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熙载认为书之章法有大有小(刘熙载说工与不工)

刘熙载认为书之章法有大有小(刘熙载说工与不工)(1)

刘熙载(1813-1881),清代江苏兴化人,平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诸多著作中,最为有名的是《艺概》。

“举此以概乎彼,举少以概乎多。(《艺概.叙》)

全书分为六卷:

《文概》;

《诗概》;

《赋概》;

《词曲概》;

《书概》;

《经义概》。

分别论述了文、诗、赋、词曲、书法和经义的历史流变,创作理论和鉴赏心得等等,提出不少真知灼见,只言片语,往往能够启发人的思考。

刘熙载认为书之章法有大有小(刘熙载说工与不工)(2)

(图2,《艺概》图)

“学书者始由不工求工,继由工求不工。不工者,工之极也。”

“工”,广义应该理解为技艺。毫无疑问,书法的技艺包括章法。

本文,我们暂时不讨论书法技艺的其他方面,把这个“工”,集中于章法的“工整”。

工整有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把单个字写工整。

第二个层面,是把一张字写工整。

刘熙载认为书之章法有大有小(刘熙载说工与不工)(3)

(图3,打格子的毛边纸)

学书法,开始的时候,为了尽快写工整,往往本能地就会打格子,或者折纸。甚至很多书法练习用的纸,事先已经印好了格子。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观察,我们发现,打格子……不利于发展习书者的空间控制能力,离开格子以后,反而不容易达到工整。

为了达到工整,我们采取了几个方法:

一,站着写。这样子比较容易掌握整体空间。

二,吊笔悬腕,这样运笔比较灵活。

三,执笔较高,在毛笔的中部左右,或者是中部以上。

刘熙载认为书之章法有大有小(刘熙载说工与不工)(4)

刘熙载认为书之章法有大有小(刘熙载说工与不工)(5)

(图4,学生二荣站姿写字像)

最重要的一个方法是,不管整篇,先解决单字的临写问题。

已经学了“笔法”,会写线了;

又学了笔画装饰,掌握了该字体笔画的运笔特征。

一张不太小的纸,比如常见的74*44厘米的毛边;

字的大小不论,可大可小;

位置也不用管,爱写哪里写哪里……

这时候,通过临写,把单个字从字帖上搬到这张纸上……只要认真试一下就明白,并不是那么难。

如此一来,习者临写时比较放松,没有什么压力。神奇的是,出人意料的是,没特别要求放整齐,但是学书者,一般不用太长的时间就能大致放整齐了。

这就是学书者第一步,不工求工。

开始进入学习章法的第二步,继由工求不工。

根据我们多年的教学经验,第一步基本上每个人都可以实现,第二步则比较困难。

什么叫“工求不工”?

为什么工了以后,还要求不工?

把字放整齐是第一步:求工。

但是不能死板,不能僵硬,不能像印刷似的……

在整齐中有不整齐,在平衡中有不平衡,有生动的变化,这就是第二步:工求不工。

《艺概.书概》有一段:

“书之章法有大小。小如一字及数字,大如一行及数行,一幅及数幅,皆须有相避相形,相呼相应之妙。凡书,笔画要坚而浑,体势要奇而稳,章法要变而贯。”

刘熙载认为书之章法有大有小(刘熙载说工与不工)(6)

(图5,刘熙载书法图)

章法要变而贯……就是说,章法要有变化,相反相成,相互呼应,又能够一脉相连,一气贯之。

刘熙载说,这个不工,是工之极也。

刘熙载认为书之章法有大有小(刘熙载说工与不工)(7)

(图6,廖雨兵书法,暮春者……此篇章法有点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味道。)

根据我们多少年的书法学习、实践、教学和观察,如果一开始就打格子,工求不工,这一步不易实现。

注:不是绝对不能打格子,不能折纸。练习的时候,不打格子,不折纸。创作的时候,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适当采取各种辅助方法来帮助控制空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