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实一星期的真实生活(读相约星期二有感)

【导读:】

“一个老人,一个年轻人,和一堂人生课”。

这是写在《相约星期二》封面的一句话,这句话精简但却有着深度的内容,引起了我的好奇心。

充实一星期的真实生活(读相约星期二有感)(1)

书中讲述的是一位老教授莫里,他在知道自己得了绝症以后,在生命最后的一段时间里,他与他的学生米奇约定每周星期二都为他们上一堂人生课,直到老莫里离开。

“课堂上不需要书本,不打分数,也没有成绩,但讨论的题目很多,涉及的爱情、工作、社会、年龄、原谅以及死亡……”

老莫里的谈话平和、亲切、幽默,他对他即将死去直言不讳,让人敬佩不已。

最近当我再次阅读这本书时,结合自己目前的实际情况,真的让我感慨万千!

年迈的父母和我已经共同生活将近四年了。

陪着他们跨越90岁门槛的历程中,眼看着时间一日一锤,打在他们身上越来越明显衰弱痕迹中,有生命倒计时逼近的焦虑、恐惧和不甘;生理日益受限、活动能力和范围的萎缩,陷入极度孤独和自主性被剥夺的无奈;以及在越来越窄小的时空中挣扎,努着劲刷一点可以聊以慰藉存在感的悲凉。

充实一星期的真实生活(读相约星期二有感)(2)

看似表面波澜不惊,见山开路、遇水搭桥的我,紧张悄然渗入我的身体和潜意识。早上醒来时常会发现自己身体是紧绷的,晚上入睡也变得越来越困难,时不时还会心悸或者莫名的情绪起伏。

死亡焦虑已经蛰伏在我意识深处,不时露出獠牙来惊扰我。

也许源于冥冥之中的需要驱使,让我与某个团体心理治疗相遇,开始接触存在主义心理治疗的四个终极关怀议题:死亡(有限性)、孤独、自由(责任和意志)、虚无(无意义),尝试着直视生命这些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想绕开,却终究无法逃避,又无解的人生命题。

渐渐地,我在烦忧、不安的同时心中还多了几多感激。父母让我有机会参与到他们生命的最后旅程中,也是赠予我的一份沉甸甸的生命礼物,他们用无法回避的“死亡”这束刺眼的光芒,身体力行地演绎着生命中无法躲闪的终极话题,让走向生命终点的心路,鲜活而悲壮地在我眼前发生发展着。

充实一星期的真实生活(读相约星期二有感)(3)

一天,父亲在病魔中苦苦挣扎的绝望,让我又一次陷入力不从心的迷茫,一本我十几年前曾经看过的书闪进了我的思绪中。

《相约星期二》,那本由一个垂死的人对一个活着的人讲述他必须知道的东西。我决定今天把我重温《相约星期二》的一些个人感慨进行分享。


充实一星期的真实生活(读相约星期二有感)(4)

充实一星期的真实生活(读相约星期二有感)(5)

衰老让我感觉到了依赖别人的乐趣

时光把这本书中的很多细节冲刷的有些模糊,但有些段落却非常清晰地留给了我。

行将就木的莫里教授说:

“我感觉到了依赖别人的乐趣,”

“这就像回到婴儿期。有人给你洗澡,有人抱你,有人替你擦洗。我们都有过当孩子的经历,它留在了你的大脑深处。对我而言,这只是在重新回忆起儿时的那份乐趣罢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各种力所不能及的事情越来越多,每每不能接受的叹息就要涌上心头之时,莫里的这段话会温柔地划过我的意识,轻轻把我别着劲的心绪松动一下,心情会平复很多。

重病的莫里对他的两个儿子说:

“别停止你们的生活。”“不然的话,被病魔毁掉的不是我一个,而是三个。”

因此,尽管他将不久于人世,他对孩子们的世界仍表示出极大的尊重和自豪,当他们父子三人坐在一起的时候,常常会有瀑布般的感情宣泄,亲吻,打趣,相拥在床边,几只手握在一块。

充实一星期的真实生活(读相约星期二有感)(6)

而按莫里的意愿,在他病中期间,他的妻子夏洛特也仍然留在麻省理工学院工作。

再读这段文字,我有些哽咽。

这大概是每个临终前的人和他的家人都梦想的画面。但太多的人在老人“死亡”的前奏曲中,情感和精力就已经被无度地消耗了,已经没有剩余的能量营造如此温暖的理想时刻。活着的人只能无奈和无力地待在冰冷和淡漠中,接受灵魂的拷问。

而莫里跳出死亡的绑架,他不愿意利用病痛和垂死去控制所爱的亲人,其中蕴含的深厚的爱和衰败身体不相称的内心的强壮,也让他实现了临终前被没有褪色的爱环绕着,安详无憾地离去。


