众筹”问题上的价值观。

可以想象,永远会有一部分人认为,只要过得比我好的,都不应该得到捐款——而轻松筹确认为,如果能够挽救那些因病致贫的人,也是一大善举,避免让有一定财力的人因病返贫也属于“精准扶贫”。另一个互联网 扶贫的方式,就是轻松筹的农产品助农众筹方式。

第三,轻松筹也解决不了个人的圈层问题

这是一个更加显性的问题,即相比之下,收入低的人更难筹到钱——因为他们周围的亲友水平与他非常相似,经济水平差不多,而轻松筹恰恰是在微信朋友圈里传播。正如本文开篇所提到的现象:李开复的朋友圈的实力与之相配。

这就意味着,李开复能轻易筹到几亿,但是普通人可能倾其朋友圈的全部好友,可能也募集不到多少钱,因为他的圈层跟他一样经济实力不济。

众筹,才刚刚起步

当然,除了这几个难题之外,轻松筹还能提升的空间非常大:

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医疗资源处王斐表示,一些存在健康问题的贫困人口,更多是分布在边远地区,例如难度最大的三区三州,本身优质医疗资源比较欠缺、本身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比较落后,医疗服务的水平与大城市相比差距是比较大。在这种情况下,贫困人口怎么去解决自己的健康问题,怎么在生病的时候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救治,也是国家在整个健康扶贫过程当中要去解决的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北京大学卫生法学研究中心主任孙东东则指出,社会众筹目前没有覆盖到慢性病。

“真正疾病医疗负担最大的不是肿瘤,不是冠心病,不是脑血栓,而是非传染性的慢性疾病。”孙冬冬称,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疾病负担率排最高的排第一位的是精神病。一个家庭如果有一个精神病人,这个家庭整个生活秩序全部打乱,而且要常年服药,常年治,最后出现有的家庭里实在没有能力了,就把精神病人关在铁笼子里,甚至还有家里开一个家庭会,把精神病人杀掉。所以,现在恰恰要关注的是慢性病——现在靠社会众筹,靠爱心捐助,往往捐助的是急性的,最常见的就是肿瘤,白血病。

有多少人在轻松筹筹款(拒绝为这些人筹款)(4)

北京大学卫生法学研究中心主任孙东东

北京大学法学院非营利组织法研究中心金锦萍则认为,有时候会发现伦理和法律之间的冲突张力之大,常常没有理性和逻辑可以说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