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刘禹锡陋室铭(漫谈刘禹锡与他的陋室铭)

刘禹锡,字梦得,772年—842年,洛阳人。中唐时的文学家、诗人。

唐德宗贞元九年(793年)的进士。因参加王淑文的“永贞革新”,被贬为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马,遭贬谪二十多年。后回京做主客郎中,晚年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宾客。

他长于诗文,和柳宗元交谊很深,人称“刘柳”;与白居易唱和甚多,人称“刘白”。刘被贬二十二年后回京路上“刘白”初逢,白在《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中吟道:“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刘随之在《酬乐天杨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和吟:“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成为千古佳句。

《陋室铭》,作于约825年被贬的和州任上。据《历阳典录》:“陋室,在州治内,唐和州剌史刘禹锡建,有铭,柳公权碑。”

824年,刘禹锡被贬至和州(今安徽和州县),和州知县是一个势利小人,处处刁难。先是安排刘在城南面江而居,刘不但无怨言,反而挺高兴,还写下“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的对联。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又吩咐衙役把刘的住处从城南迁城北,面积由三间减半。新居位于河边,两岸垂柳依依,环境也可以,刘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写下“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的对联。知县见其依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于是再次派人把刘的住室调至县城中部,而且只有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仅半年多时间,知县强迫刘三次搬迁,最后仅给斗室。刘禹锡遂愤然写下了《陋室铭》,并刻碑,立于门前。于是成就了《陋室铭》這一千古铭文。

铭,本指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故曰“铭”。两晋后逐渐形成一种文体。這种文体多用骈句,句式较整齐,朗朗上口,所以从体裁上分铭应为:骈体铭文。

刘禹锡在那种背景下,创作的這篇托物言志的骈体铭文,仅短短八十一个字,就道出了赞美陋室,抒志言行,安贫乐道,不与世俗同流的人生境界。文章层次明晰,先以山水起兴,点出了“斯是陋室,惟我德馨”的主旨。接着从室外景,室内人,室中事方面着笔,渲染陋室不陋的高雅境界,并引古代俊彦之居,圣人之言強化文意,以反问的修辞手法作结,回味无穷,余韵悠长。

最后,顺便说几句,从宋代就有学者提出疑问。笔者一个普通读者无资格说东道西。只知道北宋的释智圆所著指出:“俗传《陋室铭》,谓刘禹锡所作,谬矣!”,当时《陋室铭》己盛传于世了。智圆决意辨伪,他认定《陋室铭》乃托名刘的伪作。也有学者认为《陋室铭》为唐代崔沔所作,根据是《新唐书.崔沔传》所载……

虽然历史上对《陋室铭》的作者有所争议,这都是学者、专家们的事。因为它丝毫影响不到我们普通读者对陋室铭的赏析,我心目中《陋室铭》这一千古佳作,只能岀于刘禹锡笔下。

浅谈刘禹锡陋室铭(漫谈刘禹锡与他的陋室铭)(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