充实一星期的真实生活(读相约星期二有感)(7)

充实一星期的真实生活(读相约星期二有感)(8)

学会了怎么去死,就学会了怎么去活

莫里建立了和很多人不同的文化:

“他建立了一种人类活动的模式——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相互爱护——这个模式充实着他的生活。”

莫里说:

“许多人过着没有意义的生活。即使当他们在忙于一些自以为重要的事情时,他们也显得昏昏庸庸的。这是因为他们在追求一种错误的东西,你要使生活有意义,你就得献身于爱,献身于你的周围群体,去创造一种能给你目标和意义的价值观。”

《相约星期二》的作者米奇——莫里的学生,在他人生的最后十四个星期,和他共同留下了“一个老人,一个年轻人,和一堂人生课”。

学会了怎么去死,就学会了怎么去活。

莫里真正践行了他多次重复的话:

“一旦你学会了怎么去死,你也就学会了怎么去活。”

充实一星期的真实生活(读相约星期二有感)(9)

莫里接受自己所有的感受,爱恋、悲伤、恐惧和痛苦。

他得病最初的感觉便是恐惧、害怕和担心,他会在早晨起来哭上一阵子,体验着这些情感,然后他对自己说:

“好了,这就是恐惧感,离开它,离开它一会。”

“好吧,这仅仅是恐惧,我不必受到的支配,我能直面它。”

对孤独也是一样:体会它的感受,让泪水流淌下来,细细地品味——但最后要能说

“好吧,这是我的孤独一刻,我不怕感到孤独,我现在要把它弃之一旁,因为世界上还有其他的感情让我去体验。”

莫里说:

“如果你一直不愿意变老,你就永远不会幸福,因为你终究是要变老的。”“事实是,你总是要死的”:“不取决于你对自己怎么说。”

当羡慕年轻人的时候,莫里先感受它,然后便离开它,对自己说“这是嫉妒,我要离开它。”然后就离开了。

充实一星期的真实生活(读相约星期二有感)(10)

莫里说:

“当我应该是个孩子时,我乐于做个孩子;当我应该是个聪明的老头时,我也乐于做个聪明的老头。我乐于接受自然赋予我的一切权利,我属于任何一个年龄,直到现在的我。”

我跟随着米奇的文字,在不同时空的交错中,陪莫里经历了生命的最后十四个星期思想和生理变幻交错的弧光,而那些闪烁的东西没有随着他生命的消失而被带走,它们留给我和千千万万读过、即将读到这本书的人们,并在被触动的无数个思想中流动,绵绵不断,这也许就是人们梦想的长生不死、永恒的境界吧。


充实一星期的真实生活(读相约星期二有感)(11)

充实一星期的真实生活(读相约星期二有感)(12)

爱永远是胜者

莫里被宣布马上要死亡,他走出诊所的那天在想“我就这样枯竭下去直到消亡?还是不虚度剩下的时光?”

当下他做了一个决定:“把死亡作为他最后一门课程”,“研究我缓慢而耐心的死亡过程,观察在我身上发生的一切,从我这儿学到点什么。”

充实一星期的真实生活(读相约星期二有感)(13)

莫里要证明一件事:来日无多和毫无价值不是同义词。

莫里就是一个像他墓碑上写的那样“一个终生的教师”,用自己的生命工作,去影响着他的学生和更多的人。

在录入前面的文字时,仿佛莫里就在对面给我上课,“怎么才算不虚度时光呢?我有些不能确定。”我问莫里教授。

莫里教授告诉我,如果他还有一个完全健康的一天,他会做什么。他想来想去,最满意的安排是这样的:

“早晨起床,进行晨练,吃一顿可口的、有甜面包卷和茶的早餐。然后去游泳,请朋友们共进午餐,我一次只请一两个,于是我们可以谈他们的家庭,谈他们的问题,谈彼此的问题,谈彼此的友谊。”

“然后我会去公园散步,看看自然的色彩,看看美丽的小鸟,尽情地享受久违的大自然。”

“晚上,我们一起去饭店享用上好的意大利面食,也可能是鸭子——我喜欢鸭子——剩下的时间就用来跳舞。我会跟所有的人跳,直到跳得精疲力竭。然后回家,美美地睡上一个好觉。”

这一段我回看的好几遍,和米奇一样,不甘心地问“怎么可能就这么简单?”总觉得错过了什么没有看到,回看了一遍还是没找的希望的东西,再看了一遍依然没有更多的内容。

充实一星期的真实生活(读相约星期二有感)(14)

我突然迷失在当下自己的生活之中。发现心中很多的计划、被外界激发的冲动、不能割舍的所谓追求,一下子变得苍白和没有意义,对一个内心丰盈和自己真正在一起的生命而言,过日子所需的东西真的非常简单。

按照莫里开出的清单,似乎今后的岁月里,我只要想,完全可以让每个活着的日子都被制造成他所描述的样子。

是什么羁绊着我,还有那些和我一样的人们,就是不能企及唾手可得的美好光阴呢?

充实一星期的真实生活(读相约星期二有感)(15)

莫里告诉我“爱会赢,爱永远是胜者。”“人生最重要的是学会如何施爱于人,并去接受爱。”

也许正是因为我们中的很多人,没有为自己的人生经营到莫里“爱”的福分,也就无法享受那种简单而快乐的日子,只能盲从无度地追逐一些没有意义的东西,来填充爱的匮乏。

充实一星期的真实生活(读相约星期二有感)(16)

人们总以为“应有的越多越好。钱越多越好。财富越多越好。商业行为越多越好。我们反复地对别人说——别人又反复对我们这么说——一遍又一遍,直到人人都认为这是真理。大多数人会受到它迷惑而失去判断能力。”

但也许某一个时刻,有人透过弥漫着欲望的迷雾发现,自己两手空空,并没有收获到希望得到的意义,那些漫无目的的追逐,其实是因为不知道真正使自己感到满足的是什么。

而莫里从他走向死亡的路途中体会到:

“当我坐在这儿等待死亡时,当你最需要这份温情时,金钱或者权利都无法给予你这份感情,不管你拥有多少财富或权势。”

莫里洞见到:

“如果你想对社会的上层炫耀自己,那就打消这个念头,他们照样看不起你。如果你想对社会的底层炫耀自己,也请打消这个念头,他们只会嫉妒你。身份和地位往往使你感到无所适从。唯有一颗坦诚的心方能使你悠然地面对整个社会。”


充实一星期的真实生活(读相约星期二有感)(17)

充实一星期的真实生活(读相约星期二有感)(18)

我在和你说话,我想的只有你

作为一个垂死的人,莫里用他的人生哲学吸引着米奇每周坐飞机跨越七百英里去看望他,盼望见到他的欲望超过了一般的程度。

米奇说:“我和莫里的会面就像是一贴还人类之善良的清洁剂。我们谈人生,谈爱,谈莫里最喜欢的一个话题——同情。”

充实一星期的真实生活(读相约星期二有感)(19)

“当和莫里在一起的时,他会全身心地陪伴你。他注视着你的眼睛,倾听你的说话,那专心致志的神态就仿佛你是世界上唯一的人。”

莫里说:“我在和你说话,我想的只有你。”

莫里说比米奇更能体味到那扇窗户。

他说:“我注意到树上的变化,风的大小。我似乎能看到时间在窗台上流逝。这是因为我的时间已经到头了,自然界对我的吸引力就像我第一次看见它时那样强烈。”

我明白米奇说的每当和莫里在一起的时候,就似乎处在一种时间的异常状态,他的心情会格外舒畅。因为他可以透过莫里的眼睛,直视时间和季节,宁静地直面自己人生慢慢地在流逝。


充实一星期的真实生活(读相约星期二有感)(20)

充实一星期的真实生活(读相约星期二有感)(21)

病魔可以夺走我的躯体,但无法夺走我的灵魂

在莫里临终前最后一次电视采访中,当主持人问他还有没有话对成千上万被他感动的观众说。

充实一星期的真实生活(读相约星期二有感)(22)


“要有同情心,”莫里声音微弱地说 “要有责任感。只要我们学会这两点,这是世界就会美好得多。”

莫里说,病魔可以夺走我的躯体,但无法夺走我的灵魂。

莫里说,跟自己和解,跟他人和解。能平静地面对死亡,并能应付最困难的事情——与生活讲和。

莫里认为,只要我们彼此相爱,并把它珍藏在心里,即使死了也不会真正的消亡,创造的爱依然存在,所有的记忆依然存在,你仍然活着——活在每个你触摸过、爱抚过的人的心中


充实一星期的真实生活(读相约星期二有感)(23)

充实一星期的真实生活(读相约星期二有感)(24)

小结:

死亡终结了生命,但没有终结感情的联系,所以死而无憾。

莫里教给我们,生活中没有“来不及”这个词,他直到说再见的那一天还在改变着自己。

充实一星期的真实生活(读相约星期二有感)(25)

写到最后,我感觉已经没有必要自己说更多的话了,就把莫里的思想和我内心碰撞到的点呈现出来就好。


我是梅姐说情感,致力于情感,情绪的解说,分享生活的点滴心情,关注我,快乐愿与您共分享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